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相聲史《笑話和相聲》(中)

歪講、吟詩答對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笑話跟相聲之間的傳承關係更多的表現在藝術手法方面,以下略舉數端︰
一、歪講
《啟顏錄》裡有這樣一個笑話︰「動筩又嘗於國學中看博士論難云︰『孔子弟子達者有七十二人。』動筩因問曰︰『達者七十二人,幾人已著冠?幾人未著冠?』博士說經書中沒記載,動筩於是說︰『先生讀書,豈合不解孔子弟子著冠者有三十人,未著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問是根據什麼文章知道的呢?動筩說︰『《論語》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豈非七十二人?』座中大悅,博士無以應對。」

其實不只笑話,這種歪講的手法應用在相聲裡也相當普遍。

二、吟詩答對
《啟顏錄》裡有這樣一個笑話︰「唐有執法僧,形貌短小,於寺開講。李榮﹙人名﹚往共議論,只見僧人高坐誦詩說︰『姓李應須李,名榮又不榮。』李榮於是應聲︰『身材三尺半,頭毛猶未生。』」

可見笑話裡的吟詩答對,多用於互嘲與自嘲,常常帶有「打油」的味道。相聲將此一脈相承了過來,有段傳統相聲就叫《打油詩》︰

「兄弟四人進京趕考,老大忠厚,老二老實,老三要多奸有多奸、要多滑有多滑,老四不但忠厚老實,而且還不愛說話。四個人一路上聯句作詩,每逢老四,他就只說一個字。有一次吃餃子,奸巧的老三提出要按每個人所說的字數吃,於是大家以『燕窩』為題作了起來︰
老大︰抬頭看見一燕窩,
老二︰裡邊小燕八九個,
老三︰大燕出窩把食打,
老四的『餵。』字都到了嘴邊,老大趕忙把他攔住,提醒老四說︰『怎麼就只說︰『餵。』你要說︰『進窩再餵。』還吃四個呢!要不說;『等會兒餵。』還吃仨哪,『先餵』、『後餵』這樣還吃倆哪!』
那知憨厚的老四突然來了機靈勁兒,先說︰『…我把大燕說一說』,便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
『……我把大燕說一說,清晨出窩把食打,展翅搖翎往前挪,飛過三里桃花店,越過五里杏花坡,桃花店前出好酒,杏花坡前美人多。好容易才把食打夠,抿翅收翎進了窩。大燕剛把窩來進,小燕一見笑呵呵,這個就把媽媽叫,叫聲媽媽你聽著,你在外面把食打,實在餓得我不得了。大燕一見不怠慢,趕緊叼食餵個飽。餵了這個餵那個,餵了那個餵這個……』想不到老四說起來沒完沒了,連老三都說了︰『甭數了,餃子都歸你了!』」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關於「俳優」的活動,古代文獻中記載最詳的當推司馬遷的《史記‧滑稽列傳》。太史公自序云:「不流世俗,不爭勢利,上無所凝滯,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傳》。」他們滑稽人物的「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並不是油腔滑調,言不及義,一味引人發笑,而是蘊有深意。
  • 論及「俳優」和相聲的關係,首先應當說明,二者之間不能簡單的畫等號;有人把「俳優」看做是「古代的相聲」,這不過是比喻的說法,並非事實。但二者之間確有相似之處;尤其「俳優」發端於前,相聲發展於後,二者之間顯然存在一定的淵源關係。
  • 「俳優」他「善為笑言」、「令人主喜悅」,核心是個「笑」字。沒有「笑」就沒有「俳優」,「笑」是「俳優」活動的神髓,「俳優」所使用的手法酷似相聲所使用的「包袱」,,二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俳優」以「善為笑言」的「笑」為特徵,「言」為手段。若無言、笑,則無從談起,足見「言」的重要性。僅從上面例子就可以看出,「俳優」的語言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構成濃郁的喜劇風格。尤其是隱語、反語、誇張語的妙用,更值得注意。
  • 笑話古已有之,《詩經‧衛風》中有「善戲謔兮,不為虐兮」,可惜戲謔的內容沒能流傳下來。
    先秦諸子的著作中有許多笑話,大都散見於寓言故事裏,有以諷刺見長的笑話,如《自相矛盾》、《畫蛇添足》;也有生活氣息濃郁的笑話,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還有生動形象、
    耐人回味的笑話,如《對牛彈琴》、《葉公好龍》。
  • 風靡一時。笑話集《啟顏錄》據傳為侯白所撰,雜記詼諧調笑事,但也經過後人的加工整理,以侯白為主角,側面反映侯白的藝術與為人。
  • 侯白尚未知名的時候,有一次令宰來到本邑,侯白跟人打賭說可以讓令宰大人學狗叫。其他人都說好,如果侯白贏了,他們就請客,反過來就是侯白得請客。於是侯白入內進謁大人,侯白說︰「公初至,民間有不便事,望諮公,公到前,甚多盜賊,請命各家養狗,令吠驚,自然盜賊止息。」令宰說當然,我家也需要養能吠之狗,那裡找的到呢?侯白就說家中新有一群犬,可是牠們的吠聲跟其他狗不一樣。
  • ,《啟顏錄》裡所收的笑話未必都是侯白創作的,不過大部分的笑話還是來自於侯白;敦煌卷子本的《啟顏錄》裏,將內容分成論難、辯捷、嘲誚、昏忘四類,其實還可以加上語言文字遊戲,共為五類。
  • 嘲誚
    如《射不著垛》︰「宋國公蕭瑀不會射箭,有一回重陽節太宗賜射,蕭瑀不管怎麼射都射不到箭靶子,一無所獲。還被大書法家歐陽詢當面作詩嘲笑:
    『急風吹緩箭,弱手馭強弓,欲高反復下,應西還更東,
    十回俱著地,兩手並擎空,借問誰為此,乃應是宋公。』」
  • 古代眾多的文學藝術形式中,笑話與相聲的傳承關係最為明顯。段寶林在《笑話——人間的喜劇藝術》一書指出︰「單口相聲與笑話最為接近,可以說是專業藝人說的笑話,不過單口相聲與一般的小笑話不同,它是專業性的,篇幅較長的笑話。相聲演員往往把幾個小笑話串聯起來,增加許多生動的細節,來表現更加豐富的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