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裡的「中國玫瑰」 華爾街上的中國女人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9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 華爾街曾經是男人的天下,但如今不但很多女人走進了華爾街,而且很多中國女性也憑藉自己的聰明才幹,在世界財富之地綻放出美麗的花蕾。她們中有榮獲經濟學與分子生物雙學位、並在美聯儲當研究員的長沙女孩張雅青,還有在美林證券金融部工作的上海女孩吳晨穎,還有高梅、蕭霞、張音娉、沈輝等一長串中國女人的名字。

張雅青:美聯儲裡的「中國玫瑰」

據大陸媒體報導,今年22歲的張雅青,如今是美國聯邦政府儲備署舊金山分部的金融與經濟研究員,並已集美國女性經濟協會獎、美國國際金融經理協會領袖獎、美國總統教育獎等多種榮譽於一身。

張雅青在湖南長沙讀完初中後,來到美國馬利蘭州蒙哥馬利高中學習,後考入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細胞生物學系。憑藉優異的成績和出色的表現,張雅青被學校的「勞倫斯國家重點實驗室」錄用。在世界著名生物學家BingJap教授的指導下,她設計的「阿爾茨海默綜合症的動物模型(老年癡呆症的研究)」獲得專家們很高的評價。

就在外人對這位中國女孩嘖嘖讚歎之時,張雅青在攻讀生物學位的同時,還考入了該校經濟學系,並有幸被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George Akerlof教授「相中」,成為其指導的年齡最小的學生。她設計的經濟學畢業論文「台灣新醫療保險制度對民眾健康狀況的研究」課題,以獨創前沿的目 光,剖析了台灣醫療保險的現狀,分析了其可行性、不足之處和對未來社會發展的影響。一向要求嚴格的教授也稱其「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前瞻性」。

2006年5月19日畢業典禮上,張雅青同時獲得了分子細胞生物學和經濟學兩份榮譽學生畢業證書。全年級只有5%的學生能獲得榮譽證書,而張雅青卻獲得了雙學位、雙榮譽,可見其優秀程度是極為少見的。

大學畢業不久,張雅青順利進入美國聯邦政府儲備委員會舊金山總部經濟研究部工作,成為該部一名年輕的金融與經濟研究員,更是點亮美聯儲的一朵「中國玫瑰」。工作不久,她改進了美國錢幣預測數學模型,使之能更準確預測安排美國每月貨幣生產製造量。同時她分析了二十家美國企業債券的常見風險因素,利用周財會數據評估美國股市對商業銀行的影響,進行貨幣政策、金融市場及區域經濟的研究。

出色的成績,讓張雅青這個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女孩在這個黃頭髮、白皮膚人居多的地方獲得了首肯:2008年,經美國聯邦政府儲備署推薦,張雅青獲得美國女性經濟協會的傑出女性獎。

如今在美聯儲緊張工作的同時,張雅青於今年一月又考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金融工程研究生。她說她的理想和奮鬥目標是 「用自己的金融知識和雙語能力,促進亞洲和西方經濟學之間的結合,研究亞洲經濟和西方經濟密切融合」。


美聯儲的中國玫瑰張雅青。(網絡圖片)


吳晨穎:美林證券的金融專家

年輕漂亮的吳晨穎出生在上海,7歲時隨父母來到美國紐約,在斯坦文森高中畢業後,她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工業工程專業學習,畢業後進入華爾街JP摩根大通銀行。當大通銀行派她到英國倫敦工作的兩年期間,吳晨穎白天全職工作,晚上則到著名的倫敦商學院攻讀金融碩士學位。

2006年因工作出色,吳晨穎被提升為公司副總裁職位,後加入美林證券,吳晨穎開始負責全球貸款擔保證券(CDO)的相關業務。 她每週工作90個小時,除了不懈的敬業努力外,作為金融工程師,她還要面對各種風險。2006年美林證券運作的資金達到550億美元,而吳晨穎所在部門在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方面連續奪得四年公司第一,吳晨穎也多次獲得公司嘉獎。

高梅: 幸運的「落榜生」

高梅是幸運的,在加拿大讀完研究生後,本想攻讀博士學位的她,由於一門功課沒學過而落榜了。就在博士學位落選的當天,在一名熱心教授的介紹下,高梅意外地在多倫多Dominion投資銀行找了個工作,專門向該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員提供研究數據。據說她面試成功的原因,除了學業優秀外,就是她實事求是的誠實態度。

