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里的“中国玫瑰” 华尔街上的中国女人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9月7日讯】(大纪元记者文华综合报导) 华尔街曾经是男人的天下,但如今不但很多女人走进了华尔街,而且很多中国女性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在世界财富之地绽放出美丽的花蕾。她们中有荣获经济学与分子生物双学位、并在美联储当研究员的长沙女孩张雅青,还有在美林证券金融部工作的上海女孩吴晨颖,还有高梅、萧霞、张音娉、沈辉等一长串中国女人的名字。

张雅青:美联储里的“中国玫瑰”

据大陆媒体报导,今年22岁的张雅青,如今是美国联邦政府储备署旧金山分部的金融与经济研究员,并已集美国女性经济协会奖、美国国际金融经理协会领袖奖、美国总统教育奖等多种荣誉于一身。

张雅青在湖南长沙读完初中后,来到美国马利兰州蒙哥马利高中学习,后考入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细胞生物学系。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张雅青被学校的“劳伦斯国家重点实验室”录用。在世界著名生物学家BingJap教授的指导下,她设计的“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动物模型(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获得专家们很高的评价。

就在外人对这位中国女孩啧啧赞叹之时,张雅青在攻读生物学位的同时,还考入了该校经济学系,并有幸被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eorge Akerlof教授“相中”,成为其指导的年龄最小的学生。她设计的经济学毕业论文“台湾新医疗保险制度对民众健康状况的研究”课题,以独创前沿的目 光,剖析了台湾医疗保险的现状,分析了其可行性、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向要求严格的教授也称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前瞻性”。

2006年5月19日毕业典礼上,张雅青同时获得了分子细胞生物学和经济学两份荣誉学生毕业证书。全年级只有5%的学生能获得荣誉证书,而张雅青却获得了双学位、双荣誉,可见其优秀程度是极为少见的。

大学毕业不久,张雅青顺利进入美国联邦政府储备委员会旧金山总部经济研究部工作,成为该部一名年轻的金融与经济研究员,更是点亮美联储的一朵“中国玫瑰”。工作不久,她改进了美国钱币预测数学模型,使之能更准确预测安排美国每月货币生产制造量。同时她分析了二十家美国企业债券的常见风险因素,利用周财会数据评估美国股市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及区域经济的研究。

出色的成绩,让张雅青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女孩在这个黄头发、白皮肤人居多的地方获得了首肯:2008年,经美国联邦政府储备署推荐,张雅青获得美国女性经济协会的杰出女性奖。

如今在美联储紧张工作的同时,张雅青于今年一月又考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金融工程研究生。她说她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是 “用自己的金融知识和双语能力,促进亚洲和西方经济学之间的结合,研究亚洲经济和西方经济密切融合”。


美联储的中国玫瑰张雅青。(网络图片)


吴晨颖:美林证券的金融专家

年轻漂亮的吴晨颖出生在上海,7岁时随父母来到美国纽约,在斯坦文森高中毕业后,她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学习,毕业后进入华尔街JP摩根大通银行。当大通银行派她到英国伦敦工作的两年期间,吴晨颖白天全职工作,晚上则到著名的伦敦商学院攻读金融硕士学位。

2006年因工作出色,吴晨颖被提升为公司副总裁职位,后加入美林证券,吴晨颖开始负责全球贷款担保证券(CDO)的相关业务。 她每周工作90个小时,除了不懈的敬业努力外,作为金融工程师,她还要面对各种风险。2006年美林证券运作的资金达到550亿美元,而吴晨颖所在部门在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方面连续夺得四年公司第一,吴晨颖也多次获得公司嘉奖。

高梅: 幸运的“落榜生”

高梅是幸运的,在加拿大读完研究生后,本想攻读博士学位的她,由于一门功课没学过而落榜了。就在博士学位落选的当天,在一名热心教授的介绍下,高梅意外地在多伦多Dominion投资银行找了个工作,专门向该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员提供研究数据。据说她面试成功的原因,除了学业优秀外,就是她实事求是的诚实态度。

