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許多地區缺水威脅糧食生產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6月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許波2008年6月4日華盛頓報導)國際知名的農業和環保機構星期三發表報告指出,在糧食生產的壓力下,全球半數人口生活的地區過度抽取地下水灌溉農作物,導致地下水位降到不可持續的水平。這種情況最嚴重的地區包括中國、印度和美國三個世界產糧大國。

華盛頓的地球政策研究所在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農業灌溉正在耗盡寶貴的地下水資源,在世界一些乾旱地區和產糧大國,地下水資源已經降到不可恢復的水平。
 
*美國大平原 華北大平原*

報告特別提到,在美國蔓延八個州的大平原地帶的奧加拉拉蓄水層,中國華北大平原的深度蓄水層,以及沙特阿拉伯的地下蓄水層的地下水都已經基本耗盡,當地農民不得不挖掘更深的水井抽取不可再生的深層地下水,使當地農業面臨永久性失去灌溉資源的危險。在仍然有一定降雨量的地區,農民還可以靠天吃飯,轉而耕種一些產量較低的耐旱莊稼。但是在美國西南部、中國西北部以及中東等乾旱地區,失去灌溉水資源就意味著種植業的結束。
 
農業灌溉是地下水過度抽取的的主要原因,因此地下水資源耗盡的問題在世界上的一些產糧大國格外嚴重。地球政策研究所的報告援引北京發表的地下水資源調查報告指出,中國的華北平原生產的小麥占全國產量的二分之一,玉米占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一,那裏的地下水的水位正在迅速下降。資料顯示,在華北平原的中心河北省,不可再生的深層地下水的平均水位正在以每年近三米的速度下降。在這個省一些城市周圍的地區,深層地下水位的下降速度還要快上一倍。
 
*海河黃河淮河流域地下水告急*

世界銀行不久前公佈的報告也顯示,中國長江以北的海河、黃河以及淮河流域的地下水資源正在接近枯竭。如果海河流域的地下水枯竭,這個地區每年就將短缺400億立方米的水資源,按照1千立方米水生產一噸糧食的比例計算,屆時中國的糧食將減產4千萬噸,這些糧食足以養活1億2千萬人。
 
*印度比中國更缺水*

印度的糧食生產的壓力比中國更大,因此它的地下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比中國更為嚴重。地球政策研究所的報告列舉的數字顯示,印度累計投資120億美元,在全國各地打了2千1百萬口農田灌溉用井。然而報告援引研究數據指出,印度人力挖掘的水井有一半已經枯竭,數以百萬計的較淺的管井也都乾涸,導致大批依賴這些灌溉系統吃飯的農民走投無路。
 
在水源短缺和可耕地面積不斷縮減的雙重威脅下,印度糧食產量2000年以來就已經失去進一步增長的潛力。地球政策研究所引述世界銀行2005年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印度百分之15的糧食是靠過度消耗地下水生產出來的。換句話說,大約有1億7千5百萬印度人正在靠不久後即將消失的地下水灌溉的糧食所養活。
 
*美國糧食對水依賴性小於中印*

世界最大的產糧國美國的地下水消耗的程度也很嚴重。根據美國農業部提供的數據,在德克薩斯、奧克拉荷馬和堪薩斯三個產糧州,地下水位已經下降了30多米。南部大平原上數以千計的農田灌溉機井面臨枯竭,農民被迫種植一些產量較低的耐旱作物。不過,地球政策研究所的報告指出,儘管地下水的耗盡給美國農業生產造成一些損失,但是靠灌溉生產的糧食僅佔美國全部糧食產量的5分之一。相比之下,印度佔五分之三,而中國高達五分之四。
 
正在北京訪問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水資源的不斷下降,以及全球氣候變暖對農業產量的影響使中國糧食生產的前景不容樂觀。他認為,隨著中國國民的飲食由過去以糧食為主向肉類為主轉變,中國糧食需求將不斷擴大,而糧食產量增長的空間已經不會太大。布朗預計,中國成為主要糧食進口國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關鍵詞:地下水,農作物,中國,印度,美國,糧食,地球政策研究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世行行長佐立克呼籲解決糧食危機
日本法國增加國際糧食援助
國際每年2百億解糧食危機
潘基文:全球年耗150億美元克服糧食危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