憑藉踏實肯幹, 2000年高梅被從後方的分析師位置提升到紐約交易現場的前方。從此開始了她在紐約華爾街交易市場這個聚集全世界最優秀人才大熔爐中提煉與成長的生涯。

2002—03年期間,安龍、世界通訊等公司醜聞爆發,高梅立即覺察到這是一個經營高收益債券的好機會。由於掌握的時機與策略得當,對市場前景判斷準確,高梅很快成長為紐約掌管 著十七億美元資產的Fore Research&Management合夥人與投資組合總監。

蕭霞 壓力就是動力

來到美國之前,蕭霞已是一家很大規模的地產公司的高層管理,本來只是到美國學習一下就回國發展,沒想到語言學校八個月後,她進入著名的紐約大學商業學院,攻讀經濟與金融雙學位的碩士學科,並一舉突擊性的拿下兩個學位。

回顧當時的過程,蕭霞坦率地說,她當年點燈熬油加夜班,一連多天沒有睡覺的時間,極度的疲勞與壓力使她多次面對計算機掉眼淚,深深感受到在美國生活與競爭的艱難。現在回頭想想,當時的一切都是非常可貴的系統性鍛練,為今後在華爾街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基礎。

畢業後不久,蕭霞加入了桑得斯‧歐聶爾投資公司。作為公司唯一的中國僱員,自然擔當起開展中國市場業務的重任。十二個月後,她被提升為公司副總裁職位。

蕭霞說,美國是一個非常平等的國家,美國公司的文化是非常優秀的,只要努力工作,為公司創造價值,就會受到公司的高度重視。她從來沒有感到,作為一個外國人,一個女性有絲毫的不同。蕭霞還說,在華爾街大家都是中性的。只要你能夠有所貢獻,沒有人會注意到你的性別與膚色。

張音娉 幸遇「伯樂」的女孩

張音娉是個快樂而甜美的女孩。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是她青少年時期的夢想,沒想到命運之神真的讓她的努力成真。《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一書對紐約曼哈頓的描寫,在小音娉的心靈中深深的留下了希望的種子,那就是有一天,自己能夠到紐約曼哈頓的大街上漫步。

張音娉最初從事市場營銷工作,不是一定要到華爾街來做一個女強人,她從來也沒有想過。然而,她目前的角色美國紐約期貨交易所亞洲市場部總監職務,不僅實現了她的夢願,更意外的讓她成為華爾街的女強人。用張音娉的話說,這一切是機遇促成,是在她的導師扎爾瓦羅的引導下成為現實的。

2003年一次偶然的面試改變了她的人生。時任荷蘭銀行國際期貨市場總裁的扎爾瓦羅先生正在尋找行政助理,張音娉以嚐試新生活的心理來到紐約。然而一邁進華爾街,張音娉的世界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在扎爾瓦羅先生的督促下,在短時間內她努力提高英語能力,考取了金融行業的執照與證書,還參與了很多行政助理工作職能以外的項目,直到2007年成為美國紐約期交所亞洲部總監。

用張音娉的話講,人的一生中總會有很多機會,關鍵的是一旦機會來時,只有具有充分準備的人,才能真正獲得機會。所以人應該永遠不斷學習,掌握知識技巧。說不定哪一天機會就會落到你的頭上。

沈輝 有「捨」才有「得」

1990年21歲的沈輝在大學3年級時來到美國。與很多留學生一樣,半工半讀的生活讓她取得了波士頓麻州大學的計算機係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後在紐約一個小型諮詢公司謀到了職位。

「當時我所在的公司正在給大通銀行做管理諮詢服務,包括建立圖片、文件管理系統等等,因為我的計算機背景,公司派我到大通銀行去幫他們解決技術問題。」 兩年後,該項工作基本完成,而大通銀行對沈輝的工作很滿意,也向她拋出了「橄欖枝」。「其實,我當時所在的公司雖小,但是待遇、工作時間都不錯,而且升職前景看好,但是權衡之下,我還是決定進入JP摩根大通。」沈輝說。取捨之後,她正式跨入了華爾街。

因為工作出色,沈輝到JP摩根大通銀行3年後被提升為副總裁,工作方向也從純粹的IT轉向了商業和投資分析。沈輝說:「現在越來越多的華人開始投身於華爾街的各大投資銀行,在IT部門工作的也不在少數。因為計算機科學國際化的知識體系,對英語的要求相比其他部門低,華人更具優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標準普爾: 五大風險產業 金融業列榜首
八月二十九日歐美財經要聞
周二晨金融簡訊
周四晨金融簡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