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告別大腹公、大腹婆 重拾身材與健康

啟新專業健診機構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愈來愈多證據顯示,腹圍能反應一個人腹內深層脂肪的多寡,是健康的新指標。腹圍肥胖稱之為「危險型肥胖」,對身體影響比BMI值更能精準反應出健康及肥胖程度,然而國人卻有六成民眾不知健康腹圍標準,專家呼籲,腹圍與血壓、血糖、血脂一樣重要。大腹公、大腹婆若不加以改善,將難脫離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疾病的威脅。

大腹公、大腹婆難逃離疾病風險 全民關心腹圍健康

腹圍可反應體內脂肪的分布,醫界目前已有共識,腹圍愈大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等風險也會愈高。

腹圍VS.魅力

自古纖腰是吸引男性的焦點,這與人類的本能有關。女性到了青春期後,女性荷爾蒙開始分泌旺盛,腰細臀大起變化,這是女性荷爾蒙的象徵、生殖力的保證,過去男性為了生育健康下一代,自然對細腰女性情有獨鍾;中年過後,女性荷爾蒙下降,腰腹部就像水桶一樣鼓起來,不僅降低生育力,也會增加疾病風險。現代女性意識抬頭,維持標準腹圍不再是為了討好男性,而是為了自己健康與美麗著想。

腹圍VS.健康

人體吸收的脂肪很容易在腹部附近囤積,一旦脂肪過多,小腹自然凸出,身材變形;由於許多荷爾蒙在此部位製造,容易引發新陳代謝症候群,導致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進而罹患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致命性疾病。男性腹圍每增加1公分,得到代謝症候群機率上升14%;女生每增加1公分則上升5%;尤其是男性腹圍超過100公分以上者,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機率是正常男人的12倍。並且國內研究也發現,腹圍越大肝指數越高,可作為肝疾病的警訊之一。

專家警告,腹圍健康不是成年人才需注意,青少年及兒童一樣不能忽略。

飲食 運動健康促進一起來 跟「大肚」說拜拜

造成大肚公、大肚婆的原因很多,包括遺傳、新陳代謝下降及飲食無度、運動不足。從飲食及運動改善做起,有助維持健康腹圍。

維持健康腹圍的飲食健康促進

1.不吃宵夜:吃飽後睡覺,有礙消化,腹圍就會不自覺的增大。

2.少喝帶氣飲料和少嚼口香糖:容易吞食很多空氣,造成腹脹。

3.少鹽:過量的鹽分會促進身體吸收澱粉質,並且鹽分是造成體內積水的重要因素,應少鹽飲食。

4.避飲酒:酒雖然不含脂肪,但卡路里含量卻很高;酒還會升高體內的皮質醇,這種強力的荷爾蒙正是小腹累積脂肪的幫凶。

5.保持均衡飲食:每天從脂肪中攝取的熱量應少於30%,少進食澱粉類及糖分較高的食物。

6.細嚼慢嚥:提早感覺飽腹,就不會多食。

7.多吃蔬菜:蔬菜的纖維質可增加飽足感又不發胖。

8.清淡烹調:少吃煎炸、油膩品。

9.吃熟食:食物若半生不熟,容易使澱粉糖聚集大腸中,產生二氧化碳,導致腹圍增大。

10.吃優酪乳:優酪乳有助改善腸道微生物系統,進而防止腹圍增大。

11.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防治便祕,而便祕是小腹鼓脹的元凶之一。

12.多喝白開水:加速腸胃蠕動,把體內的垃圾、代謝物排出體外,減少小腹出現的機會。

13.多動腦:越是用腦,消耗營養物質越多,進而達到腹部減肥。

維持健康腹圍的運動健康促進

1.做腰腹運動:有助消除腰腹脂肪,每日做l5至20分鐘。

2.持之以恆做運動:運動不宜間斷,不然很快就恢復大肚公、大肚婆。

3.多走路:走路有利腹部扁平。

4.按摩腹部:每天在腹部做環行按摩。

5.採「腹式呼吸法」:吸氣時肚皮鼓起,呼氣時肚皮縮緊,有助刺激腸胃蠕動,也可鍛鍊腹部。

6.縮小腹:隨時提醒自己「縮腹才能減肥」,連走路、坐姿也縮小腹,不但小腹趨平坦,體態也更迷人。

定期腹圍檢測

加拿大魁北克拉佛大學博士戴斯普里斯在《時代雜誌》呼籲,腹圍也是一種生命徵象,應列入必做的身體檢查項目。隨時掌握腹圍狀況,可有效預防心血管及血糖健康。

鍛鍊腹部的健身操

1.平躺,雙腳併攏,上抬10公分,停約10秒鐘,再放下雙腳,重複做50次。

2.平躺,膝關節彎屈,雙腳併攏,雙手交叉置於腦後,向上抬起頭部,眼視膝部,回復原位,重複做50次。

3.坐在靠背椅的邊上,雙手反抱椅背,放鬆地弓背踏腰,重複做50次。

4.坐在靠背椅的邊上,雙手反抱椅背,雙腿同時向上彎曲,再同時向下伸展,重複做50次。

腹圍檢測知多少 健康有保障

腹圍是評估肥胖的方法之一,代表腹部的脂肪堆積情形,檢測方式簡易,人人都可以自我檢測。有些腹圍過胖的人雖然體重正常或稍重,仍較易罹患肥胖的併發症。你知道你及家人的腹圍嗎?請加入腹圍健康檢測行列吧!

健康腹圍標準值

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

測量腹圍的方法

1.除去覆蓋在腰腹部位的衣物,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

2.軟皮尺繞過腰部,放於肋骨最低處及盆骨最高處的中間。

3.維持正常呼吸,在吐氣結束時,測量腹圍。

4.測量時,不宜太鬆或太緊。

腹圍加大 是發福?健康警訊?

大腹公、大腹婆不全然是「發福」造成,也有可能是下列潛在的因素或疾病,應小心辨識:

1.腹水:腹腔內水分不正常堆積,使腹圍增加,引起腹水的原因很多,包括腎臟、心臟、肝臟、胰臟疾病及腹膜腫瘤等。

2.結核性腹膜炎:罹患此症會出現腹脹、腹水、腹部腫塊,若伴有不明原因發燒或盜汗且長時間沒有好轉跡象,即應接受檢查。

3.女性懷孕:懷孕20週後,子宮會明顯增大,並伴有月經停止、胎動等現象。

4.女性疾病:通常女性腹圍突然增大,應考慮卵巢及子宮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