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精選:一代導演斯皮爾伯格(19)

【字號】    
   標籤: tags:

成功對斯皮爾伯格的事業起到了一種槓桿作用。福來德•菲爾德斯開始重談對斯皮爾伯格的僱用條件。1970年12月28日《綜藝》 (Variety)提到了斯皮爾伯格的另外兩份合同,一份是任專職製片人的5年合同,一份是任非專職導演的6年合同。這是他走向全面獨立製作之路的第一步,從此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理想不在於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製片人,而在於把自己錘煉成電影製作行業中的一個佼佼者——一個電影皇帝。

  地位等級的高低在環球公司被充分體現出來。電影導演把拍電視片的人看成是臨時班子,與此同時,其它製片廠的導演們也把環球公司的影片和短劇看成是用信用卡、家用移動房、印刷廣告來充塞鏡頭的「小家子氣」的作品。由此不難想到,環球公司的電影也接近崩潰的邊緣。50年代,電視片推出了許多名人,如阿瑟•本、約翰•弗朗肯海姆、西德尼•路曼特和山姆•帕金夫。但到了70年代,這些名人的名字只能經常在墓地見到了。

斯皮爾伯格是環球公司惟一一位35 歲以下的導演。那些協助他拍《遊戲的名字》和《午夜畫廊》的同事,像羅伯特•柯林斯、達瑞爾•杜克和羅伯特•邁克爾•路易斯都比他大10歲左右,而且看不出他們將來會有什麼發展,只不過如此而已了。

  電影製片和電影導演們是這行裡的佼佼者。一幢幢位於製片廠內印度風格帶長廊的平房建築是他們地位的象徵。有幾個普普通通的文字似乎能突出說明這些建築所包含的內容:「仿英式莊園建築。」劇作家大衛•弗裡曼曾說:「這類在紐波特的夏季房屋都是小型別墅。」希區科克的任處是最奢華的,他有兩套同樣帶餐廳、電影廳和編輯室的公寓,而且每套都有專門的藝術廳。鄧•謝格爾也擁有一套跟這差不多的郊區別墅。比利•威爾德在小山上有兩座同等水準的小樓。從這裡經過的旅遊車為了不打擾他為戴爾蒙德公司拍攝《靡頁》(The Front Page)的工作都靜靜地沿著路邊駛過。

  斯皮爾伯格渴望擁有一套這種帶長廊的平房,但現在他卻只能在黑塔樓裡佔有一間小辦公室。而且他的辦公室就在掌握著他的命運的瓦薩爾曼和辛伯格的17層的樓下。從這裡他望見了將來,他漸漸發現,沒有什麼東西能像威爾德和希區科克的電影那樣給人帶來穩固的生活和地位。現在他回來了,而且又已深入其中,他有許許多多關於電影的構想,身邊又有許多能幫他實現目標的人,只是現在在他事業的四周還都是一堵堵磚牆,然而他的事業已經抬頭,他正準備大步前進。這一點已漸漸鮮明起來:斯皮爾伯格將給世界帶來震撼。

  環球公司準備將《午夜畫廊》、《麥克•克勞德》、《日金山國際機場》、《心理醫生》組合起來為全國廣播公司製作一部四合一特輯片。作者兼導演由傑羅爾德•弗裡德曼擔任。斯皮爾伯格也加入了這個行列。這是一次很有收益的活動。弗裡德曼說:「就在環球公司的製片中心,他有了他自己的『長發族』朋友圈。他雇了許多作者、導演和應付難題的人。他還從他的學校、從東部地區找來了一些他的熟人。我當時只是個他所喜歡的年輕人,他對我說,『為我做兩個表現精神病大夫的動作。』」

