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謠(28)梭羅河畔

山之子
font print 人氣: 42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31日訊】梭羅河Bengawan Solo 是印尼爪哇島上最長的一條河流,全長約500公里,泥黃色的水流過中爪哇兩個省,兩岸是蒼鬱的熱帶叢林。這首歌的創作者 Gesang Martohartono,就生長在梭羅河畔的城市Surakarta也叫做Solo。它是靠近梭羅河出海口的一個小城市,人民和善,說話輕聲細語,被當地稱為歡喜城。

1940年左右,印尼仍被日本佔領期間,Gesang Martohartono 還只是個年輕人,他用竹笛樂器,跟自己的同伴創作這首歌。不久,許多日本軍人也愛上了這首歌,並於戰後將這首歌帶回了日本。被填上日文歌詞後,深受歡迎。隨著後來印尼廣播的發達,這首歌逐漸成為印尼的代表歌曲;並流行到全世界。而在1991年日本退伍軍人製作了Gesang Martohartono銅雕像置於SOLO市,他至今仍住在這裡。

離solog市不遠,有一千多年前印度教古跡「婆羅浮屠」(佛塔),底層共有2670塊的浮雕,生動的表現了佛陀從出生到成道的過程。梭羅河為古人類學史上的著名地區,在這裡有多處被發覺的古人類化石,其中爪哇人便是首次被挖掘到直立人的化石。

歌詞:
曼卡灣梭羅 月色正朦朧
無論離你多遠 總叫人顛倒魂夢
盪漾如眼波 如少女把情鍾
愛在那河畔流連 吹來陣陣薰風
星光照遍那叢林 六弦琴森林中錚鐘
愛侶雙雙在河畔 情焰更熊熊
曼卡灣梭羅 我心弦在震動
為著悠悠流水歌頌 我那曼卡灣梭羅


http://www.youmaker.com/

樂曲中沒有譜以豪邁高亢的旋律,也不帶憂怨似的,似乎亞熱帶人感情顯得較溫和。這首歌在每兩句末都有個特殊的婉轉音,感覺上便特別有味。這兒的愛情,蕩漾在南亞的梭羅河畔,陣陣薰風吹來,拂過棕林,使人陶醉在熱情的六弦琴聲中,彷彿看到略黑的南洋女郎,穿著裙子頭上插朵花,伴著手鼓聲跳起浪漫的舞蹈。@*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頂啊一下落雨啊喂 會打雷拱落咿
    溪仔底那一下無水啊 魚啊只有亂亂撞
    天空啊 落水哦 阿妹呀 戴著草帽來到溪水邊
    溪水呀 清又清 魚兒在那水中游來游去

  • 以整首曲意聽來,更像在描寫一位傾訴著款款深情的少女的情歌。既有深情的企盼,又有幽幽哀婉的感傷,非常優美動聽
  • 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
    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
    美麗小鳥飛去無影蹤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別得那呀喲 別得那呀喲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 這是首英國蘇格蘭舉世聞名的民謠,寫成於1711年(或更早於1677年),原歌名與歌詞皆使用蘇格蘭古文字,即蓋爾語所寫成,但作者卻無從查考。這歌名意譯應為「昔日」或「很久以前」。此歌係商船出航、友朋分別時所唱,故已轉成特殊的意義,常用作送別的詩歌了。
  • 許多人一直以為這首《送別》是中國歌曲,其實上它的原曲是一首美國民謠《夢見家鄉與母親》(Dreaming Home And Mother),作曲者為 John Pond Ordway(1824~1880)。
  • 井旁邊大門前面有一棵菩提樹
    我曾在樹蔭底下做過甜夢無數
    我曾在樹枝上面刻過寵句無數
    歡樂和苦痛時候常常走近這樹
  • 「菩提樹」與「野玫瑰」齊名,都是奧地利音樂家舒伯特所作的歌曲。「菩提樹」是舒伯特所創作「冬之旅」組曲中的一首曲子
  • 這首歌可說是沖繩自然風土的代表傑作,由吉川安一作詞、普久原恒勇作曲,是1965年左右的作品。當時作為NHK日本全國性的其中一個節目的片頭曲而成為家喻戶曉的歌。因為它的旋律優美、歌詞中用青海、藍天、首里的古城、層疊的石頭、綠葉等來描寫南國沖繩的美麗風情,受到人們很大的迴響。
  • 那令人留戀的卡布利呀 
    那令人陶醉的景色多美 
    放眼望去到處是一片碧綠 
    我始終也未能忘懷你
     
  •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騾馬,小戶人家賣兒郎,奴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