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糧終結 糧食危機初現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2月3日訊】(本文是新紀元周刊一個月前的一篇焦點新聞。)

在三十多年持續增長的基礎上,二零零七年全球糧食價格再創新高。零七年一至十一月,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荳油價格均比上年同期上漲50%左右。專家稱,糧食廉價的時代已結束,人類不得不面對日益高漲的糧價。然而全球糧食儲備的逐年減少更令人擔憂,二零零七年已減少到歷史最低的五十七天。未來人類在應對「高油價」煩惱的同時,還不得不面對「高糧價」的困擾。

 表一:二零零六年以來世界主要糧食品種價格上漲幅度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
 
2006年 美元/噸 比2005年上漲(%) 2007年1-4月份美元/噸 比2006年同期上漲(%)
小麥 192 26 198.4 13.1
玉米 121.9 23.5 166.7 57.7
大豆 268.6 -2.2 318.2 23.7
大米 304.9 6.5 315.8 5.4
高粱 122.9 27.8 169.1 61.2

糧價上漲 存糧只夠五十七天

近年來世界糧食價格在波動起伏中呈上升趨勢,特別是二零零六年以來,不少原糧價格增幅超過20%。(詳見世界銀行公布的圖表一)。糧價的上漲直接導致了全球食品價格走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顯示:二零零六年全球食品價格比上年上漲了9.8%,二零零七年一季度,全球食品價格同比上漲了 11.6%。

比如在匈牙利,食品價格已經比一年前高出13%;中國的食品價格比一年前上漲了6.6%;而德國、意大利(義大利)和英國的食品價格也有所上揚;即使在美國,二零零七年二月食品價格比一年前上漲了3.1%。

與此同時,世界糧食庫存大幅下降。二零零六年世界糧食期末庫存為3.74億噸,比二零零五年減少7,308萬噸。糧食期末庫存占當年糧食產量的16.9%,低於聯合國設定的18%的糧食安全線。

到了二零零七年,糧食庫存繼續下降。據英國《衛報》報導,世界糧食庫存儲備只有五十七天,創下三十年來的最低。與一九六二年歷史最高水準八十一天相比下跌 30%。俄羅斯《晨報》二零零七年九月一篇題為〈全球恐慌:地球面臨飢餓威脅〉的文章提醒人們說,異常天氣正在頻繁影響全球農業生產,加拿大,澳大利亞、烏克蘭等產糧國當年收成都減少了。隨著溫室效應的惡化,一旦全球氣候出現大範圍的災難,很多貧困者的生存將面臨威脅。

二戰以來全球糧食產量增速遠高於人口增速,但糧荒仍不時威脅世界糧食安全,主要原因是人均糧食消耗的快速增長:據統計,在過去四十五年裏,世界糧食消耗從每天230萬噸增加至每天560萬噸,增幅高達149%。冷戰期間敵對陣營各國為確保糧食安全,大量囤積儲備糧。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歐美主要國家糧食儲備可供其國民消耗八十點九天,美國更高達一百零三天。冷戰後,各國普遍認為保持大規模糧食儲備不經濟、無必要,導致世界糧食儲備的直線下降。

不少專家把世界糧食儲備大量減少解讀為「糧食短缺危機的開始」。長期任美國農業部高級顧問的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博士認為,當今世界正面臨一場日益逼近的糧食危機,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危機。歷史上歷次糧食危機的罪魁禍首都是氣候異常導致的各種自然災害,然而這次危機產生的原因則是多重的,包括灌溉水源的匱乏、糧食作物用於燃料生產以及人口增長、需求上升等。這些因素結合起來使消除危機變得更加複雜化、艱難化。布朗預言世界穀物的價格走勢,就像石油價格由低到高的發展一樣,正處於上升期的開始。

汽車和動物與人爭糧食

專家分析去年全球糧價上漲主要原因不是由於糧食總產量的減少。相反,除二零零六年減產1.2%外,近年來全球糧食總產量不斷上升,即使乾旱對澳洲等國糧食生產造成不小影響,二零零七年全球糧食總產量仍達到創紀錄的21億噸。

