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民權活動家艾倫.德肖維茨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8月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菲利普斯 2008年8月3日華盛頓報導)艾倫.德肖維茨是哈佛法學院教授、著名民權活動家,還是作家,發表過將近三十本涉及法律和政治的暢銷書。

艾倫.德肖維茨的家裡和辦公室裡,到處都是各種小玩藝,包括用一輛老式凱迪拉克轎車改造的沙發,牆上托馬斯.傑斐遜親筆簽名的信、棒球紀念品、依地語的明信片,善本圖書和古董。艾倫.德肖維茨承認,這簡直是個大雜燴。不過,他從小到大,一貫如此。「小時候,我始終拿不定主意長大幹甚麼,是當律師,教授,作家,當講師、知識份子還是上電視。所以我決定,都幹一遍。」

艾倫.德肖維茨出身在一個猶太勞動階層的家庭。他是家裡第一個大學生,也是第一個專業人才。他以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法學院後,到美國最高法院當法律助理。1967年,年僅28歲的艾倫.德肖維茨成為哈佛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在全國引起轟動。

作為律師,艾倫.德肖維茨迅速成名。他成功地辯護了很多重要的被告,包括前美式足球明星OJ辛普森、拳擊手邁克.泰森,和金融家邁克爾.米爾肯等人。

然而,作為活動人士,艾倫.德肖維茨則一直熱衷於替那些他認為受到了不公正對待的小人物仗義執言。「我年輕的時候,曾努力幫助那些精神不健全的人,當時,美國有一百萬人被強行關在精神病院裡。後來我對判刑政策不統一,預防性監禁等問題提出質疑。我無非是把這些大家視而不見的問題提出來,讓大家討論。」

艾倫.德肖維茨在暢銷自傳裡說,這種做法讓他在某些圈子裡非常不受歡迎。「因為很多人都說,『最好別讓大家注意到,最好別公開提出來。』但是我不喜歡掩蓋,不喜歡隱藏。我喜歡讓所有事情都完全公開。如果藏起來,意思就是別人沒有權利知道,在民主社會,要改變,首先要知情。」

艾倫.德肖維茨發表了大量文章,討論如何在保障民權和政府措施,保護國家安全之間尋求平衡。他表示,布什政府對在押的恐怖嫌疑人秘密使用酷刑的有關指控,讓他十分擔憂。

艾倫.德肖維茨說,他本人反對酷刑。他承認,如果炸彈即將爆炸,無辜生命危在旦夕,恐怕所有總統都會酷刑逼供,但是他認為,國家秘密使用酷刑違背了民主的原則。「因此,我寫了很多文章,說『嗨,如果總統要使用酷刑,我們要求知情,我們要有酷刑許可證,要得到總統、司法系統的批准』。

但是所有人都說『不行,不行,這可不行。如果這樣做,就等於是承認我們使用酷刑,有損我們的國際形象。』沒錯,可問題是,如果我們真做了,國際形象就應該受到損害。我們不能掩蓋自己的所作所為,這可不是民主社會的作為。」

艾倫.德肖維茨是言論自由的堅定捍衛者,雖然言論自由也會帶來一些風險。艾倫.德肖維茨說,他跟自己的偶像,美國開國元勳之一托馬斯.傑斐遜一樣,認為只要把各種觀點不偏不倚地展現在公眾面前,公眾自然能識別真偽善惡。他回憶起了1977年的一場爭論。當時,一個新納粹團體申請許可,要在伊利諾伊州斯科基市一個很多猶太大屠殺倖存者居住的地區遊行。

德肖維茨說:「斯科基市決定禁止這次遊行。我當時也參與了辯論,令很多人驚訝的是,我站在了新納粹分子的一邊,指責斯科基市無權禁止遊行。你們今天能禁止新納粹團體遊行,明天就能禁止馬丁.路德金,或是爭取同性戀權益的遊行。我媽當時氣死了,她問我,『你到底站在哪一邊?』我不站在任何人一邊,我是站在言論自由的一邊。我認為,捍衛言論自由要始終如一,不能只捍衛自己的言論自由,不管別人的言論自由。」

艾倫.德肖維茨通過不少講座和書籍,為以色列的存在辯護。但是從1970年開始,他同樣支持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這種立場讓他在巴以問題上兩邊不討好。「我一直是極端主義者仇恨的對象。極左派和極右派都恨我。但是,一個人的價值恰恰可以從他敵人的身上體現出來。我很高興這些人對我恨之入骨。哪天他們開始喜歡我了,那我才要擔心呢!」

作為哈佛大學法學教授,艾倫.德肖維茨教務安排得很滿。他表示,希望能稍微減輕一些教課的負擔。他剛剛完成了一本關於托馬斯.傑斐遜和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書,正在策劃另外三本新書,一本是關於恐怖主義威脅下的強制審訊,一本是關於人權,還有一本是關於美國政治生活中的左右之分。很顯然,不管艾倫·德肖維茨走到哪裡,他都會繼續探索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涉嫌逃稅 夏普頓麻煩多
民調:大多數美國人計劃觀看拜川總統辯論
美國會聽證 聚焦中共利用補貼主宰全球戰略
美國眾議院《法輪功保護法案》全文內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