  《心理醫生》是理查德•萊文森和威廉姆•林克在學校寫的,是《本•卡希》和《基爾代爾大夫》以及其他成功的大夫們的素材總合。它描寫了一個理想主義的心理醫生羅依•欣那斯和他的一位年長的憤世嫉俗的同事盧瑟•阿得拉爾。斯皮爾伯格這時期拍了兩部片子,一部是《馬丁•達爾頓的世界》(1971年 2月10日),另一部是《標準桿》(1971年5月10日)。《馬丁•達爾頓》取材於羅伯特•林德那收集的有關精神病方面的一個病例,這是醫學界一個很著名的事件,歷史上稱之為「被氣流推動的長椅」。它講述的是一個12歲的精神錯亂的孩子史蒂芬•胡迪斯,受電視和連環畫的影響,幻想出一個離奇古怪的宇宙,因而不能自拔。斯皮爾伯格十分重視這個素材,他打算抓住這個機會創造出一個夢幻世界,同時他也打算與那些已經表現出敏感氣質和天才的年輕演員們一起合作這個項目。

  在《標準桿》中,專業高爾夫球運動員克魯•古拉格漸漸意識到自己不久將死於12指腸癌那場戲是非常吸引人的,斯皮爾伯格自認為是他拍的電視劇中最佳一幕。對於斯皮爾伯格來說用動作說明一種感情比用對話舒服得多,他寫了這麼一個場面:古拉格的兩個最要好的朋友來醫院看他,給他帶來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古拉格常去的高爾夫球場上的第18洞穴,這是他們特意從場地中間挖出來的。他接過來,擦掉上面的灰土,把它放在臉上。

  萊文森和林克與斯皮爾伯格一起拍《標準桿》時非常愉快,他們請求斯皮爾伯格去導演《圖書謀殺案》。這是繼偵探系列片《科倫布》後的第一個定時系列片。片子的主角是洛杉礬警察局內一個邋裡邋遢生活沒有條理、卻又非常敏銳的警察。在片子的每一集輝煌而充滿智慧的結尾到來之前,都有一個不可一世的對手來與他較量。本來計劃這個角色由賓格•克羅斯比來演,但當他感到這個系列片的成功有可能與他在高爾夫球方面的成功發生衝突時,他拒絕了。後來彼特•福爾克代替了他。

電視劇編輯斯蒂芬•鮑切科是迫於《希爾大街的布魯斯》和《洛杉礬的法律》播放後觀眾的壓力才編寫《圖書謀殺案》的,在這個電視劇裡,科倫布撕下了作家傑克•卡斯迪的假面具,證明他就是殺害同事馬丁•米爾那的凶手。這部電視劇於1971年9月15日上演,受到了好評,但它卻沒能給斯皮爾伯格帶來什麼創作空間。斯皮爾伯格為此片盡了最大努力。片子的開頭沒有採用慣用的手法。而是用打字機聲開頭,然後從米爾那的高層辦公室裡用一個很陡的角度去取洛杉礬的全景,無論如何,從很多方面看,這個電視劇還是屬於很一般化的。

  斯皮爾伯格還根據歐文•馬歇爾律師的素材拍了一部題為《一個寬容的受害者的頌歌》,講的是一位足球教練被控告給隊員服用興奮劑的事。電視劇對斯皮爾伯格的吸引力漸慚退去,尤其是那些來拍片的主角演員和電影實習生越來越讓他感到厭煩。「我23歲時就說過生命短暫得讓人沒有時間去理會身後的影子,而他們這些人,只因為美容師身上有咖啡味便不喜歡他,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常常會讓我發瘋。」

  如果斯皮爾伯格還想進一步蒐集電視劇是如何毀滅了天才的事例的話,他可以從羅得•謝爾林的經歷中找到。謝爾林編寫的《午夜畫廓》第二年的收視率驟減,斯皮爾伯格意識到照此下去的話,謝爾林編的多數電視劇漸漸就沒人看了。電影廠禁止他參加一切故事研討會,後來則乾脆不用他的劇本,而只用電影廠自己編的劇本。可以看出,謝爾林只是一個被雇來的名義上的主人。「我只是一個擺設,一個小零件兒。」謝爾林告訴記者說,「《午夜畫廊》根本不屬於我,它只是一個普通系列片罷了。」