糧價高漲主要是兩種需求的增加,一是人們飲食結構性改變,如中國和印度等人口大國對肉類需求的增加,導致了飼料性糧食消耗的快速增長。二是工業原料需求增加,特別是乙醇汽油的發展。動物和機器與人類爭奪糧食導致了糧價的持續攀昇。

以美國為例,面對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美國政府計劃用乙醇來替代本國10%的汽油需求。二零零零年美國用於乙醇生產的玉米數量僅占其國內產量的6%,二零零五年到達14%,零六年為20%,即5,500萬噸。除玉米外,美國的穀物農作物二零零七年有多達30%用於生產乙醇,是上年的兩倍。

由於燃料玉米的需求,上年國際玉米價格上升了50%,而玉米是飼料的主要成份,玉米漲價帶動了肉類食物以及眾多食品的價格上揚。專家預測,玉米價格到二零二零年會上漲26-72%,含油種子價格會上漲18-44%。

按美國目前的技術水準,若用乙醇替代10%的汽油,美國需要另加八億英畝的土地來種植玉米。如今一英畝農田所產玉米只能提煉875加侖燃料乙醇,一輛北美普通家用吉普加滿一箱油上下班只能開幾天,卻需耗用200公斤玉米,這相當於非洲窮國布基納法索一個成年男子一年的口糧。

不少人站出來反對這種建立「乙醇歐佩克」的主張,因為全球還有8.5億的人掙扎在飢餓邊緣。去年十月十六日「世界糧食日」國際糧農組織發言人表示,「每個人都擁有獲得足夠食物的權利,但今晚仍有8.54億男人、女人和兒童空著肚子睡覺。」另外,儘管全世界飢餓和營養不良人口的比例從1/5降到了1/6,但由於人口增長,實際飢餓人數每年增加約500萬。如今全球每天仍有1.8萬名兒童因飢餓和營養不良死亡,而「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劇在全球各地都在上演,這無疑讓很多人相信「把糧食當做燃料是對人類犯罪」。


二零零七年八月二十九日,北京某超市外的櫥窗廣告欄。中國各類食品價格已上漲了8.6% 。

誰是受害者和受益者?

俗話說,糧價漲,百價漲。全球糧價上漲風波中,誰是受益者和受害者呢?發展中國家的居民,特別是低收入階層,由於他們的恩格爾係數(家庭食品開支占消費總開支的比重)遠遠高於發達國家,糧價上漲使他們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目前發達國家的恩格爾係數基本在6-15%之間,如美國6.9%,日本14.4%,德國12.2%;而發展中國家的恩格爾係數基本為35%以上,高者超過50%。在中國城市恩格爾係數為37.7%,農村為46.2%。

比如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分別有2.3億和1.23億的飢餓和營養不良人口,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則集中了1.79億飢餓人口。糧價的上漲直接關係到他們的生命。去年十一月遭熱帶風暴和洪水襲擊的孟加拉、國內長期動盪的剛果以及通貨膨脹率超過7,000%的辛巴威,這些國家的民眾成了糧食漲價的最大受害者。比如孟加拉的普通家庭每天生活費為5美元,其中3美元用於購買糧食。近年來全球糧食價格上漲了50%,使這些家庭不得不多花1.5美元購買糧食。

即使發展中國家的農民也不能逃脫糧食漲價的危害,因為總體上看,農民購買的食物多於他出售的糧食,其售糧收入的增長無法彌補食品支出的上漲,從漲價中受益的農民寥寥無幾。

作為提供緊急食品援助的主要機構,世界糧食計畫署過去五年中的運營費用增長了一半以上。目前全球食品援助量已降至一九七三年以來的最低點,去年該組織援助人口數量比二零零六年減少了1,500萬。

糧價上漲受益的是富國的大農場主。二零零零年以來,美國玉米農場主的玉米售價上漲了50%。澳洲和南非等其他糧食淨出口國也因價格上漲而受益。新西蘭(紐西蘭)等主要乳製品生產國也隨著亞洲的牛奶、乳酪價格的上漲增加了收入。