凭借踏实肯干, 2000年高梅被从后方的分析师位置提升到纽约交易现场的前方。从此开始了她在纽约华尔街交易市场这个聚集全世界最优秀人才大熔炉中提炼与成长的生涯。

2002—03年期间,安龙、世界通讯等公司丑闻爆发,高梅立即觉察到这是一个经营高收益债券的好机会。由于掌握的时机与策略得当,对市场前景判断准确,高梅很快成长为纽约掌管 着十七亿美元资产的Fore Research&Management合伙人与投资组合总监。

萧霞 压力就是动力

来到美国之前,萧霞已是一家很大规模的地产公司的高层管理,本来只是到美国学习一下就回国发展,没想到语言学校八个月后,她进入著名的纽约大学商业学院,攻读经济与金融双学位的硕士学科,并一举突击性的拿下两个学位。

回顾当时的过程,萧霞坦率地说,她当年点灯熬油加夜班,一连多天没有睡觉的时间,极度的疲劳与压力使她多次面对计算机掉眼泪,深深感受到在美国生活与竞争的艰难。现在回头想想,当时的一切都是非常可贵的系统性锻练,为今后在华尔街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

毕业后不久,萧霞加入了桑得斯‧欧聂尔投资公司。作为公司唯一的中国雇员,自然担当起开展中国市场业务的重任。十二个月后,她被提升为公司副总裁职位。

萧霞说,美国是一个非常平等的国家,美国公司的文化是非常优秀的,只要努力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就会受到公司的高度重视。她从来没有感到,作为一个外国人,一个女性有丝毫的不同。萧霞还说,在华尔街大家都是中性的。只要你能够有所贡献,没有人会注意到你的性别与肤色。

张音娉 幸遇“伯乐”的女孩

张音娉是个快乐而甜美的女孩。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是她青少年时期的梦想,没想到命运之神真的让她的努力成真。《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对纽约曼哈顿的描写,在小音娉的心灵中深深的留下了希望的种子,那就是有一天,自己能够到纽约曼哈顿的大街上漫步。

张音娉最初从事市场营销工作,不是一定要到华尔街来做一个女强人,她从来也没有想过。然而,她目前的角色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亚洲市场部总监职务,不仅实现了她的梦愿,更意外的让她成为华尔街的女强人。用张音娉的话说,这一切是机遇促成,是在她的导师扎尔瓦罗的引导下成为现实的。

2003年一次偶然的面试改变了她的人生。时任荷兰银行国际期货市场总裁的扎尔瓦罗先生正在寻找行政助理,张音娉以尝试新生活的心理来到纽约。然而一迈进华尔街,张音娉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扎尔瓦罗先生的督促下,在短时间内她努力提高英语能力,考取了金融行业的执照与证书,还参与了很多行政助理工作职能以外的项目,直到2007年成为美国纽约期交所亚洲部总监。

用张音娉的话讲,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很多机会,关键的是一旦机会来时,只有具有充分准备的人,才能真正获得机会。所以人应该永远不断学习,掌握知识技巧。说不定哪一天机会就会落到你的头上。

沈辉 有“舍”才有“得”

1990年21岁的沈辉在大学3年级时来到美国。与很多留学生一样,半工半读的生活让她取得了波士顿麻州大学的计算机系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纽约一个小型咨询公司谋到了职位。

“当时我所在的公司正在给大通银行做管理咨询服务,包括建立图片、文件管理系统等等,因为我的计算机背景,公司派我到大通银行去帮他们解决技术问题。” 两年后,该项工作基本完成,而大通银行对沈辉的工作很满意,也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其实,我当时所在的公司虽小,但是待遇、工作时间都不错,而且升职前景看好,但是权衡之下,我还是决定进入JP摩根大通。”沈辉说。取舍之后,她正式跨入了华尔街。

因为工作出色,沈辉到JP摩根大通银行3年后被提升为副总裁,工作方向也从纯粹的IT转向了商业和投资分析。沈辉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华人开始投身于华尔街的各大投资银行,在IT部门工作的也不在少数。因为计算机科学国际化的知识体系,对英语的要求相比其他部门低,华人更具优势。”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标准普尔: 五大风险产业 金融业列榜首
八月二十九日欧美财经要闻
周二晨金融简讯
周四晨金融简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