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雷曼債券投資者向證監投訴

標籤:

【大紀元9月20日訊】具有150年歷史的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倒閉的衝擊波震盪全球,其在香港的五家子公司全部面臨清盤。持有雷曼擔保的迷你債券投資者,隨時面臨重大損失甚至可能化為烏有。有港媒報導稱,債券持有人要在雷曼清盤後,才可取得債券掛的資產,目前仍難落實何時可索償。昨日有數十雷曼債券持有者到證監會投訴,下週一將到金管局投訴,要討回公道。

據蘋果日報報導,昨日上午約30名雷曼債券苦主(持有人)到證監會投訴,傍晚與民主黨會面要求協助,雙方今日上午再與證監高層會面,下週一到金管局投訴。一名債券苦主Winnie(化名)說,約一年前與弟弟打算將父親的51萬元退休金作定期存款,但星展銀行職員推介與8家大型企業信貸狀況包括與雷曼掛的「50億美元有限追索權有抵押票據計劃」。

Winnie說,她原本都以為這是個風險很低的投資產品,後期才發現只要其中一間破產,投資就可能一無所有,而銀行職員卻說最多損失八分之一,她質疑銀行職員根本不知這個產品的投資風險。她還說,該筆退休金打算幾年也不會動用,現在隨時化為烏有,故仍未告知父親,因為索償若未落實,怕父親過份擔憂。

債券苦主召集人葉先生表示,雖然他沒有投資與雷曼相關的債券工具,但其親友投資過六位數字,逾十萬元,本來看似穩定收息的投資,隨時化為烏有,故誓要討回公道。

報導說,對於債券苦主提議由金管局管理該等債券抵押品,善價而沽。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指出,法例上並不可行,債券持有人最終取得多少本金,視乎信託人變賣債券抵押品後的資產而定。

何俊仁稱,已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會面,局長認為,事件並非該等債券本身的風險問題,債券銷售人員在投資風險和銷售策略,是否涉及失職或誤導,將是索償關鍵。

據報導,新鴻基金融主要負責該等雷曼迷你債券銷售的部份要員已離職。雷曼推出的迷你債券系列,大部份由新鴻基和雷曼共同設計。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金融時報:美國政府不該救雷曼
雷曼美林猝然倒下 員工損失嚴重
美再現金融地雷 華盛頓互惠銀行也求售
雷曼破產還匯入3億歐元 德銀行2經理停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