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政府 鼓勵大家花錢?

文/小卷泰之、打田委千弘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景氣低迷時期的消費,是由家庭消費支撐

家庭消費為所有經濟項目內的最大宗,占了約六成的比例,且相對於景氣的起伏,其變動程度較為平穩。其中的原因,便在於進行多少消費是根據消費者口袋內的錢,也就是所得的多寡來決定的。而且,就算短時間之內所得減少,原本的消費水準也很難降低(稱為「制輪效果(Ratchet Effect)」),所以在景氣低迷時期可以成為支撐的力道,不讓消費大幅下滑。造成制輪效果的理由包含消費的習慣化,以及飲食費及水電費皆是維持生活的必須消費。

不過,如果所得減少是屬於長期現象,消費還是會被迫跟著減少。觀察1990年以來的景氣低迷狀況,長期消費力不足使得波動變大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消費是如何發生的?

影響消費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所得。但是,這指的是現在的所得嗎?又或者是一輩子的所得平均值呢?這兩者的差異正是經濟學上的重要爭議點。重視現在所得的消費者,他的消費行為會被今天口袋裡有多少錢所左右。所以如果對所得稅進行減稅,讓消費者多了一筆臨時收入,那麼消費的量便會增加。這樣的消費者被稱為「凱因斯型消費者」,是屬於按照目前所得來消費的類型,可以被歸類為短視近利型的家庭消費。

而另一群消費者所考慮的是一輩子的所得。為了讓將來也能維持安定的消費行為,他們會去思考目前最恰當的消費金額是多少。這樣的概念稱為「生命周期消費假說」。對這些人來說,就算採取減稅政策,他們也會認為,將來政府一定會增稅來填補如今減稅的虧損,為了因應將來的增稅,他們會把錢存起來。這樣的消費者屬於理性型的消費者,會考量將來的所得水準來進行現在的消費,與短視近利型的消費者大不相同。

1990年代前期,日本為了振興經濟而實施了減稅之類的經濟政策,但效果卻並不顯著,或許這正說明了憂慮將來的消費者正在逐漸增加。

儲蓄在經濟上具有什麼意義?

儲蓄的金額就是消費行為結束後所剩餘的金額,所以消費與儲蓄的關係可說是一體兩面。二戰過後,日本的儲蓄率與其他先進國家相較之下偏高,這個高儲蓄率產生的原因也是經濟學上的重要討論點之一。但是,儲蓄率自從在1970年代後期上升到超過20%之後,便開始逐年下降,到了1990年代下降速度更是加快,甚至有人已經大膽預測日本的儲蓄率遲早有一天會變成零。

儲蓄是經濟成長的源頭。家庭的儲蓄會轉變為銀行存款之類的金融資產或住宅之類的實體資產,而且儲存在銀行的錢到了企業的手中之後,又會轉變為工廠或機械設備之類的實體資產。換句話說,儲蓄如果減少,投資也會減少,將來的生產能力將受到影響。

儲蓄的動機是什麼?

近年來日本儲蓄率下滑的理由,包含長期景氣低迷造成消費者不得不動用儲蓄及社會步入高齡化之後所帶來的影響。其中高齡化社會造成儲蓄減少,是以生命周期消費假說為根基,這個假說認為人們在年輕時候存錢,在年老的時候則會將錢領出來花用。今後高齡化的現象將越來越嚴重,所以一般認為儲蓄率還會持續降低,但是另一方面,卻也有人認為儲蓄率降低的狀況會逐漸消失。

儲蓄的動機有很多種。在日本還處於高儲蓄率的時代,有些人是因社會保障還不充足,為了因應生病或意外所造成的臨時資金需求預先儲蓄,有些人是因所得增加的速度高於消費所以儲蓄,有些人是為了支付高額房價頭期款而儲蓄。除此之外,還有些人是因消費者金融機制還不發達,為了解決資金流動性限制的窘境而儲蓄,或是為了留遺產給子孫而儲蓄等等。◇

摘自《早懂經濟,早過好日子》 大是文化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初接到出版社的電話,要求我為一本翻譯新書為文推薦時,滿心虛榮感的我不假思索便高興地同意了。心想這大概又是一個含辛茹苦、不畏艱難的媽媽,藉著愛與智慧,帶領自閉兒衝破障礙、邁向人群的感人勵志故事。
  • 索瑪和提托就在面前,德夫卻沒有什麼改變。這是一種奇特的感覺;我知道有個問題橫在眼前,但答案同時也已近在咫尺。然而,希望不大與很有可能之間的鴻溝,如宇宙般遼闊,難以測量。

  • 與疾病共舞,如何舞出勝過疾病的殘酷折磨、勝過命運的無情打擊,讓生命依舊優雅美麗?

    第一次見到玲君姊,很難相信病友的媽媽可以如此美麗?怎麼可能?

  • 作為一本通俗性供消遣娛樂的書,該書的欣賞價值顯而易見。《貨幣戰爭》一書把原著中的有關內容編串起來,視角獨特,可讀性強,更進一步增添了人們對原本顯得過於神祕的金融領域的興趣與好奇心。
  • 由於美元氾濫這一無法避免的本質,很快地,中東核問題又會升溫,伊朗戰爭最終將無法避免。以色列動手也好,美國出手也罷,總之是激惹伊朗用水雷或飛彈封鎖了荷姆茲海峽,切斷世界三分之二的石油通道,於是石油價格會輕易衝上100美元大關,世界對美元的需求又會大增,這次罪魁禍首是伊朗。只要世人不要對美元發行產生「不健康」的聯想就好。
  • 許多人相信世上有所謂的命運,我想用自己的體驗向大家說明幾件事,像是生活方式左右了我們的命運、我們可以改變周遭的環境等。再者,我也想告訴大家,不管是學者在進行研究,或是患者長年生病卻遲遲無法治癒,如果我們能夠坦然接受失敗,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發現。
  • 你曾經看過鑽石原礦嗎?充其量,那只是一塊骯髒的石頭而已。若是把它丟在路邊,相信大家會以為那只是一塊玻璃碎片。不過,可能有人會覺得好奇:「咦?這是什麼?」把它撿回家後仔細琢磨,鑽石才終於展現它的美麗。
  • 談「教育」,我本身並不是教育專家;談「溝通」,我也不是人際關係的專業人士;談「親子關係」,我也只是「兩個孩子的爸爸」而已。
  • 2008年金融海嘯的肆虐,最熱門的財務金融,尤其是過去最紅的財務工程中箭下馬。因為次級房貸的金融危機,擴散到房利美、房地美這兩家美國政府保證的房貸公司後,房貸包裝的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風險無法承擔,窟窿急劇擴大,美國的投資銀行第五大的貝爾斯登,3月就面臨倒閉危機,還好是美國聯準會(Fed)出手相救,才得以併入摩根大通旗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