  1971年秋天過後,斯皮爾伯格仍未從這類問題中解脫出來,但由於環球公司非常吝窗地讓他拍了一部正經八百的電影,而這部電影又帶給他第一次國際性的成功,至少斯皮爾伯格可以在較高的層次上跟他們對話了。《追殺》(Duel)的拍攝給他和好萊塢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環球與夢工廠合作籌拍中的3D動畫大片「丁丁歷險記」預算資金一億三千萬美元,乍看十分昂貴,但是由斯皮爾伯格執導、指環王的彼得‧傑克森製作,再加上擔綱的比利時可愛小男孩湯馬斯‧桑斯特目前正風靡全球,票房應是勝券在握。然而好萊塢似乎也受到不景氣的影響,15日傳出從不放棄天才的環球影業居然臨陣抽手拒絕出資。看來大導演和大製片也只得倉皇地向東家派拉蒙公司求救了。
  • 1964年,斯皮爾伯格未來的命運被決定了。正當斯皮爾伯格在聖荷塞電影院門前排隊等著看斯坦利‧庫布里克的影片《奇愛博士》(Doctor Strangeclove,又譯《密碼1141》)時,他妹妹和父親拿著一封信開車來找他。這是一份義務服役通知,通知上說:由於缺少學生免徵名額,他已被分在X炮兵部隊。
  • 有關斯皮爾伯格1966年到1969年這幾年的資料是最少的。他自己認為這些資料應該還在。我們沒有找到談話中他所提到的有關那幾年的任何資料。那些無疑讓他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製作的東西也只能用一句話一帶而過。這段說不清的日子反映出他對好萊塢不抱什麼希望,也反映出他對自己不能在21歲前實現當導演的目標的失望。
  • 說到在環球公司的無聊,斯皮爾伯格承認道:「我從沒做過任何生意,但我打了很多電話(為了讓人到時叫醒他),我學會了如何玩遊戲。我討厭聚聚散散這種事,我又回到長灘的大學去了,並拍了個短片叫『阿姆伯林』(Amblin)。」
  • 在這個斯皮爾伯格像無照經營者一樣徘徊了多年的製片公司裡,他幾乎不相信自己的運氣。

    他在月桂峽谷租了一套每月需付130美元的狹窄公寓,他用軟沙發包和電影宣傳畫裝飾了這間房屋,可他幾乎沒時間呆在這裡。無論每天晚上電影廳的劇場裡放映什麼片子,他都去看。第二天,他找什麼人通通電話,在電話裡對影片中演員們的表演、導演們的手法和製片人的能力評頭晶足一番。製片人兼作者威廉姆‧林克談起他時說:「他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即使是那個時候,我們似乎已經知道我們早晚有一天要為他工作。」

  • 此時此刻克勞馥還沒有馬上要發怒的跡象,她只是嚴肅地盤問斯皮爾伯格,問他拍過什麼片子?「沒有拍過正片而僅僅拍過一個短片?」她冷冷地問他。那座黑塔樓裡的人都是怎麼對她說的?「不,媽媽,」斯皮爾伯格用顫抖的聲音說,「我只是根據環球公司的要求以我自己的方式拍。」
  • 斯皮爾伯格離開環球公司後第一個想法就是一頭紮進私下拍片的行列,許多南加州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在用這種方法給自己樹名。「我想拿用16毫米機器拍的片子加入這個行列,但我不能真正介入進去,因為我甚至拿不出100美元來投資一部片子。」
  • 每10年間都能湧現出一批出類拔草的寫作人才,巴伍德和羅賓斯就是70年代的才子。由於他們的作品都是類似情節劇和有動作片傾向的作品,因此在今天的人眼裡,它們就像是某種通過電腦將一個個片段機械地排列組合起來的產品。這成就大部分應歸功於像喬克‧瓊斯、得克斯‧阿沃格、弗朗克‧塔斯林和沃爾特‧迪尼斯這類的動畫大師而不是40年代那些費盡心機在情節上和背景道具上下功夫的人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