十月物價劇跌 美恐步入零利率時代

人氣 1
標籤: , ,

【大紀元1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編譯報導) 經歷過今年前半的物價狂飆後,好不容易油價回跌後終於讓民眾鬆了一口氣,但最新公佈的數據,卻顯示出美國十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創下二次大戰以來單月最大跌幅,現在官方開始煩惱通貨緊縮將對經濟造成新的衝擊,美聯準會(Fed)也有可能再降息。

據美國勞工部於週三(19日)公佈,十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九月下跌1%,這是自美國官方按季調整計價基礎61年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

據華爾街日報指出,對抗通縮將構成美國國會及即將上任的歐巴馬總統新的政策挑戰。聯準會上個月的會議中已大幅調降經濟成長預測值,預計今年GDP成長率將縮小到0至0.3%之間,明年甚至轉負成長,現在即便聯邦銀行的指標利率已來到了1%的低檔,但部份官員仍認為只有再降息一途。

那麼,若物價持續下跌並演變成通貨緊縮會導致什麼後果呢?首先,舉債者的實質成本會上升,影響個人和企業貸款的意願,而且家計單位及企業也會緊縮消費並囤積金錢,因為物品價值萎縮,使錢相對物品變得更有價值,最終導致經濟衰退得更快,並刺激更多欠債未還的人違約。

油價重挫是十月通縮的主因,不過包括旅館收費、服飾及汽車等項目的價格也已普遍下跌,若剔除能源及食品價格,物價指數也下跌了0.1%,是1982年以來首次出現下跌。若與去年同期相較,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則上升3.5%,但仍遠低於三個月前的年成長率5.6%,核心物價則較去年成長2.2%。

摩根大通的經濟學家預測開發國家下一季的消費者物價成長率將會下降,美國的降幅可能最高,而且核心物價的成長率也一樣會驟降,不過仍會有成長。

在物價指標公佈的同時,美國商業部發佈的十月新屋建築也下跌了4.5%,僅有791,000座,創下1947年開始紀錄這項數據以來的最低水平。現在美國聯邦當局面臨的刺激成長挑戰較先前更為艱巨,尤其是聯邦銀行指標利率已降至接近0,後續降息的空間愈來愈小。

有日本對抗通縮的前車之鑑,專家已更積極呼籲防範通縮。據華爾街日報分析,聯準會主席伯南克早年已積極研對抗通縮的策略,在聯邦銀行指標利率後續調整空間縮小後,正好可以派上用場,包括現正採用的對銀行體系挹注資金並擴大聯邦銀行持有貸款及資產等策略。接下來,伯南克最可能採行的措施,應是調降長期利率,因為這將比調降短期聯邦銀行利率對房貸及企業投資更具影響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對抗經濟衰退 美尋求波灣4國3,000億美元金援
預算赤字 美各州向聯邦尋求援助
無身分證陸配領消費券?陸委會:爭最大權益
經濟前景日益黯淡  美亞歐股市全面重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