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舞傾倒各族裔

李黛娜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6月26日訊】五四以後,經過近百年西化教育,中國人對於自己的東西常妄自菲薄,認為中國沒有舞蹈、京劇不如歌劇……而今,神韻藝術團以中國古典舞的舞蹈風格,傾倒東西方各族裔的心。

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嚮往,隨著時代演進,現代人沉浸於光鮮絢麗的科技文明,物慾空虛了心靈,連帶對美的定義似乎也走了味。以開創與找回人類正傳文化為根本,節目以人類正傳文化、神傳文化為主的神韻藝術團,在世界巡演接近尾聲之際,將擁有五千年歷史背景、蘊藏著高度精神內涵的中國舞,緩緩滋潤日漸空乏的人心,引領現代人重新走入真正屬於人類的美學藝術。

藉由舞蹈,讓中華文化重生

旅德社會學學者仲維光說,中國從五四以後,經過了將近百年來的片面西化的教育,很多中國人對於自己的東西妄自菲薄,對於中國自己的藝術形式覺得不如人家。過去五十年來,很多人講:中國沒有舞蹈、中國人是沒有宗教的、中國沒有像西方的那樣歌唱、中國京劇也不如西方的歌劇等等。包括中國的舞蹈也就談不上和人家優美的芭蕾舞相比了。

但是,神韻藝術團以中國古典舞的舞蹈風格,傾倒東西方、各種族裔的心。國際知名的國寶級水墨畫大師,也是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李奇茂就形容,神韻藝術團的演出,能把表演跟觀眾的心融合在一起,共同隨著音樂與舞蹈在跳,真的是難得一見的國際標準的舞台劇。 


社會學家仲維光說,神韻藝術團把中國傳統的東西復活了。

仲維光表示,神韻藝術團在舞蹈裏探索了中國人舞蹈的內涵、藝術形式,將中華文化起死回生,也代表了真正的中華文化的重生。他看到,神韻藝術團在很多方面走向了一個新的起點,包括在歷史、文化精神、道德倫理,還有在藝術形式上新的追求。

中國舞,建立在傳統美學上

中國古典舞的魅力到底在哪?中國古典舞是從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直在歷代民間、宮廷、古老的戲曲中流傳,形成了獨特的身法、身韻、氣韻、呼吸等。是基於五千年中華神傳文化,建立在深厚的傳統美學上的一門舞蹈藝術,其中也體現出人性的特點、做人的標準、道德理念、思維狀態、價值觀等。

比如,古代要求男人要有陽剛之氣,剛勁挺拔,質樸、矯健,有內涵,要有英武之氣;對於女人,要求善良、溫柔、端莊、靈動、秀美,這是對於人的文化要求,那麼舞蹈演員也要展現出這樣的氣質。

正統的藝術,給予人美的感受的同時,也起著淨化心靈、提升道德的作用。在欣賞中國舞時,除了瞭解技術、動作的基本元素外,對內涵的呈現以及對中華文化的深入理解等方面都很重要。中國傳統的藝術著重於內在精神的表現,以形寫神,重視神采和氣韻,充分展現的就是藝術家自身的人品修養。

被拉斯維加斯希爾頓酒店(Hilton Hotel)副總裁Ira David Sternberg讚譽為世界頂級領舞的神韻藝術團領舞任鳳舞,在聊到成功舞蹈藝術很重要的因素時也提到,「真正的舞蹈家都知道藝術的感染力來自於藝術家的經歷與內心力量。」而任鳳舞所展現的風範也讓Ira David Sternberg驚呼:「世界上沒有一個詞能夠形容她的高貴、典雅。」

形神兼備,融合東西方美學

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強調「形神兼備,身心互融,內外統一」 的身韻。在中國舞身韻的基本動作要素中,神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神在中而形於外,「以神領形,以形傳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韻的真正內涵。神是泛指內涵、神采、韻律、氣質,任何藝術若無神韻,就可以說無靈魂,可以說,沒了韻就沒了中國古典舞,沒了內心情感的激發和帶動,也就失去了中國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中國舞與西方芭蕾有相當大的不同,中國古典舞崇尚韻味與意境,講求連貫流動、含蓄委婉的線性美;而芭蕾舞如雕塑般的表演造型給人強烈直接的印象,是一種對點的欣賞。中國舞的舞姿複雜,技術難度高且運動幅度大,舞姿是造型,身法是韻律,它們之間的變換可以構成千姿百態,但都離不開圓的規律,在表現上還需要爆發力強的跳、轉、翻技術的能力。


水墨畫家李奇茂認為,神韻演出揉合了東方柔性美學與西方現代立體美學,把中國文化精神傳達給現代人,非常難得。(大紀元)

