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解壓,快樂自然來!

文/張德聰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學習與壓力做朋友

壓力是好是壞並非絕對,而是相對的。如同「萬物靜觀皆自得」,我們面對壓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每個人的感受有其獨特性。壓力並不一定不好,就像人的身體會有疼痛,一個人如果被刺傷,感覺痛是一種防衛反應,讓我們可以及時處理,或避免受到更大傷害,如果不感覺痛才麻煩。面對壓力時,可以視個人的觀點,更可以從正向、中性或負向來看,在不同的時間可能感受相同或不同。

「壓力」在我們的人生中可能是「貴人」,也可能是「惡人」,我們不可能消滅壓力,但可以學習與壓力做朋友,而且它可能是我們一生一世的好朋友。「四時佳興與人同」,意味春、夏、秋、冬四時的景致到底美不美,這和人的心理是相通的。例如我們看天上白雲,有時白雲如蒼狗,有時如山峰。

就像觀光導遊描述風景,三分像七分想像。人生中壓力到底對我們的影響如何?沒有絕對的答案,如果你接納了壓力,或許它給你激勵,讓你突破潛能,這是「優壓」;如果你習慣了,不覺它的存在時,或許它是個「中壓」;如果你抗拒它,防衛抵制而不妥善處理,可能影響你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人際關係,這時它成了「劣壓」。

但無可疑問的,在我們整個人生中,壓力由出生的呱呱落地,一生如影相隨,而且它還滿公平的,不論達官貴人、販夫走卒皆不能避免!因此我們必須花點時間,學習與它輕鬆相處,這也是一輩子要學習的功課之一。

關照是解決壓力的開始

我們很熟悉「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句話,但我們常常就是那個「庸人」。還有句話說:「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人是主體或客體是相對的,要看時空及相關因素。人一輩子在做的功課──探索「我是誰?」每個人可以省思,在不同時空面對壓力的解讀有何不同,這些觀念其實很簡單,但「三歲小孩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到」。

壓力和心理健康的關係非常密切,在了解本書介紹的解決壓力前十三個心理維他命群之前,先探索壓力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意義。

一般來講,心理健康是指個人的身心適應良好,能夠了解自我、接納自我、自我肯定,人還常常要自我突破,突破不了便產生壓力,突破之後稱為自我實現。爬完一山又看另一山,人不僅挖坑給自己跳,也不斷設立山頭讓自己爬,這到底是好或壞並沒有絕對,而是相對的。重要的是我們有能力照顧自己(self care),「關照」是很重要的觀念。

從個人的層面來看,適應良好包括了解、接納、肯定、突破、實現和自我關照,包括與人、與自己及與環境皆能相處良好,例如我們可以省思自己和家人、同事或同學是否都相處良好?可能很多人會猶豫,因為我們都希望被人喜歡,若是如此,最後我們會不喜歡自己,因為我們過度在乎別人,變成為別人而活;相對地,如果我們過度自我中心,別人一定不會喜歡我們,連自己都可能不喜歡自己。

佛洛伊德提到「愛與工作」(to love and to work)也是身心健康的指標。換言之,一個身心健康、有能力工作的人,可以讓自己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進而自我實現;在服務社會中,得到自我肯定;更可藉由工作學習成長;與同事間學習人際適應;更有經濟的收穫,是幫助自己的生活。此外,還要有愛(to love),包含愛己、愛人、愛環境,這個愛是廣義的愛。

倘使一個人身體健康,並能培養上述各項心理健康的特質、習慣、健康的生活態度、能力、身心狀態及不斷身心成長的歷程,相信你已經具備解決心理壓力的潛能。

善用壓力增進自我成長

解決壓力的心理維他命,基本觀念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即「成己達人」;也是天助自助。當人有能力助人時,必須先幫助自己,讓自己身心平衡,才能幫助別人,也符合心理健康「自我照護」(self help)、「自我管理」(self management)的觀念。進一步以輔導的英文單字「guidance」的每個字母做聯想加以闡釋如何善用壓力,增進自我成長。

