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馬英九當選,北京滋味如何?

陳破空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3月27日訊】馬英九高票當選台灣總統,海內外矚目。正如其他新興民主體一樣,台灣已然過渡到二次政黨輪替,台灣民主更趨穩固和成熟。

縱觀世界新興民主體,通常而言,頭兩屆選舉,意識形態話題容易成為競選主軸,諸如民主進步與專制複辟,民眾急盼新政,因而對從前的反對派有利;之後的選舉,經濟與民生話題,則佔據上風。畢竟,民主已經完成,攸關民眾切身利益的經濟問題,更容易拉近選民,此時,就未必對執政的新黨有利。

國民黨和馬英九勝出,正在於緊緊抓住了經濟和民生話題。不可忽視的另一因素是,馬英九的個人魅力,在當前台灣,無人堪與匹敵,縱使謝長廷擁有治理高雄的突出政績,而就在高雄,謝竟然也敗於馬。自從馬英九領軍國民黨以來,已經連續三次在選戰中大獲全勝:2005年底,縣市長選舉;2008年1月,國會選舉,2008年3月,總統大選。國民黨改革未竟,馬英九魅力無窮,一人頂一黨。

面對台灣政治,中共給予外界的印象是:偏愛統派,不喜獨派;故而,拉攏藍營,打擊綠營。圍繞是次選舉,選前,中共低調,外界解讀為中共吸取教訓,「學乖了」,避免用自己張牙舞爪的形象,為獨派加分。然而,選後,中共依然低調,表態中,並無對泛藍勝選,流露任何歡欣之情,反而有冷淡之意,僅強調「台獨不得人心」,等於繼續「反台獨」。

北京當局心中,滋味究竟如何?國民黨翻身,靠的是民眾手中的選票,馬英九上台,正當而合法。僅此一點,就足以令中共汗顏。中共把持朝政,靠的是強奪霸佔。國共兩黨,並列對比近一個世紀,國民黨早已脫胎換骨,共產黨猙獰依舊。就在這次,台灣舉行盛大節日般的民主大選時,中共又在西藏大開殺戒,鐵血鎮壓藏人示威。海峽兩岸,光明與黑暗、進步與野蠻的對照,何其鮮明!

台灣選後,中共低調,乃是恐懼台灣民主燈塔,照亮大陸民眾,激起他們對民主的渴望。中共一直把台灣民主扭曲、矮化為僅僅是「台獨」,甚至,把台灣民主,妖魔化為「文革」,長期誤導大陸民眾,讓後者以為:「民主不是好東西。」

多年來,在「反台獨」的口號下,中共拉起民族主義的大旗,在中國民眾面前樹立自己「愛國主義」的「高大形象」,在意識形態上,繼續愚弄民眾;又是在「反台獨」的論題下,中共淡化、乃至醜化台灣民主,抵禦台灣民主對中國大陸的影響;也是在「反台獨」的招牌下,中共窮兵黷武,擴充軍力,不斷強化對大陸民眾的威懾力,追求自身政權的安全感。

面對「台獨」,中共既恨又愛。就在本月初的「兩會」中,胡錦濤突然喊話:「對台獨也要團結」,流露出的,正是那種曖昧。如今,在台灣,「台獨」話題驟然降溫,中共頓失鬥爭焦點,何以面對?北京平添焦慮。

馬英九的競選承諾之一是,全面實現「三通」,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當選後,馬上宣佈:立即通航,向中國大陸開放14個機場港口。與馬英九的熱情和主動形成對照的,卻是北京的冷淡與低調。同樣是在本月初的「兩會」中,溫家寶已經開始抱怨:台灣禁止2000多種大陸產品入境。顯示中共對台經貿政策的微妙轉變,不再是無條件的優惠。

未來兩岸關係,可能呈現三種走勢:其一,中共將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務實路線,定性為「變相台獨」,繼續敵視和打壓台灣,以防範台灣民主對中國大陸的衝擊。其二,兩岸達成默契,各自都強化經貿,而淡化政治。北京避談兩岸統一話題,不冒犯台灣;台北避觸大陸民主話題,不冒犯中共。其三,大陸開啟民主進程,在民主化和共同市場的基礎上,實現兩岸和平統一。

以中共本性,第三種可能性最小。相比之下,兩岸互動,居中的第二種可能性更大。即,在誰也吃不掉誰的情況下,雙方簽署「和平協議」,互不「干涉內政」。兩岸關係,只有經濟,沒有政治。

只是,中共的算盤,不會就此打住,而將在第一種與第二種可能性之間,捕捉有利於中共政權的機會。在國民黨裏,就民主與反共意識而言,馬英九算得上頭腦相對清醒。但國民黨內,隱約尚有一條「連戰路線」,即親共路線。奉行這條路線並遊走於兩岸之間的,除了連戰,還有為數不少的國民黨立委、縣市長等,在國民黨高層,這些人多達三分之一。中共勢必大力強化對這些人的「統戰工作」,以利相誘,使他們成為「絆馬索」,牽制馬英九,至少不讓馬英九對中國大陸打「民主牌」。

達賴喇嘛與北京的互動關係,應是馬英九的前車之鑒。不論達賴喇嘛對中共如何善意,早就放棄「西藏獨立」,惟求「高度自治」;甚至希望用中共發明的「一國兩制」,來解決西藏紛爭。但中共就是不領情,硬是將「藏獨」帽子死死扣在達賴喇嘛頭上;而每逢西藏有事,中共就栽贓、嫁禍達賴喇嘛,造謠、抹黑,不遺餘力。

馬英九對北京擺足了善意,但中共未必就不會倒打一耙。到時候,所謂「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變相台獨」等老舊帽子,隨時都可能扣到馬英九頭上。導彈恐嚇,仍恐難免。除非馬氏完全就範,走連戰「投降路線」,當個台灣「特首」。

為馬計,為台灣計,台北須重新以民主和人權為武器,促進中國大陸的改變,進而從根本上改善台灣安全態勢。如此,不僅有利於台灣,也有利於中國,有利於世界。

(3/25/08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每日退黨團隊聲明精選(2008/02/23)
陳破空:中國民主 再等32年?
陳破空:毒餃風波  中方為何急於了結?
【熱點互動】中共政改時間表是否有誠意(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