李奇茂讚賞:「神韻演出在力與美方面,達到一個頂點;柔性的美,在女性;陽剛的美,在男性,並且兩者達到剛柔相濟,能像春蠶吐絲,那種感覺很難得。」他指出神韻演員的基本功夫,可以說達到了國際水準;在編導方面,不僅傳承了中華文化的精髓,又成功融合了東西方美學。

他說:「今天神韻藝術團的表演,能夠把中國文化表現到極點,又能把西方的因素吸納進來,那麼就可以讓全世界幾百個國家都可以去共同欣賞。我想這個理想在神韻藝術團已經達到,別的團體沒有辦法,就是別的國家恐怕也沒有辦法。」

李奇茂強調,文化就精神面而言,是不能改良的,因為中華文化就是中華文化,改了就不是中華文化了。但是在表現的形式上,卻可以改良。「神韻藝術把東方的柔性美學加上西方的現代立體美學,結合在一起,把很深的韻味的中國文化精神傳達給現代人,是非常難得的。」尤其,「神韻晚會的編導,能把演員的手、腳、音樂聲,和諧地搭配在一起,這是很難的一件事。五十個人、六十個人,好像一個人在跳,這是最難、最難、最難的。」

對於神韻藝術團的演出,有許多人有各種各樣的評價,如有的人從歷史的角度看,演出有多偉大、質量有多高、節目的編排如何等等,仲維光則認為,神韻的演出恰恰是在人們所看到的最普通、最基本的問題上做出了突破,這對於中國的社會意義才更為深遠,也更大。他們的演出中,並沒有那種風馬牛扯到一起的那種雜八湊的改革,而是從內容出發,從表現人的氣質和追求出發,把中國傳統的東西復活了。◇

──轉自《新紀元》第68期(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舞在人體形態上強調「擰、傾、圓、曲,仰、俯、翻、卷」的曲線美和「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氣質美。 從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畫中不難看出這一點是由古至今一脈相承而不斷發展演變的。
  • (大紀元記者晨光奧克蘭報導)神韻晚會來到新西蘭,演員高超的技藝與完美的表演令社會各界的觀眾讚歎,其中也包括許多的藝術界專業人士。
  • Annaliese女士是一位已經退了休的德國婦女,4月19日,她和幾個老姐妹相約一起來到慕尼黑攝政王劇院,觀看了神韻巡迴藝術團在歐洲的最後一場演出。在古色古香的劇院大廳裡,記者遇到了她。
  • (大紀元記者林採楓報導)2008年4月30日神韻紐約藝術團卡爾加里首場演出後,戲劇導演Carri Cebryk用現代和明亮兩個詞概括了她觀看演出的感受。
  • (大紀元記者林採楓卡爾加里報導)5月2日﹐專業舞蹈演員Amarna(藝名)觀看了神韻紐約藝術團在卡爾加里的最後一場演出。她表示,中國古典舞優雅迷人,令人驚嘆。
  • (大紀元記者Adwen Welsie卡爾加里報導)「我從來沒有意識到……我敢說西方的芭蕾舞一定是從中國古典舞中吸取了很多東西。」《都市報》(Metro)現場監督Warren Wenham在觀看了神韻紐約藝術團4月30日於卡爾加里的首場演出後,作出這樣的結論。
  • (大紀元記者肖驪愛德蒙頓報導)亞省政府信息技術(IT)部門經理Doug Hill和在電腦公司任總裁的太太Dianne Hill觀看了5月5日神韻紐約藝術團在愛德蒙頓銀禧劇院上演的首場演出,他們表示,晚會視覺效果壯觀且震撼,中國舞非常優雅,擊鼓的節目邊鼓邊舞,震撼有力。
  • (大紀元肖驪埃德蒙頓報導)專業舞蹈演員Trinia Gregory觀看了5月6日神韻紐約藝術團在加拿大埃德蒙頓上演的第二場晚會。Trinia表示,欣賞晚會觸動人的心靈以及傳統的韻味和意境。她認為,中國舞非常優雅,神韻晚會為她將來的演出提供了創作靈感。
  • (大紀元記者肖驪埃德蒙頓報導)擁有12年芭蕾舞表演和長笛演奏經驗的Dana Geall觀看了神韻紐約藝術團5月7日在加拿大埃德蒙頓的最後一場演出。Dana表示,中國古典舞動作豐富多樣,表現力強。
  • (大紀元記者肖驪、Carrie Gilkison加拿大埃德蒙頓報導)專業芭蕾舞演員Joseph Martin和中國朋友Amy Wong觀看了神韻紐約藝術團5月7日在加拿大埃德蒙頓銀禧劇院(Jubilee Auditorium)的最後一場演出。他表示,這場演出專業而美麗,他對中國古典舞所展現的柔韌與力度印象非常深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