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員有多少張「臉」?(上)

人氣 7
標籤:

有5個行銷專業的應屆大學生應聘到廣東一家女性內衣公司,或許受了網路上流傳的「可以把梳子賣給和尚嗎」這個創意的啟發,該公司對正式上崗前的業務員有這樣一項測試:把公司的某品牌胸罩推銷給在校的男生,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銷售任務。

第一個業務員,悄悄走訪了幾個熟悉的小師弟,都遭到了拒絕。後來靈機一動,自己掏錢買了10個胸罩,然後在規定的時間內回公司報到。

第二個業務員,拜訪了很多男生宿舍,並挨個問買不買胸罩,他的行為被很多男生斥責為「神經病!變態!」,但他仍然天天堅持,最後終於感動了一個也是讀行銷的男生,出於對校友就業艱難的同情,掏錢買了1個胸罩。

第三個業務員,反復思考了幾套推銷方案,最後決定發展一些小師弟成為銷售代表,向他們的女同學推銷產品。但因為是小師弟代銷,他們都缺乏必要的培訓,儘管小師弟們都很賣力,但總共只賣出了30個胸罩,而且大部分是賣給自己的女朋友。

第四個業務員,回到母校找到原來的班主任,說要和下幾屆學生開展一個銷售實踐的交流活動。他強調跟小師弟小師妹互動和交流可以拓寬在校生的視野,到時他還要以一個生動的推銷案例,在現場進行推銷示範。班主任覺得有道理,便默認並支持了這個小活動。由於事先安排了幾個「內線」,在幾個鐵哥們的踴躍帶領下,終於感動了很多小師弟小師妹,他們出於惺惺相惜的心理,每個人掏錢買了一個。當時一共80人在場,其中5個是「自己人」,所以該業務員一共賣出了75個胸罩。

第五個業務員,經過充分的分析之後,回到母校找到頗有商業意識的學院主任,以給在校生增加工作實踐為名,發起了一個頗有轟動效應的活動:

「你能把胸罩賣給男生嗎?——暨面對就業形勢,某國際品牌行銷專家實戰訓練專題講座!」
活動內容是:

聘請某國際品牌行銷總經理來學校舉行行銷實戰專題講座,每個在校生都可以自願參加,由於受訓場地限制,每個參加者需支付60元的活動組織費用。同時,作為培訓講座的最後一個環節——一項非常有挑戰性的實戰演練:即每位參加者負責在一個星期之內向男生推銷2個胸罩(不再收費),推銷收入作為購買入場券的補償。活動之後還將在本院舉行總結交流活動。

由於就業形式嚴峻,對於這樣一個集理論、技能以及社會實踐於一體的富有創意的項目,在學院主任的運籌帷幄下,在各班級引起了強烈反響。事後統計該活動共有600人參加,一共賣出了1000多個胸罩。公司行銷總經理也很重視這次樹立公司形象的公關事件,親自到場做了精彩演講,參加的學生對本次活動都感到非常滿意!

故事總結

上面這個故事很簡單,但是卻讓我們看到了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壓力下,會產生不同的行為,於是形成了一張張生動的臉。

所謂「芸芸眾生相」,有關臉的故事就是那麼沒有窮盡,誠如我們行銷界的業務人員,他們到底有多少張臉?

我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業務員不止一張臉!業務員至少有5張不同的臉。

第一張臉:欺騙型

第一個業務員屬於這種類型。主要特徵是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在遇到壓力時不想著如何破解存在的困難,卻第一個想到如何在工作中弄虛作假,欺騙公司和客戶,混過去再說。

這種業務員有自己的「套路」,喜歡給領導設計「畫餅充饑」的小遊戲,以換取在公司的任職時間,終極目的是騙一天混一天算一天,善於在差旅費用方面套取費用來彌補自己收入的不足。在每個公司大概都是「混」3個月或者半年的時間。很多業務新人或者企業的新員工,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當業績無法獲得突破時,在銷售任務的高壓下,也很容易淪為這種類型。

要用好這一張臉,企業自身在制訂考核目標時,不要單純以銷售業績為衡量指標,避免一些業務員承受不了銷售目標的壓力,被公司逼著去「弄虛作假」。當然,為了避免有些業務員本性如此,在選聘員工時,如果發現對方跳槽頻率較高,那就要有所警惕,可向原單位詳細瞭解其真實離職原因。對正式聘用的員工,也要事先制訂一個比較量化的、系統的業務員管理考核機制,要相信資料,不要盲目聽信一些業務員的好話和承諾。具體可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

1、重視業務員的日常管理,特別是業務過程的基礎資訊,想方設法增強在這些方面的透明度,減少業務員舞弊的機會。如記錄每天的業務聯繫電話、記錄准客戶每次的談判、建立正式合作的客戶檔案以及要記錄每次業務電話摘要等,加強對這些工作的檢查和引導,避免業務員敷衍了事。

2、重視對業務員的心理安撫。對於在業績方面無法有效突破的業務員,此時心情往往比較浮躁,幫助他們找出存在的原因,並且給予適當的指引和方法提示,是幫助他們走出困惑的重要手段。

3、重視以成就感為主要職業價值觀的培養,並且在公司內部創造這樣一種氛圍。

第二張臉:執著型

第二個業務員是一位執著型的銷售人員,腳踏實地,有一股不屈不撓的「牛勁」。缺點是不善於講究方法和技巧,業務效率低,也就形成了我們說的第二張臉。

這種業務員每次出差都會腳踏實地地去走訪市場和尋找客戶,雖然成功比率低,但還是獲得了一定的業績。遺憾的是,由於開發市場的方式太缺乏靈活性,所以整體業績還是遠遠落於人後。

他的問題主要如下 :

1、談判對象缺乏針對性。事先沒有根據自己產品的定位,有選擇性地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經銷商談判,所以談了很多個資源不適合的經銷商,浪費了一定時間。

2、介紹產品的技巧不對。不懂得如何去體現客戶關注的核心利益(如產品能跑量,可以賺錢),總是強調產品品質好,用的材料是進口的,而且按照人體工程學設計的,穿起來很舒適。這些話經銷商聽了都興趣不大,最後被經銷商一句話就打住了:「你的產品品質是好,但是價格貴,走不了多少量,所以賺不了錢!我現在沒有興趣,你去別家看看吧!」

3、談判效率低。不懂得在談判的時候如何去消除客戶接新牌子的顧慮,以及制訂一個有吸引力的產品上市計畫去煽動客戶的合作激情。客戶怕賠錢的顧慮無法消除,所以談判往往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很多剛入行的業務新人在一定時間內因為缺乏實戰經驗,往往也容易呈現這種狀態。要用好這一張臉,無論是業務員自身還是領導者,要善於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 很多剛入行的業務新人在一定時間內因為缺乏實戰經驗,往往也容易呈現這種狀態。要用好這一張臉,無論是業務員自身還是領導者,要善於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

1、加強業務技巧方面的訓練,例如說話的技巧、和客戶溝通的技巧,以及如何拜訪陌生客戶的技巧等等。

2、盡可能把開發市場的一些關鍵工作整理成「標準化」的實戰教材,用來培訓業務員。即根據成功經驗整理出很多標準程式和方法,甚至當客戶提出質疑時如何巧妙應對的標準答案,找什麼類型的經銷商,陌生城市如何去找、通過什麼方式等等。

(本文轉載自智通人才網)

相關新聞
劉明俊:如何面對組織內的衝突?
林寶雲:給社會失業人的一封信
打球的孩子 不一定要當王建民
你準備退休了嗎?小心這4個心理危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