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被指借網絡掃黃清除異議網站

標籤:

【大紀元1月1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蕭洵華盛頓報導)中國政府在新年伊始的網絡掃黃行動中撒下「天羅地網」,打掉了近百家所謂「色情低俗」網站。同時,也有難與情色扯上關係的知名博克網站成為犧牲品。關注中國網絡媒體的學者擔心政府仍在藉掃黃之名,行清除異議之實;同時有學者希望通過立法手段真正實現對網絡進行有效管理。

據美國之音報導,這次由國務院新聞辦、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公安部等7個部委聯合部署的「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專項行動」較之以往「「掃黃打非」這樣的季節性運動似乎更強調由網友舉報」;而且這次行動本身只是強調掃黃,並沒有過多強調打擊除「低俗色情」之外的「非法內容」。

從官方媒體報導看,此次行動的討論重點似乎也集中在「互聯網低俗之風」上。包括新華網在內的中國網站近日登載了大量有關所謂「低俗之風」的根源的討論文章。千龍網一篇文章稱要清除低俗的根源在於網民自律;而新華網有署名文章則將低俗歸結於人性,強調對媒體進行約束。

與黃色無關的牛博網亦被關閉

官方在這波運動中撒下大網,並不時將「漏網之魚」公諸於眾。而有與情色低俗沒有關連的網站在其間被敲打、關閉的情況卻鮮有報導。

據美聯社報導,以往屢遭官方敲打的博客網站牛博網(http://www.bullog.cn)在上週五下午被關。其創辦人羅永浩對美聯社說,他當天下午曾收到來自北京有關部門的電子郵件,該郵件說他的網站有具危害性的評論,因此將被關閉。

該網站在去年中共17大期間因登載批評文章曾短時間被封。此次封網是暫時警告,還是永久關閉尚不得而知。

藉掃黃之名加強網絡監控

由於這場「運動」還在進行當中,其動作在多大程度上有別於以往,目前斷定可能為時尚早。但是香港中文大學傳播學助理教授邱林川依據《拒絕登錄:全球互聯網過濾實踐和政策》(Access Denied: The Practice and Policy of Global Internet Filtering,MIT Press, 2008)一書中有關中國網絡內容監控的分析研究,就中國的這類針對互聯網內容的運動是否是在藉掃黃之名,行加強網絡監控之實提出疑問。

他說:「北京花這麼多錢,實際上從屏蔽黃色信息來說,它的有效程度是遠遠低於其他很多國家。比如說像一些宗教國家,像沙特阿拉伯。所以真正地來說,它說是要『掃黃打非』,首先是掃黃,然後是打非。這個『非』的範圍就廣了。實際上掃黃是個大帽子。但真正對黃色信息屏蔽效果,已經有很多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並不是很有效的。」

邱林川認為,這類掃黃行動針對的並不是色情內容,而是在控制政治異議,或者更廣意義上的多元社會不同聲音的表達。

此外,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在就中國這次網絡掃黃採訪香港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全球之聲」
(Global Access)創辦人麥康瑞(Rebecca Mackinnon)時,將其與全球性的網絡內容監管聯繫在一起。麥康瑞談到發生在英國和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對一些網絡內容的有爭議的屏蔽行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對於不良信息加以屏蔽和限制時,應當由誰來對這些內容是否有害進行判定?在中國,類似掃黃打非這樣的行動所依據的標準通常非常模糊。

關鍵詞:互聯網,中國,掃黃打非,網絡掃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際特赦:Shein潛在IPO將損害倫敦證交所名聲
歐盟高層對新任領導人名單達成一致
擔心美國制裁 中國銀行暫停與俄羅斯實體合作
國際刑事法院對俄前防長和總參謀長發逮捕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