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B肝最怕抗藥性 預防性投藥可提高療效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9日訊】(據中廣新聞徐韻翔報導)肝病可謂之台灣國病,要對抗B肝接受治療,抗藥性問題是重要課題,一項針對亞太地區肝病療效的調查發現,有九成八的醫師,都曾經收治過帶有抗藥性的肝病患者;醫師表示,傳統藥物抗藥性會逐年增加,透過「預防性投藥」,來降低病人的抗藥性,逐漸成為B肝治療的新趨勢,如果可以在首次投藥時,就使用抗藥性較低的藥物,相對能提高療效。

臨床發現,許多B型肝炎患者接受了傳統藥物治療之後,都會出現抗藥性,病毒量逐漸往上升。一項針對亞太地區包括大陸、南韓、台灣、泰國等多個國家、近600名治療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醫師所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高達九成八醫師都曾經收治抗藥性病人。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胰臟科主治醫師余明隆表示,用於治療B肝的傳統藥物「干安能」的抗藥性相當高,B肝患者長期服藥後,當B肝病毒發生變異可以抵制藥物療效時,抗藥性就會產生,導致患者的肝病毒量及肝指數也會持續上升,使得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醫師治療變的更加困難「服用第一年,差不多有15%~18%的患者產生抗藥性,第二年約30%,以每年10%以上向上加,服用五年之後,產生的抗藥性的比率甚至可能達到七成」。

要改善傳統藥物治療B肝的抗藥性問題,透過預防性投藥,來降低病人的抗藥性,已經成為B肝治療的新趨勢,如果病患能夠在第一次接受治療時,使用抗病毒效果強、抗藥性較低的藥物,達到預防治療的目的。

此外,台灣雖然已經全面實施B肝疫苗接種,但臨床卻發現曾接種疫苗的民眾,仍有1%感染B肝,醫師建議,如果母親有B肝帶原,孩子在接種B肝疫苗時,沒有依照時程及次數,還是屬於感染B肝的高危險群,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接種是否完全,平常如果出現不明原因倦怠,應提高警覺適時就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