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產階層的「柔性抗爭」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月22日訊】(編者注﹕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56期專題新聞,探討今年年初在上海發生的磁懸浮抗議事件背後的來龍去脈,共分兩篇文章,包括《上海中產階層的「柔性抗爭」》和《磁懸浮:上海幫的一場政治賭博》)

上海中產階層的「柔性抗爭」

文 ◎ 梁珍

上海近年來風波不斷。相對北京來說,這個政治相對冷感的城市,沒有爆發過北京天安門前的六四血腥屠城事件,卻在經濟發展的十多年間,不斷和當局發生著摩擦。一月初,超過萬名上海閩行區居民「漫步南京路」反對磁懸浮工程,首開「休閒革命」,一舉聞名。

和以往反對拆遷的上海低層維權民眾不同,這次走上街頭「柔性」抗議的大部份是買得起房的上海中產階層。他們理性、和平有秩序,又頗帶上海人精明幽默方式的抗爭場面,透過互聯網迅速地傳開,「阿拉散步」演變成國際事件。

在沉默了幾天之後,上海《解放日報》發表社論文章,將這種沉默抗議定性為「街頭政治」,口氣和語氣彷彿十九年前的《人民日報》四二六社論的翻版。為什麼官方會如此緊張?引發這次抗議的磁懸浮事件來龍去脈又是怎樣呢?

磁輻射的驚魂

引發衝突的是耗資約350億的上海至杭州的磁懸浮列車工程項目,全長約175公里,上海境內擬設龍陽路、世博園、南站等站點,穿過浦東、徐匯、閔行等中心城區。

由於擬建中的這條鐵路大多經過上海居民區,沿線居民擔心磁懸浮鐵路會帶來輻射和巨大噪音。去年五月,數千居民經過多次上訪,終於迫使政府暫停修建。

但僅僅半年後,上海當局在網上悄悄公布磁懸浮路線的調整方案,並宣布「公示日期」從去年十二月廿九日至本月十八日截止。方案被當地小區居民意外地發現了,旋即引起軒然大波。最讓居民憤怒的是,新線路只設置了22.5米的安全距離,離德國規定的標準500米相差甚遠,

雖然上海環保局專家聲稱,5米之外已經沒有磁輻射,但居民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如果沒有核輻射,為什麼這個小區內那些官員都已經開始搬走呢?」一位居民在接受香港有線電視採訪時說道。

民眾反對的依據是:零三年浦東區政府曾對磁懸浮距離建築作出規定:軌道兩側一級防護帶為50米,二級防護帶為100米。而事實上,50米是否安全也備受爭議,目前國家環保總局至今沒有對安全線定出一個確切的標準。按照德國試驗線路標準,磁懸浮兩側安全距離為300至500米。另外,更讓居民擔心的是:《浦東新區周報》去年初曾登出消息,一名人大代表反映,通車五年的磁懸浮示範線沿線,居民的身體、睡眠、家用電器都受到磁浮影響。

二十八歲的孕婦珍(Jane)獲知,磁懸浮改線後要從後窗30多米處經過,感覺是晴天霹靂。研究表明,電磁輻射對孕婦和胎兒危害最大。「我們沒有能力逃離。」Jane說,寶寶還有六個月降生。

除了未知的健康損害外,還有房價的迅速大跌。消息傳出後,閩行區磁懸浮經過的小區的房價迅速從一萬多元跌下來,Jane家還欠銀行七十多萬房貸,已被套牢。

Jane和受影響的小區民眾沒有辦法保持沉默,除了通過上訪和有關部門溝通外,平陽綠家園、東方御花園、春意苑和虹莘苑居民率先從一月六日起,連續幾天「散步」,藉此向上海市政府表達抗議。至一月十二日和十三日週末,逾萬居民聚在人民廣場和南京路長時間「散步」,高呼反對磁懸浮污染口號。



閩行區居民在小區懸掛巨額橫幅反對該項工程。(Getty images)

有錢人和專家官員的抗議

這是上海自八九年六四和零五年反日示威後最大的抗議活動。不同的是,這次波及的是上海中產階層。上海著名維權律師鄭恩寵接受《新紀元》採訪時稱,閩行區是上海較富有的區域,內設高爾夫球場等高級設施,這次上街遊行的都是有能力購買住房的富有階層,包括一些大學生、留學生、高知階層等,和過去經濟較差的上海訪民有很大不同。

抗議的隊伍中,還包括體制內官員。鄭恩寵說,曾經有三位閩行區居民找到他,向他諮詢法律意見。而這些人都表示自己是某機關幹部。他們準備向胡錦濤寫信,要求磁懸浮項目立即下馬。「我看到他們提供的舉報材料,寫的文章都非常專業。裏面肯定有內行,甚至包括在磁懸浮工作的人士。」

