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鳳凰美麗形象與音響──笙

古音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月19日訊】笙的音色高貴、華美且豐滿,但是現代人對這個古老的樂器似乎有些遺忘了。相傳「笙」是女媧依照鳳的形象所設計發明的,正因為它的音色有如鳳鳥一般,所以「笙」的聲音常被稱做鳳鳴。

《釋名》中記載:「笙,生也。像物管地而生。以匏為之,其中空以受簧。」因此,「笙」被認為象徵萬物貫地而生。在一些文獻資料上也提到笙苗的長短不一,其實是象徵陰陽之氣,所以,笙的形制構造對應著天地之氣與陰陽五行。據說古代的人們用鐘、磬、鼓及笙等樂器演奏時,會有鳳凰隨之起舞。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由於笙斗在古代是以匏,也就是以葫蘆挖制而成,所以屬於「八音」中的匏類樂器。考古學家發現2400年前諸侯國君的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的14管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實物。西元前十五世紀,殷代甲骨文中已經有關於「和」的記載,大笙稱為「竽」,小笙稱為「和」,可見笙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

關於「竽」有這麼個故事:戰國時期的齊宣王是一位喜愛音樂的君王,他非常喜歡聽大規模「竽」的合奏,當時有一位叫南郭處士的人,窮困潦倒,無以為生,於是混在樂隊中湊人數。然而好景不常,宣王死後泯王繼位,卻喜歡聽竽的獨奏,要求個別吹奏,本來就不擅長吹竽的南郭處士,無計可施,只好落荒而逃,這件事情在當時被引為笑柄,「濫竽充數」,這四個字的典故,也就是源自於此。

笙的構造可分為笙斗、持笙、笙管等。笙斗又叫笙座,古代是以葫蘆做成的,唐代以後改用木頭,現在則是用銅合金做成的,它的作用是為了穩固和連結笙苗。持笙又名捧笙,「笙」由於外觀很像鳳翼,所以也稱為「鳳笙」,傳說它的聲響與鳳凰相似,所以也叫做「鳳鳴」。笙管或稱笙苗,是長短不一的竹管。笙苗上開有按指孔,還有出音孔。笙苗的長短依發音的高低而有不同。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笙」在宮廷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明清時期還廣泛用於民間器樂合奏和戲曲、說唱的伴奏,有方斗、圓斗、大、小等各種形制,音位排列也不盡相同。

笙在古代稱做「和」,其實「和」這個字不僅是一個別名,也代表著一種和諧、平合與包容的精神,在現代的民族樂團當中,「笙」也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它能協調各個樂器,將各種不同音色、不同個性的樂器,美妙的調和在一起。我們在待人處世上如果也能像「笙」這個樂器一樣,處處先想到別人,遇到問題找自己的錯誤,圓融別人,我想這個社會也將會到處充滿祥和,您說是嗎?

──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Derrick說,神韻的編舞一定是重量級的。他表示,中國古典舞真的是講究「圓」的,他從神韻的節目中深深的體會到這一點。他說,女子的舞蹈非常的柔美 ,「柔美比任何其他的形式都能打動人心」。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 數不清的故事,流轉在四弦之間。在這嶄新的世紀,請您來聽一首新的琵琶曲,將可蕩滌萬世愁情。
  • 神韻音樂除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配器、交響樂團的特殊編制,以及傳遞純善純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節目中,指揮陳纓還將為我們揭示另一個特點。它是什麼呢?
  • 中國傳統的宇宙觀與古希臘神話有許多相似之處,天國與人間雖相距遙遠,卻又在關鍵時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隨著大鑼聲響,看那滿天眾神,雲集在仙氣繚繞、金碧輝煌的天庭之上。創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迴響,木管與豎琴的下行音型,描繪著眾神佛隨主層層下走入凡塵之壯闊景象。他們在人間開創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與文化之黃金時期。溫婉的弦樂彷彿仕女們爾雅靈動的舞姿,振奮的鼓聲猶如男子們蒼勁的步伐,讚頌著神傳文化在人世的輝煌!
  • 第一樂章(非常熱情的快板)充滿力量和柔美,同時有著強烈的音樂對比與強度。在曲式結構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鳴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創新手法也為後來的音樂流派奠定了基礎。音樂開始立即進入的小提琴獨奏、提前寫好而非即興演奏的華彩,以及樂章間的緊密連接以致觀眾幾乎無法鼓掌⋯⋯這些對於當時的觀眾都是很新奇的體驗。
  • 第一樂章,時而高潮迭起,時而如夢似幻,極具張力的色彩變化,猶如置身一場冒險,遊歷神祕與狂喜,盡覽沉鬱與柔情,以那超然的心境,一睹絢爛的終局。此曲充滿了布拉姆斯的創作巧思,那扣人心弦的曲風與別具一格的意境,使其成為音樂長河中獨樹一幟的經典作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