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揚改變美民眾飲食習慣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4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任愛琳編譯報導)高漲的物價正在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二十年來最嚴重的食物價格通貨膨脹導致美國人改變其用餐及購物習慣。

原本偏好名牌的消費者開始改用一般品牌;主婦們更努力收集折價券,並根據價格來決定到何處購物;減少到上館子的次數,而且將前晚剩下的食品當成小孩第二天的午餐。

根據美國農業局的統計,食物的價格在2007年增加了幾乎5%。當玉米因為生化燃料的需求增加而價格上揚,以及小麥的價格在過去十個月內上漲了三倍,一盒蛋的價格比去年高出50美分,其他肉類乳製品及蔬菜水果也都比以往昂貴。Whole Foods超級市場資深全球雜貨採購人阿本內特說道,與其期待價格回復以往,他們將準備好迎接新的物價局面。

零售行銷研究中心(Food Marketing Institute)總裁漢默斯說:「經濟狀況絕對影響購物者的行為。」消費者對特定商家及品牌的忠誠度已大幅降低,價錢決定了民眾購買的行為。

佛蒙特州的克堤斯說,她的日常雜貨的帳單不斷增加,為此她已經減少食用肉、水果、蔬菜及點心,並且在加油站買較便宜的牛奶。克堤斯說:「我已經無法負擔每樣東西」。目前美國平均四口之家每個月的雜貨費用為904美元,比前兩年多了80美元。

科羅拉多湖林市的帕辛傑現在多會選擇採買大包裝的產品,為嚴格控制該買什麼,她只在手上有購物清單時才會去雜貨店,而且絕不在飢餓時去購物免得超出預算。另外她和她老公也減少在大型商場如Wal-Mart買衣服、DVD及其他東西。他們也減少外出用餐的時間,餐廳已成為是奢侈的享受。根據調查,2007年每週平均購物的消費行為首度已降到每個家庭兩次以下。民眾表示,待在家裡,你就能省下油錢跟食物的錢。

物價升高帶來的另一項影響就是,尋求慈善機構協助的人數增加。

原本每年提供二十億磅食物及雜貨產品給兩百多間救濟機構-食物銀行(Food Bank)的美國豐收(America’s Harvest)估計,在2007年的第四季業績成長了20%。在密蘇里州中部哥倫比亞的食物銀行在2007年救濟的人數比前兩年增長了50%,達到7,200人。

印第安那州的馬克斯體重下降,她認為這和用餐份量減少有關,而且小孩也比以往更珍惜所得到的食物,當外出用餐變成獎勵時,小孩更覺得意義特別而不是理所當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有助減肥的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不良
蕭萬長:物價上漲是新政府最優先關心議題
深圳低端服務業薪水低於一千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