而更為奇特的是,當地的房地產開發商也加入抗議的人潮中。因為當地房價大跌,一貫做順民的房地產開發商,也罕有地利用網絡方式進行宣傳,呼籲更多人加入抗議隊伍中。

記者在各大房地產網上論壇上,都發現不少「抗議磁懸浮」的帖子,圖文並茂。

幾百億的虧本生意和黑箱操作

引起包括中產階層強烈反彈的是關於磁懸浮的廣泛爭議。德國磁懸浮列車試驗段從一九八四年開始投入運行,但是一直沒有進行商業運營。零六年九月二十日,德國西北部的埃姆斯蘭試車場發生磁懸浮列車試車事故,二十三人死亡。磁懸浮的安全性一直備受指責。

然而,二零零三年,全世界第一條磁懸浮列車在上海進入商業運營。這條上海浦東磁懸浮線西起上海地鐵二號線龍陽路車站南側,東到浦東國際機場一期航站樓東側,僅僅30公里實際投資89億元,自運營後一直生意異常冷清,目前已經虧損10億元。

為什麼德國人都建不起的磁懸浮鐵路商業運行線,在中國卻可以建了呢?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郭泉一針見血地指出:「公共設施的建設都是使用的人民的納稅錢,而德國人民不願意看到自己的納稅錢投入到一個運行費用昂貴而又無法預測成本回收年限的項目裏去。德國人民反對的事情,德國政府去做,那就等於自動下臺了。因為,決定政府去留的選票在人民的手裏,而不是在政府手裏。」

中國磁懸浮的整個運作過程都沒有諮詢過民意。自浦東磁懸浮線後,滬杭磁懸浮於去年三月通過國務院批准立項後,多次受到反對,並曾經一度擱置。鄭恩寵表示,上海一些專家很生氣,因為此項目根本沒有聽取專家的意見。而且有消息指出,中共曾經竊取德國磁懸浮技術,嚴重侵犯知識產權,一直廣受質疑。

今年七十歲的王夢恕院士是中國最權威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此前,他曾多次批評磁懸浮列車是一種昂貴的「交通玩具」,不具備「安全、可靠、適用、經濟」四項指標的嚴格要求,並多次在兩會期間,堅決反對修建滬杭磁懸浮。

他說,首先,磁懸浮列車的高感應磁場對人體磁場的干擾和影響是明顯的,乘坐短距離(十分鐘以內)是可以承受的,大於十分鐘會產生不舒適感。其次,磁懸浮線路形不成路網,凡是形不成路網的交通工具,點到點的交通工具是沒有效益的。此外,磁懸浮列車的性價比是很差的,投資大、運營成本高、乘客花錢多。

有民眾質疑,浦東機場已經有地鐵連接虹橋機場,根本不需要興建磁懸浮。一位東方御花園居民說:「你何必再重新投資一條線呢?造價又這麼貴,何必要花費那麼大成本,然後居民又反對,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我也搞不懂這個事情。」

浙江省也對這個項目有不同意見,浙江省建設委員會就多次堅決反對,浙江不想修這條線。



引發衝突的是耗資約350億的上海至杭州的磁懸浮列車工程項目﹐全線長34.8公里,穿過浦東、徐匯、閔行等中心城區。(網絡圖片)

上海幫圈錢項目

對於上海堅持要興建這條虧本又傷人的鐵路,鄭恩寵認為,這裏面涉及到巨大的官商勾結,並形容是「上海幫最後的政治和經濟賭博」。

鄭恩寵說,早在九九年之前,黃菊、陳良宇等人主政上海時代,就堅決推行磁懸浮上馬。一方面好大喜功,作為上海幫重大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藉這個世界第一條最高時速的城際鐵道系統,展示上海市政建設新成就,表示緊跟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政策;另一方面,方案涉及350億元的巨額投資,上海市政府可以向各大銀行要錢,這也是上海幫圈錢的一個重要項目。「江澤民的兒子江綿恆是科學院副院長,重大項目都要經他手,很有可能涉及其中。當時擔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都反對,但上海幫當年的聲音比較響。」

去年五月,當時主政上海的習近平叫停該項目,被認為是「上海幫」被徹底打垮的一個指標,但新官俞正聲接任上海市委書記,上海幫又捲土重來。鄭恩寵認為,上海幫堅持要重建這條線,是試圖挽回當年虧損的運營線損失,加入暗箱操作的龐大利益集團牽涉其中,所以不惜一切代價、孤注一擲強行上馬。

郭泉則認為,無論是誰主政,磁懸浮等風波根源都是中共制度造成的,只有具備民主的制度,才有民主的中共。「如果有聽證會,老百姓絕對不會讓他們投票通過的,德國人為什麼不讓上馬,因為老百姓不答應,因為這是納稅人的錢,老百姓交錢,應該由老百姓決定建什麼。」

