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進口商:能源短缺致糧油價漲

標籤: , ,

【大紀元4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消委會調查發現過去一年香港糧油食品價格上升幅度最為嚴重,有進口商表示,糧米價格飆升是能源短缺造成的連鎖反應。

到河南尋求食米貨源後剛回到香港的食品進口商、通泰行總經理李廣林指出,目前大陸部份省份也面臨食米不足的情況:「廣東就不夠了,廣東不夠米,過去江西都有米,但是現在有霜雪都受到影響。現在我親自去河南,河南食米豐收,自己吃不完,多餘的可以供應其它省份。」

來價急升 經營困難

雖然日前泰國當局向港府承諾有充足食米供港,但是李廣林指價格不斷上漲,業內經營困難。他說:「泰國供應是沒問題,你要多少都有貨,但是要給多些錢,多給錢如8百元、一千元、一千二、一千四、一千六……這樣加上去,我們付不起,而且貴一倍的東西,我們賣不賣得出去也成問題。所以我們現在業界都覺得價格越高越難經營,你做還是不做呢?」

李廣林還說,過去米商有集體議價的機制,可以得到較合理的價格:「現在是自由競爭了,以前是有一個協議的,我們跟泰國政府協議,一年向它買多少米,現在沒有這個協議了,因為全球一體化,貿易自由化。沒有這個協議,各自去找關係。」

對於近期糧米食品價格飆升,李廣林認為這是能源緊缺引發的連鎖反應:「牽一髮動全身,石油漲價,就用粟米來做再生能源,做汽油代用品。粟米少了,飼料也少了。飼料少了,豬和雞就沒得吃了,就減少生產了。其它的糧食、其它穀物如小麥也貴了。」

貨比三家 籲勿急於搶購

李廣林指物價上升除了有供求的因素,也因為部份超市趁市民搶購抬高價錢:「越搶米越趁機加價,是你們助長它的。應該分散的慢慢買,不要急,同時到其它超市比較一下貨品,貴那麼多是不是值得呢?」

消委會則表示,人民幣升值是令到貨品加價的另一個原因。◇


超市的糧油食品類別的升幅達15%(攝影:潘璟橋/大紀元)


超市的嬰兒尿片減2.3%(攝影:潘璟橋/大紀元)


日用品牙膏也加價(攝影:潘璟橋/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布什西藏問題特使將會晤達賴喇嘛
印尼部長:收成較佳  今年稻米可望自給自足
哈薩克禁小麥出口
全球女性議員增多仍面臨諸多障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