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覺:多難未必興邦,自強方為首務

——談對災區學童的心理輔導

張成覺

人氣 1

【大紀元5月27日訊】據報導,溫家寶此次視察重災區時,對復課的學童強調「多難興邦」,並在黑板上寫了這句古語,以資鼓勵。

對此,論者認為並不合適。筆者亦深有同感。

首先,多難未必興邦。尤其是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毛時代倒行逆施,人禍不斷。今年適逢58年「大躍進」五十週年,其所造成的隨後三年餓殍遍野,大陸約四千萬民眾死於非命。十年文革,喪生者纍纍。明顯漏報的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官方稱死亡人數逾24萬。以上僅舉其犖犖大端,足證神州大地,可謂多難矣。

然而,若非毛於76年9月一命嗚呼,其所扶植的「四人幫」很快一網成擒的話,文革災難絕不會隨著中止。

即使如此,「國民經濟處於崩潰邊緣」的大陸,也是過了兩年才出現根本性的轉機,開始邁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

但十年之後的1989年春夏之交,又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六四」慘劇,尚未有任何大手筆的政治改革宣告中斷,迄今依然再未啟動。近二十年來,經濟騰飛固然寰宇矚目,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卻被當局視為洪水猛獸,在這方面與國際接軌遙遙無期,物質漸趨富有而精神日益空虛,人慾橫流,道德淪喪,貪污盛行,兩極分化,古老中華的全面振興顯然有待繼續努力。

正如論者所言,國人希望盡快興邦,但更普遍認同平安是福,渴求任何種類的災難絕跡。100多年來,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已經夠苦的了,再不需要增添哪怕是很小的災難來磨練與激勵自己。

其次,對倖存的學童進行心理輔導,應十分講究方式方法。多難興邦這類抽象的說教絕對是無益有害。無可否認,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例如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正面戰場遭受挫敗之際,「多難興邦」的說法,對於高級將領`政府大員以至中下級軍官堅持抗戰,或有某種鼓舞作用。因為他們既肩負重任,又學養較高,比較容易明白與接受大道理。

而同樣的古訓,對於至親死於戰禍者,或剛從戰火中死裡逃生的難民,就不宜由首腦級的人物在課堂上直接宣講。比較合適的是用朋友的身份,以談家常的形式進行。

就逃出生天的學童而言,溫家寶先前對劉小樺就說得很好:「要好好的活下去」。他們遠未成年,設身處地,只能鼓勵其珍惜生命,活得開心,自尊自愛。不要過早地把振興國家民族的重任向他們宣示。那是成年人的責任所在,尤其身居要職的官員們責無旁貸。

根據少年兒童的生理與心理特點,無論是痛失父母者,或者父母僥倖得保性命而本人受傷受驚者,都必然心有餘悸,處於高度甚至極度恐慌之中。那記憶猶新的慘痛經歷,成為揮之不去的噩夢,將長期困擾著他們。

所以,輕鬆的話語,正面的言辭,親切友好的態度,生動活潑的形式,安全整潔的環境,保障溫飽的生活,對於這些劫後餘生的學童回覆正常狀態,都是不可或缺的。

顯而易見,此期間最好避免提及其不幸的往事,諸如「死」、「災難」、「地震」、「房塌」、「山崩」、「地裂」這一類驚心動魄的字眼,都少講為佳。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心理輔導應由有關的專科醫生或有經驗的專業人士負責,或在其指導下進行。未經訓練的志願者或非政府組織成員,均不宜魯莽從事,以免幫倒忙。

至於大陸各級官員,包括所謂「人民團體」的工、青、婦組織下屬人員,更以迴避為宜。否則,其滲透了「黨文化」的假話、空話、大話,只會有損這些已成驚弓之鳥的孩子們稚嫩的心靈,造成更大的傷害。

孩子們,請記住:「男兒當自強」、「巾幗不讓鬚眉」。海內外千千萬萬爺爺奶奶惦記著你們,無數叔叔阿姨關懷著你們,好好活著,你們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轉自《新世紀新聞網》(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專家憂慮四川地震災區爆發傳染病
四川大地震災區心理援助需要二十年
四川震災 江油與青川間又發現九個堰塞湖
港傳染病專家憂四川災區爆疫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