官方越定性 民眾反響越大

上海居民拒絕磁浮車延伸路線,是借鑑廈門PX化工廠抗爭事件成功的方式。去年六月一日,上萬廈門民眾走上街頭,以「散步」抗議當局建設高污染、致畸型的PX項目,最後成功迫使廈門當局「暫緩建設」。

然而,上海當局的反應卻和廈門市有著明顯的不同。有消息稱,由於事態敏感,上海市政府採取外鬆內緊的對策,不僅緊急通知政府單位工作人員嚴禁參加遊行,上海當地官方媒體也開始連續反擊。

一方面,新上任的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就市民抗議磁浮事件批示︰冷處理,徐圖之,慎用警;另一方面,《解放日報》一月十五日發表社論定性這種「散步」抗議方式是「街頭政治」,指有關做法「只能破壞我們和諧社會的穩定之基」,要「堅決反對」。

據港媒稱,這是繼八九「六四」後,上海當局罕有地以報章社論形式,就群眾上街抗議事件高調發表評論。

外界擔憂上海當局會對民眾採取進一步鎮壓。然而,鄭恩寵認為,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同與六四時期,當時中共統治還很強勢。現在不同的是,老百姓都不認同中共的領導,中共越定性,反而遭致更大的反彈。這也是中共非常害怕的。

他評價:上海民眾的維權意識、民主意識已經充份成熟,對這次官方定性,反應平淡,相反他們認為獲得初步的勝利,相信此次磁懸浮一定不會在短期內重新開始啟動,這是上海公民的某種勝利。

郭泉則認為,中共的打壓不得民心。從磁懸浮事件看出,有更多的中產階層、「強勢階層」加入到維權隊伍中,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我覺得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維護自己的生命健康權力,以及自己的政治權力,共同拒絕專制、獨裁的東西在中國土地上造成迫害。」

第二篇﹕
磁懸浮:上海幫的一場政治賭博



磁懸浮事件的出現,無形中給上海的政治態勢增加了變數。對磁懸浮事件的處理幾乎成為江系上海幫人馬的一場政治賭博。(Getty images)

文 ◎ 張海山

針對上海民眾「散步」抗議修建磁懸浮鐵路的事件,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焦揚於一月二十二日首次做出回應。她表示,關於磁浮聯絡線調整方案還處在聽取意見的階段,相關部門正在梳理、分析、研究各類的意見和建議,並在這個基礎上請有關專家進一步論證。

與此同時,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在原批示「冷處理,徐圖之,慎用警」之後,又表示,「公共交通應考慮公益性」,居民認為是個正面回應。據事發地「東方御花園」的一位業主說,城規局暗示公告期可能延後,公聽會也將舉行,「不排除路線做重大調整」。

外界希望此次抗爭能和平收場。有人把上海抗議磁懸浮事件與二零零七年五月廈門的海滄PX項目(PX,又稱對二甲苯,化工原料)建設的事件相提並論。一項投資108億元、可能給廈門帶來80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手續完備、程式合法」的化工專案,卻在科學家、政協委員和廣大民意對其影響環境及安全保證的廣泛置疑下,最終「暫緩建設」。

兩事件確有相似之處,但其背景的複雜程度卻大不一樣。

磁懸浮擴建背景複雜

廈門早在一九九零年一月,對廈門經濟特區即專闢海滄開發區,確定了其化工產業的定位。但二零零零年前後,海滄成為廈門地產的新熱點,地方政府加速了海滄地塊的地產開發,著力要將其打造成廈門的「浦東」,戰略方針實際已經由化工轉變為地產。

可見最後廈門民眾與當地政府達成良性互動的原因,無非是大家互相借勁變相扔掉一件過時的「含鉛量」過大的值錢大衣,總體上的大方向是一致。結果二零零七年五月二十八日,官方報刊還在發文搞專案推動,而五月三十日上午卻突然正式宣佈緩建,整個發佈過程寥寥數分鐘。對於這一突如其來的「緩建」決定,一位在場記者形容為「峰迴路轉,看不明白」。

然而,上海的磁懸浮擴建事件背景則要複雜得多。

二零零六年三月十三日,中國國務院同時批准滬杭磁懸浮交通專案和京滬高速鐵路項目。在媒體高唱此舉意味著中國開始邁向「高速鐵路」時代的同時,外界分析指出,京滬高速鐵路作為中國第一條真正的高速鐵路,投資規模將是僅次於三峽工程的中國第二大工程,論證結果最終採用輪軌技術,拋棄了磁懸浮方案。

如果這兩個項目都建成,那麼從北京乘火車到上海後,想繼續前進就要換車了,因為兩種軌道技術各有不同機制,目前不可相接。滬杭與京滬分別採用了不同方案,顯示北京有意與上海撇清關係,而讓上海自個兒收拾破爛事,磁懸浮就此成為上海幫越演越難唱的獨角戲。

