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申樹:愛爾蘭為何否決里斯本條約?

郁申樹

人氣 12

【大紀元7月4日訊】牽動全歐洲的愛爾蘭公投

剛剛過去的六月十二日是愛爾蘭負重的日子,整個歐洲的目光都緊盯著愛爾蘭,全球的新聞媒體都聚焦愛爾蘭,歐盟各國領導人更緊張到斂神屏息。愛爾蘭將在這一天舉行公民投票,決定是否批准進一步統合歐洲的《里斯本條約》。

《里斯本條約》被稱為「簡化版歐盟憲法條約」,其前身為《歐盟憲法條約》,二○○五年《歐盟憲法條約》在法國和荷蘭的公投中遭否決,歐盟的一體化由此陷入僵局。薩爾科齊就任法國總統後,重新推動歐盟各國修改《歐盟憲法條約》。二○○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歐盟各國領導在葡萄牙里斯本簽署《里斯本條約》。《里斯本條約》在保留《歐盟憲法條約》要旨的同時,刪除了過多帶有憲法意味的內容,使條約大為簡化,條約革新了歐盟的機構設置,讓決策過程更加民主,工作運轉更有效力。

接受《歐盟憲法條約》夭折的教訓,《里斯本條約》改由各國議會討論通過,唯獨愛爾蘭憲法規定,任何與愛爾蘭憲法衝突的法律須經公投。在愛爾蘭全民公投前,歐盟十八個成員國的議會已通過《里斯本條約》,一般預料其餘八個國家議會也能順利通過。由此,愛爾蘭公投成了《里斯本條約》獲准與否的關鍵,人口占歐盟百分之一不到的愛爾蘭人的選擇將影響近五億人的進程。

早在公投前一個月,愛爾蘭全國城鄉掛滿了宣傳廣告,支持方的政黨寫著:「為了工作、經濟和愛爾蘭的未來,請投『yes』!」「益於愛爾蘭,益於歐洲,請投『yes』!」在它反面的牌子上,反對方的政黨寫著「為了那些在爭取自由中的犧牲者,請投『no』!」「新歐盟讓你交更多稅,擁有更少的權力,請投『no』!」一派針鋒相對的氣氛。而公投前的兩次民調,一次是贊成者佔多數,一次是反對者佔多數,更加劇了投票的懸念。

公投結果引發巨大反響

六月十三日下午,愛爾蘭選舉委員會官員宣佈:愛爾蘭以百分之五十三點四的反對票否決了《里斯本條約》,愛爾蘭總理科恩和司法部長埃亨都深表「失望」,事先他們預期公投能順利通過。《里斯本條約》因愛爾蘭的否決而陷入危機。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表示結果出乎預料,德國和法國政府發表聯合聲明,承認這是對歐盟的「一個沉重打擊」。來自德國社民黨的歐盟官員則不客氣地說:我們「在尊重愛爾蘭人投票的同時,也不能允許歐盟的絕大多數人被少數中的少數人欺騙。」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也不滿地聲言:那些阻止歐洲融合的國家可以脫離歐盟。

與歐盟各國大多數首腦的失望相反,歐盟許多國家的民眾對愛爾蘭公投結果表示贊同。有些歐盟統合的懷疑論者說,他們的表決權被剝奪了,只能寄望在愛爾蘭人身上,愛爾蘭成了他們的代言人。他們覺得愛爾蘭的否決為歐洲做了一件好事,他們希望由此引起更多人重新審視歐盟融合的進程。

愛爾蘭否決條約的理由

首先,愛爾蘭是一個曾經被英國統治八百年的小國,他們爭取獨立的歷史幾乎同樣長。直到十年前,北愛爭取獨立的激進派才放下武器,如今北愛爾蘭已留在英國,永遠不再回歸愛爾蘭。所以愛爾蘭人在國家主權獨立和自由的問題上特別敏感,而《里斯本條約》規定,歐盟將以「雙重多數」取代現有的「一票(一國)否決」方式決策。愛爾蘭人擔心歐盟的權力過大,愛爾蘭將被邊緣化;愛爾蘭會喪失更多的發言權;同時,條約也可能削弱愛爾蘭的全民公投權限和愛爾蘭奉行的國防外交中立政策;愛爾蘭嚴格禁止墮胎的法律也可能廢除等等。

