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對人類的危害

人氣 116
標籤: ,

【大紀元12月7日訊】中國是化肥使用的大國,到1996年中國化肥施用量已達38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中國的糧食生產緊緊的依賴于使用化肥﹐同時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的面源污染也是十分惊人。

据調查,目前中國每公頃土地使用的化肥已經超過400公斤,但中國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 35%。也就是說,每年有1100多万吨的肥份流入江河湖泊,其中氮肥損失率最高。這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對環境產生了嚴重污染,對水體、土壤、大 气、生物及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江河湖及地下水源的污染

据有關資料表明,農田徑流帶入地表水體的氮占人類活動排入水體氮的51%,施氮肥地區這种氮流失比不施地區高3- 10倍。据1983-1987年中國城市地表水的環境監測資料,氨氮增加了2.1倍,亞硝酸鹽增加了1.4倍。据調查,全國532條河流中,82%受到不同程度的氮污染,大江大河的一級支流污染普遍,支流級別越高則污染越重。這些河湖水域中氨氮和硝酸鹽都是主要污染物,富營養化日趨嚴重,同時造成地下水污染。

來自滇池的監測報告表明,因面源污染帶入滇池的總磷和總氮已分別占到這些污染物入湖總量的64%和52.7%。而總磷和總氮是造成滇池嚴重富營養化的主要污染物。在太湖和巢湖,面源污染同樣是造成湖水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

如太湖僅有四成水體達到地表水Ⅲ類以上標准,而七成水體已達到富營養水平,藍藻時有爆發。流域內大中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大多不符合要求,如無錫市水源地受到富營養化影響。

由國際組織參加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造成杭州灣水污染的,不是工礦企業,也不是城市生活污水,而是農業農村污染,其中農藥、化肥污染和禽畜糞便污染尤為突出。

威脅近海生物

大量氮肥流失為“赤潮生物”的迅猛增殖提供了丰富的氮營養條件,己成為赤潮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赤潮的發生,使海域生態系統遭到破坏,魚類、貝類中毒或死亡,并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中國天津近海渤海灣、連云港近海海域、大連灣海區及南海珠江口入海處等一些海域氮污染比較嚴重,已達到富營養化程度。近几年屢有赤潮發生,已引起人們普遍關注。

中國海域共發現赤潮為1999年 15起,2000年28起, 2001年77起,累計面積達15000平方公里。3年間增加了5倍多。2002年79起,累計面積超過10,000平方公里。2003年全國海域共發現赤潮119起,累計面積約14,550平方公里。

今年5月,浙江舟山附近海域發生面積約八千至一万平方公里的特大赤潮災害。這次赤潮為中國今年進入赤潮高發期以來的最大一起赤潮災害事件。

据專業人員分析除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蘇省外,長江徑流挾帶的高濃度氮磷負荷是造成富營養化的關鍵因子。長江口排放的污染負荷占東海污染負荷的68.4%。加上上海市每年約20億吨污水進入長江口及杭州灣,浙江省境內的七大水系的污染物也流入東海,東海已經不堪重負了。据估計,陸源污染比例占浙江近岸海域污染總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次,海水養殖也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原因之一。


河南省因化肥污染河流湖泊而死亡的魚(Getty Images)

破坏土壤結构

据現代科學認為:長期大量地使用氮肥特別是大量施用銨肥,會使土壤逐漸酸化,造成土壤顆粒分散,從而破坏了土壤團粒結构。大量施用氮肥,給土壤引入了大量非主要營養成分或有毒物質,它們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活動有抑制或毒害作用。土壤酸化不僅破坏土壤性質,而且會促進土壤中一些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釋放遷移或使之毒性增強,使微生物和蚯蚓等土壤生物減少,還加速了土壤一些營養元素的流失。

中國東北地區一些農場長期使用氮肥,根据調查,50 年代初土壤有机質含量約5%-8%,現在已降到1%-2%。江西紅壤上施用兩年銨態氮肥后,表土PH值由5.0降到4.3,土壤板結普遍嚴重。一些地處熱帶的農田中長期大量施用氮肥而不用有机肥,致使土壤嚴重板結,最終喪失了農業耕种价值。

目前中國缺鉀耕地面積已占耕地總面積的56%,約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養分不足,20%-30%的耕地氮養分過量。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土壤退化,耕層變淺,耕性變差,保水肥能力下降。2000年西北、華北地區大面積頻繁出現沙塵暴,与耕地理化性狀惡化、團粒結构破坏、沙化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原蘇聯科學家發現,施氮過多的蔬菜中硝酸鹽含量是正常情況的20-40倍。人或牲畜食用硝酸鹽含量的植物后,硝酸鹽在體內轉化生成硝酸鹽与各种胺類反應,會產生亞硝酸胺,同時亞硝酸鹽容易与血紅素中的鐵离子結合,導致高鐵血紅素白血症,使人們出現行為反應障礙、工作能力下降、頭暈目眩、意識喪失等症狀,嚴重的還危及生命。飲用水、食物中硝酸鹽超過一定含量,人食用后會受到很大毒害。在人體內硝酸鹽易轉化成亞硝酸鹽与仲胺合成產生毒害性很強的亞硝胺類致癌物,硝酸鹽、亞硝酸鹽對人體健康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嚴重危害性。

如氮肥在大米中形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經人體代謝轉化成具有強烈致癌作用的化合物,多种癌症疾病均由此誘發。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飲用水硝酸鹽不得超過11.3毫克/ 升。在我國華東沿海等一些肝癌高發區調查發現,當地及其附近區域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因大量施用氮肥,污染比較嚴重。

有專家建議應減少化肥使用。但是有人認為如果不使用化肥的話,全國糧食生產只能解決2.2 億人的吃飯問題,而其余10多億人的吃飯問題則無法解決。化肥這种由實驗室里合成的產品以已經將人類的命運緊緊的套住﹐人類出路究竟在哪裡﹐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火災對人的危害
反毒品抗愛滋才藝競賽
夏一凡:浴火重生話《九評》
百度仿中共資訊壟斷被曝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