越來越多的汽車給地球帶來很多麻煩。汽油價格的高漲已累及糧食價格。圖為二零零七年九月十日的開羅。

中國糧食、食品現狀

在人們心目中中國是個農業大國,但實際上中國早已是糧食淨進口國。儘管自二零零四年以來中國糧食產量連續四年增加,但依然無法滿足國內的需求。官方披露中國從四年前大量從國際市場購買糧食來補缺國內產需缺口,其中二零零四年進口497億斤、零五年進口445億斤,零六年達到508億斤,三年累計淨進口 1,450億斤。從品種看,進口糧食以大豆和小麥為主,其中大豆每年在400億斤以上;小麥進口主要用於品種調劑;玉米淨出口較多,近兩年分別為173億斤和62億斤。

由於呈淨進口格局,世界糧食價格上漲通過貿易管道也拉升了國內糧食價格,進而推動食品價格走高。二零零七年一至五月,中國糧食價格同比上漲6.4%,肉禽及其製品價格上漲17.8%,鮮蛋價格上漲26.5%,整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6.8%。據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對北京、武漢和成都三個城市的一項調查顯示,去年一季度北京20%的低收入戶平均每戶比去年同期多支出73元,武漢則多支出84元,成都68元。

二零零六年底,中國糧食庫存保持在4,000億斤以上,占全國消費量的40%,遠高於聯合國設定的糧食安全庫存17-18%的標準。然而去年由於國際糧價上漲,中國大舉出口糧食。海關統計顯示,零七年前十一個月裏,中國小麥、玉米和大豆的出口量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06.5%、85.3%和24%。為了平息國內糧價的上漲,當局還動用了大量庫存,至於目前中國糧食存儲量如何,還沒查到相關數據。

但從北京當局最近連續出臺三大調控政策也可看出國內糧食狀況的緊急。當局文件指出,為了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二零零八年糧食供求和價格走勢成為政府調控的關鍵。

中國政府宣布,從二零零八年一月一日起,對小麥、玉米、稻穀、大米、大豆等57類原糧及其製粉產品徵收為期一年5-25%不等的出口暫定關稅,同時對小麥粉、玉米粉、大米粉三種商品實行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這是繼去年底取消小麥、稻穀等84類原糧及製粉產品的出口退稅後,中國政府再次出手穩定國內糧價。

展望未來 危機潛在

為了抑制糧價的上漲,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者歐盟已中止了土地「休耕」計畫,去年美國玉米播種面積也增加了9%,巴西等土地大國也大規模增加了玉米種植量,然而玉米價格依然上漲了50%。

根據以往經驗,穀物價格更缺乏彈性,10%的漲價幅度往往只會促使供給增加1-2%,特別是全球耕地面積日益緊張的今天,很難有空間擴大種植面積。與此同時,由於糧食市場與燃料市場的重疊,農民還可把他們的玉米、棕櫚果等賣給生物柴油提煉廠,因此棕櫚油的價格不再只是由食用油市場決定,而是由燃料市場決定。

上述諸多因素的互相影響,使未來糧價的變化很難預測。中國專家出於穩定人心的政治考量,解釋說:目前的高糧價是暫時的、波動起伏的,不會導致全球通貨膨脹的發生。西方專家則認為,世界糧食體系已陷入十五年來情況最為嚴重的困境,必須採取措施阻止事態的惡化。

民以食為天。當石油價格超過每桶一百美元時,人們可選擇不開汽車,假如糧食價格也高漲起來,人們不可能不吃飯。當越來越多的颶風、乾旱、水災搶走我們的糧食,當越來越多的汽車和肉食動物和我們爭奪糧食,我們拿什麼來餵養我們的孩子?這絕不是杞人憂天。一旦全球性災難降臨,沒有居安思危的人哭都來不及了。

圖片來源 ◎ Getty Images◇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圍牆炸塌後  以要埃供應加薩走廊水電糧食
全球糧食儲備持續降低
風雪關係料香港糧食漲價
李野:中國正在淪為一個「物產奇缺」的國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