這本書消極上能協助為壓力所苦者突破壓力;積極上,能善用壓力的動力自我成長,並且讓我們對壓力有新的詮釋和觀念。人隱約有股力量催化我們往前成長。想想看,母體的子宮是一個保護很好的安全環境,可是當小孩出生時,面對大氣壓力,一定有些不舒服。試問小孩來這世界報到是哭著來的,還是哈哈大笑而來?嬰兒面對大氣壓力,哭著向世界宣告:「我來了!」如果一個小孩出生時哈哈大笑,我想醫生、護士都會昏倒。有人說,人出生時首先體驗的就是壓力,但若不經歷過這個壓力,便不會生存。從這個角度來看,壓力是一種成長。

人生之壓力的解決也常需要由自己開始,畢竟幸福不會天上掉下來,解決壓力有時候的確需要外在資源,甚至助人及相關醫療專業的資源的協助。但最好的方法是先由自己開始!

摘自《張德聰的自助舒壓手冊》 張老師文化/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教育是帶動社會進步的力量。社會進步的基礎建立在每一個人民的素質和素養上,而教育則是改變一個人的唯一途徑。所以,不管是政府、家庭或是個人,在教育上的投資永遠是最大的贏家。
  • 到底要不要考試?要不要排名次?要不要公布班上同學們的成績?考試會不會形成孩子的壓力?

    我想,有時候得看孩子周邊環境情境的互動,才能確定考試是壓力還是鼓勵……

  • 本公司雖然是全美最大戶外用品公司,年營業額兩億六千萬美元,但從理念、制度到員工、老闆,甚至顧客都很怪,公司成立50年來,已換過六位CEO。應試前請確認您可以適應並認同以下八大法則。
  • 《數學與蒙娜麗莎》中文版的推出讓我感到十分榮幸,也非常感謝時報出版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原書英文版於2004年4月15日(即達文西誕辰日)由史密森尼出版社(Smithsonian Books)出版,在美國短短14個月內,精裝本便已重印7刷;而在甫出版兩年內,平裝版即於2006年3月面世;此外還出現多種語言譯本。
  • 我不想在此羅列所有例證,好證明自然界和藝術界中普遍存在著規律性的現象。我們的目的是研究對稱性及其形式的基本內涵,繼而為在迥異的條件下、為何相似的形式會出現,提出解釋。本書還將評點美學概念及其蘊涵的數學理念。藉由研究藝術和科學的互動關係,我們將較能理解二者之間的融合統一,並洞悉人類偏愛對稱性的心理因素
  • 有個男子一天下班的時候,經過一條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僅有的路燈下找東西。她非常慌張、著急地在找,讓這個男子不禁停下腳步,想助她一臂之力。
  • 若菱今天依約來到老人的小屋中,臉色凝重,不太好看。老人若無其事地問她:「怎麼樣,拜訪我的學生們還順利嗎?」
  • 對於女性來說,以小資本創業,通常是一段非常艱難的開始。受限於資金與規模,以及未必對女性創業友善的大環境,女性創業要邁向成功之路其實並不平坦。然而,如果女性創業者能放大格局,以宏觀的視野,敏感地嗅覺社會的趨勢,抓住消費者的潛在需求,那麼成功的機率將大為提升。
  • 瞭解了張雅媛過去工作的背景之後,便不難理解這個看似纖弱的女子為何能獨排眾議,勇闖網海,在網路上為自己開創出另一番職業機緣。有些女人,是為現實環境所迫,不得不創業以餬口持家,張雅媛的創業成功,則來自於她對工作不停歇的熱情與創意!
  • 有人說: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因為我們所處的社會處處都有壓力,我們的日常生活裡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話是不錯,問題是我們怎樣認知和面對壓力﹖誠如作者張德聰教授所講的:「壓力不一定是不好的」。他指出,壓力有如多刺的玫瑰,「玫瑰花豔麗卻多剌,喜歡者喜見其花,厭惡者恨其刺,喜惡在一念之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