當年上海幫,出自政治考慮,大搞形象工程,在上海耗資100億人民幣建成的33公里上海磁懸浮列車。當時似乎風光無限,很是意氣風發,大喊「阿拉」(上海話,我們)世界第一。殊不知今天淪為一場勞民傷財的奢侈秀,市場運行嚴重虧損,虧損值累計已超過10億元(人民幣),收回投資要100年後,這已經成為上海幫臉面上的一道破相傷疤。

問題就是,這一太過顯眼的瘡疤,可能成為胡溫發動整治上海官場風暴的一大埋伏。凡此種種,趁在上海幫獨立王國殭而未死的情形下,把磁懸浮擴大化就自然成為當前消化風險的良策。
於是上海以滬杭磁懸浮救浦東磁懸浮的方案出臺也就不足為怪了。

「同城效應」還是「同綁效應」

獲批的磁懸浮滬杭線全長約175公里,工程總括預算約350億元。其中,浙江段正線全長約105公里,全線高架,設杭州東站和嘉興站。磁懸浮滬杭線車速定位為市郊區間線路,正常運行速度為每小時450公里,中心城區內最高正常運行速度不大於200公里。當局稱滬杭磁懸浮交通工程將使上海、杭州、嘉興實現「同城效應」,加速長三角地區的城鎮建設和城市化進程。該項目預計將於二零零八年完成,並要求於二零一零年上海世博會前投入運營。

「同城效應」實際是「同綁效應」,既可形成「法不責眾」的局面,又可以經濟效益相互結為聯盟,從中擴大了上海幫的勢力範圍。

能被撥派350億預算的工程,是個極其誘人的大項目,上海將占得160億,一般來說,實際投入後又會大大超支預算。沿線的拆遷、安置等系列作業給權力階層又帶來新的效益刺激點,有上海幫撐頭,其他鄰近地區不必顧忌,只要跟著走好了,油水是很足的。

然而,就在磁懸浮項目在爭議中霸王硬上弓之後,卻於二零零七年五月,隨著廈門的PX的被停奏,在上海也意外叫停。當時主政上海的是現在入選政治局常委的中共未來接班人習近平。顯然,當時的市委書記習近平展現了與好大喜功的陳良宇截然不同的風格。

據傳,當時習指示,要確保世博會的完工,各項目要量力而行,凡是增加社會不和諧的工程要暫停。分析人士認為,政府態度的微妙變化,令滬杭磁浮的未來蒙上不確定因素。

可能引發更大政治風暴

事實上,滬杭磁浮計畫喊停背後,更多反映出習近平的務實新作風,也帶動分化了上海官場。據悉,上海官員內部意見也十分歧異。一方面,主要是工程雖預算 350億元,專家預測最終的完工經費將超過400億元,花如此大的代價未必值得。另一原因是德國僅願意提供使用權,不願進行技術轉移。

然而俞正聲接任上海市委書記後,上海立即低調啟動了滬杭磁浮計畫,卻未曾想被上海沿線居民及時偵察。一時間上海民眾以特有的江南人的智慧,搞起了富有創作的、官方聲稱的「街頭政治」。

上海關於磁懸浮的抗爭立即引起了各方關注。一是因為現在幾乎進入了奧運會前的敏感期,重要城市的官民矛盾的公開化,都會上升到重大的政治影響層面,直接與官場的個人士途掛鉤,這種決定命運的一錘子買賣給決策層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二是據上海居民自己的估算,上海磁懸浮新線沿途將有160萬人受影響,而這 160萬人很大部份都是社會的中產階層,有車有房,其中有多少人與中共高層及各方政治勢力有各種淵源,實難預料,得罪這些人的後果,誰心中也沒底。不小心,把這些人逼急了,就會被兜老底。

就目前胡溫與江家幫惡戰上海的態勢來看,江家幫拋出陳良宇後,胡溫未能直接挑戰江澤民本人,其兩個貪腐兒子及主要的嫡系依然還在上海官場把握實權,這使得胡溫在上海官場的蝦米整治未能服人。有分析認為,江的上海王國仍然存在,而胡溫則有意轉戰南方,在廣州、深圳奪得控制權。

此時的磁懸浮事件的出現,無形中給上海的政治態勢增加了變數。如果磁懸浮專案終被徹底取消,這對上海幫是個不小的打擊。而如果在敏感期由於磁懸浮而惹出全國亂子,則胡溫很有可能迅速打破當前的政治平衡,借力與江家幫決戰,上海又將是一場超級官場風暴。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大陸連鎖舞蹈機構跑路 受害者損失上萬
恆大地產再被強制執行 累計被執行超707億元
中國銅供應過剩加劇 顯示經濟低迷
巴西發展稀土或打破中共壟斷 專家析意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