其次,愛爾蘭人認為《里斯本條約》會影響他們的經濟利益。愛爾蘭的商業稅只有百分之十二點五,是歐盟中最低的,愛爾蘭憑此吸引了大量外國企業的投資,是愛爾蘭經濟發展的動力。一旦執行歐盟的稅收體系,愛爾蘭的優勢將不復存在,經濟繁榮會大打折扣。愛爾蘭農民則憂慮《里斯本條約》會減少他們的補貼,影響農村和農業的發展。歐盟擴大後的近幾年中,有二十萬東歐移民湧進愛爾蘭,衝擊了愛爾蘭本國人的就業。加上近期全球信貸危機和金融動盪,愛爾蘭經濟受到更大的打擊,而《里斯本條約》會加速輸入外勞,使更多的工作職位東移,也使部分選民產生牴觸情緒。

歐盟的腐敗和浪費一直為人們詬病,但《里斯本條約》卻對此沒有提及,選民懷疑一旦歐盟組織的權力擴大,這些弊病是否更加嚴重。此外,與《歐盟憲法條約》相比,《里斯本條約》提出的歐盟改革目標變化不大,他們對此感到不滿。

諸如此類的問題,讓愛爾蘭人最終選擇了否決。

否決條約的更深層原因

上述的理由只是反對者說得出的,或者是說得清的理由。如果僅僅是這些理由,許多愛爾蘭人可能會不投反對票。因為,絕大多數愛爾蘭人明白,歐盟的進一步融合是大趨勢,加入其中就必然有得有失。愛爾蘭也是在比較落後的情況下加入歐盟,從而得到大量資金補貼,在此基礎上發展工業,最終跨入現代化國家的行列,如今他們也應識大體顧大局,為歐盟中的一些後進國家作點貢獻。所以,許多反對條約的人有更主要更深層、也不太說得清的理由。

我問了許多投反對票的愛爾蘭人,「你們為什麼投反對票」時,每個人在陳述了前述一些理由後都附加了一個共同的原由,就是他們不瞭解條約的內容。

確實,儘管愛爾蘭政府組織了一個《里斯本條約》解釋委員會,專門針對民眾的疑問進行解釋,然而,就是這個委員會的解釋也沒讓人明白,更遑論解答和說服民眾。愛爾蘭總理科恩在呼籲人們投贊成票時,也只是空洞地說,既然你們「選出我們,就相信我們!」並暗示愛爾蘭的否決票相當於支持「脫離」歐洲。

如此說法,非但沒有消除民眾的疑慮,反而加重了民眾對政治家的不信任。民眾擔憂,條約中一些曖昧含糊用詞和模稜兩可表達,正是政治家今後可能操弄的地方,為了避免被愚弄的情況發生,他們別無選擇地投了「no」。結果,不明白條約成了許多人投反對票的真正理由,其背後是對制定條約的政治家的不信任。

民主的勝利

公投揭曉的次日,《愛爾蘭時報》的一篇評論說,《里斯本條約》遭否決是民主的勝利,這正是筆者旁觀公投的感觸。

說起來確實不可理喻,這次愛爾蘭公投,不僅執政黨和兩個最大在野黨,不僅工會和天主教會(愛爾蘭是天主教國家),連主要媒體都傾向投贊成票,鐵桿反對的只有社會黨和新芬黨兩個小黨。如按往常的各種支持率匡算,贊成者至少佔六、七成,但是,愛爾蘭絕大多數選民竟不為輿論所動,作出了違反常理的獨立判斷。

有投贊成票的人在報紙上感歎,這不是太矛盾了,「我們選他們出任國家領導,我們請他們來治理這個國家,但當他們告訴我們,他們知道什麼對我們國家有益時,我們卻不相信他們。」

這正是愛爾蘭人的賢明處,政府幾年選舉一次,不行可以換人,但類似的公投卻關係到公民的終極權利,一旦喪失很難彌補,他們只能作出保守的謹慎選擇。這是長年民主熏陶出來的成熟公民才有的表現,珍視自己的神聖權力,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始終對當權者和各種強勢集團保持應有的責疑和警惕。

從這裡可以看出,愛爾蘭選民展示出的常識比政治家多得多。所以,連捷克總統克勞斯也在聲明中承認,愛爾蘭人否決《里斯本條約》,是「自由和理智戰勝人為精英工程和歐洲官僚主義的勝利」。

希望這一認識成為歐盟各國其他領導人的共識,通過愛爾蘭公投挫折,重新檢討條約,讓歐盟走出制憲困境。

--原載:《爭鳴》,2008年7月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雖遭愛爾蘭否決  歐盟仍誓言推行里斯本條約
英報:英相布朗擬犧牲里斯本條約
沙柯吉訪中歐四國  商討里斯本條約危機
德總理:里斯本條約須獲歐盟全體會員國通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