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早期的觀察

植物也有情緒(2-5) 感應人類以外的生物

克里夫‧巴克斯特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

我發現植物對於許多微生物的死亡非常敏感。例如,在實驗室裏煮咖啡時,我們通常先燒開一茶壺的水,然後將水倒入滴漏式咖啡壺中。倒完需要的水量之後,我們將茶壺放回熄火的爐台上就不再管它。

有一天,我要拿茶壺作其他用途,便將剩下的滾水倒進水槽。在熱水流入排水管的那一剎那,被觀察的植物出現了強烈的反應。我並非進行(或計畫任何)與研究有關的動作,這完全是一個突發性事件。

要強調的一點,這個事件發生前有好幾個月的時間我們既沒有將熱水倒入排水管,也未用化學用品清潔水槽。我猜測是因為熱水將水管裏滋長的生物殺死,導致植物同時做出反應。被熱水殺死的細菌似乎發出了某種訊號,而被觀察的植物接收到這個訊號並將其視為潛在的威脅。

這項猜測在數個月後得到證實。我從水槽的排水管中採了一些樣本,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果發現裏面包含的生物種類琳琅滿目,就像在星際大戰電影裏的酒館場景一樣──各色各樣奇怪的生物齊聚一堂。

(轉載自博大出版社《植物,也有情緒》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緣份是很奇妙的,也許在某生某世我們曾經結下了這樣的緣分,所以我們應該要善待萬事萬物,因為萬物皆有靈啊!
  • 巴克斯特的發現,儘管主流科學界眼前還不能接納它;但對修煉界、哲學界來說其實並不令人吃驚,古希臘、印第安人、東方宗教就一直流傳著「萬物有靈」的說法。「原始感知」的能力,其實就是先天的本能,只是人類在後天的環境中失去了。巴克斯特利用測謊的工具,無意間印證了這個修煉界、哲學界的傳統理論;雖不是他的規劃,但這樣跨領域的聯繫所產生的影響,卻可能遠比他專注於測謊的研究還要宏大。《植物,也有情緒》一書內容正是跨足心靈、物質兩個世界的橋樑,並且充滿前瞻性、趣味性,對固步自封者將是一項悟性的挑戰,對勇猛求進者將是一項理性的啟迪,值得一讀。
  • 一九六六年二月二日以前,我從未想過自己會介入這個「意識研究」(consciousness research)的最前端──「生物通訊」(biocommunication)。回想起來,我所有在教育、訓練、就職方面所作的選擇,還有我天生的好奇心以及許多巧合,似乎都在為這一天和以後的經歷作準備。
  • 我在芝加哥附近的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tisy)完成戰時的九十天見習軍官訓練後成為一名軍官,接著被送往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軍官高等學校以及加州聖地牙哥的反潛學校受訓。後來,我終於被派往西太平洋前線。雖然我很想進入海軍情報局(Office of NavalIntelligence)從事對戰事可能有用的催眠工作,但沒有任何位高權重的人願意採納一位二十一歲低階軍官的建議。
  • 現在,讓我說一下那天早上後來發生的事。你盡可放心,就在早晨八點的紐約時報廣場附近,我並沒有跑到街上大喊:「我的植物會讀心術!」這樣的舉動,即使在紐約的時報廣場也是很奇怪的。而對我這個在科學領域裏浸淫多時的人來說,這也有違我所受的訓練
  • 在這段期間,我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對植物作出威脅時,必須要有真正的傷害意圖才能在圖譜上觀察到反應。如果只是假裝,則不會激發任何反應。植物似乎可以察覺你不是認真的;它們就像能嗅出真假意圖間的區別。
  • 我想提出植物也有地域性的觀念。想想如果你在距離實驗室七十到七十五呎的另外一頭,而一棵植物能夠感知到你的活動,那麼你會以為它也能感知街上的活動。
  • 若一個人為一株植物澆水,即使只是例行公事而不表現出任何情感,也會產生明顯的感應。
  • 編者按: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衝擊下,不少國家紛紛出臺拯救措施,中華民國也不例外,推出了每人發放三千六百元消費券的政策,引發媒體和民眾的極大關注。該政策排不排富?外籍配偶、受刑人、植物人可否領取?到哪裏領取?在哪裏使用?紛紛擾擾,總算在十一月底前大致拍板定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