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 序

神祕的「錢」

文/吳惠林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作為一本通俗性供消遣娛樂的書,該書的欣賞價值顯而易見。《貨幣戰爭》一書把原著中的有關內容編串起來,視角獨特,可讀性強,更進一步增添了人們對原本顯得過於神祕的金融領域的興趣與好奇心。但是,如果讀者,尤其是政府決策者把它視為一本真實與嚴謹的書籍,對書中所作結論或政策建議認真待之,那麼我們就不能不表示驚訝,甚至不安。

是的,《貨幣戰爭》一書主要寫歷史,但非嚴謹的學術性著作,毋寧更接近一本小說(fiction)。儘管有評論者認為它輕率地改寫了人們早已廣為接受的世界近代史,尤其是美國歷史。從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從亞伯拉罕.林肯到約翰.甘迺迪,再到羅納德‧雷根,美國歷史上所有總統遇刺事件,無一例外,都被該書通統歸結為一小撮國際銀行家爭奪所謂「貨幣發行權」的陰謀策劃所致。書中,美國革命不再是北美各殖民地聯合起來擺脫英國統治、爭取政治獨立與經濟自由的鬥爭,而是為了所謂「貨幣發行權」;南北戰爭不是因為是否廢留奴隸制度所引起的尖銳衝突,而是「國際銀行家」的操縱結果。

更大膽的是,本書還鄭重宣稱,沒有Fed,就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不是以美國、英國、蘇聯與中國為首的盟國反擊納粹德國、義大利法西斯與日本軍國主義野蠻侵略的正義史詩,而是羅斯福總統玩世不恭地在戰爭硝煙中驗證凱恩斯的赤字財政和廉價貨幣的主張,刺激美國經濟復甦,並讓國際銀行家們在戰爭中再次大發一筆橫財。甘迺迪總統被刺殺,是因為他簽署了一份「鮮為人知」的關於白銀券的11110號總統令;越南戰爭結束的本質原因,乃是倫敦黃金戰場的慘敗,導致統治精英階層的金融「底氣」損耗殆盡;中東石油危機,不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而是國際銀行家的決定等等。

不過,歷史終究是人寫的,其真相如何宛如「羅生門」,人人都可編故事,何況這不是一本正經八百的書,譁眾取寵刺激銷路想必是作者的重要目的。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本書文筆流暢,且引述了許多歷史典故、傳說、軼事、名人語錄等,的確引人入勝,也能勾起一般讀者對枯燥金融問題的興趣,但也不要太嚴肅、太認真看待。

雖然作者發揮無限想像力,好像身臨其境似地看到真相、實情,的確不可思議,但本書對Fed、IMF、世銀等當今全球舉足輕重的組織之偏向負面評價,也是諸多金融貨幣專家們撻伐本書最重且覺得莫名其妙之處,卻是最值得讀者深思的。已故的自由經濟大師、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立曼(M. Friedman)就曾大肆批評Fed,更對IMF早該功成身退大聲疾呼,而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也對IMF和世銀嚴加批評。值得注意的是,史迪格里茲在1997年至2000年元月,還曾擔任世銀首席經濟學者和資深副總裁呢!

可是,我們也不得不提醒,作者對政府管控貨幣的必要性持極正面看法,而如前面所引海耶克對政府壟斷貨幣弊害的暮鼓晨鐘剴切批評,讓我們心驚膽跳。所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唯一不變的真理是:貨幣或錢已是愈來愈神祕,任誰都無法理解了。究其根源,就在人心變壞、誠信隕落、貪求名利。除非大家都能「人心回升」,否則人類生活空間的空氣會愈來愈稀薄,不確定風險將愈來愈高,「遑遑然不可終日」會是最佳寫照。

古聖先賢曾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希望讀者能以此心態看這本書。而今日哲人也說:「大凡一本值得讀的書,內容是否正確並不打緊,最重要的是它有沒有啟發力。」信哉斯言!本書是否屬於此類,有勞讀者們自行評斷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直想寫一本讓一般人都看得懂的國際關係書。這個想法其實在20年前就已經萌芽。1987年底,台灣宣布解嚴,報禁隨即於1988年開放。當時我剛回國教書不久,應《中國時報》余紀忠先生邀請,進入報社兼任國際新聞中心主任,負責整個國際新聞的規畫。
  • 每一段時期,國際上都會出現一些大家所關心的議題,而且直接對國際政治(包括國與國的互動,以及各國權力的消長)造成影響。所以我們除了觀察體系結構之外,還得看這段時期國際上的中心議題有哪些,然後從這個議題或這幾個議題出發,輻射出去,看它所引起的漣漪效應。
  • 今天,如果我問一個剛認識的人是否喜歡古典音樂,非常有可能被人認為我心裡所想的無非是器樂演奏,亦即每天晚上在音樂廳裡演出的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奏鳴曲等等。至於伴隨著言詞的音樂,譬如歌劇、神劇、連篇歌曲或某些教會音樂,通常都不會是最先被想到的。
  • 二十一年前,當我掉進那個我以為永遠爬不出來的、傷慟的深淵時,一位信佛的朋友告訴我一個小故事:

    有位婦人哀求佛祖救她病危的母親,佛祖說你去找一個從沒死過人的人家,要一根稻草來,我就可以救你的母親。

  • 卿容的母親在上班途中,被公車擦撞,意外命喪在車輪下。卿容全家無法置信,父親更因此情緒崩潰,只能癱在床上,卿容自己也好悲傷,但她要自己堅強起來,好好照顧父親的身體,並維持好自己的情緒。
  • 初接到出版社的電話,要求我為一本翻譯新書為文推薦時,滿心虛榮感的我不假思索便高興地同意了。心想這大概又是一個含辛茹苦、不畏艱難的媽媽,藉著愛與智慧,帶領自閉兒衝破障礙、邁向人群的感人勵志故事。
  • 索瑪和提托就在面前,德夫卻沒有什麼改變。這是一種奇特的感覺;我知道有個問題橫在眼前,但答案同時也已近在咫尺。然而,希望不大與很有可能之間的鴻溝,如宇宙般遼闊,難以測量。

  • 與疾病共舞,如何舞出勝過疾病的殘酷折磨、勝過命運的無情打擊,讓生命依舊優雅美麗?

    第一次見到玲君姊,很難相信病友的媽媽可以如此美麗?怎麼可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