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重視孩子性格培養勝過才貌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趙海德編譯報導)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許多澳洲父母首先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樂天派的性格,其次才是才貌技能等素質。

這項由網站所做的調查共收到300多位父母的反饋,其中有超過39%的父母希望孩子具有幽默感,約21%的人希望孩子智力超群,有差不多有16%的人希望孩子的外貌出眾,希望孩子成為歌星和畫家的父母有5.5%,接下來有2.5%的父母希望孩子有表演天賦,而只有1%的父母希望孩子有諸如超自然力一類的特別才能。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父親們往往希望孩子的體育好,其次才是聰明才智, 而四分之一的母親則更希望孩子具有吸引力,其次才是頭腦。

針對人皆有之的望子成龍之心,專家提醒為人父母者,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一定不能僅僅停留在殷切期望和諄諄之言上,而更應該按照科學規律及兒童特點,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引導孩子走正人生路,粗放式經營或者拔苗助長式的教育,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兒童心理學家格瑞哥(Michael Carr-Gregg)博士強調指出,做為家長不能先入為主地給孩子的成長道路和人生目標劃出特定的框框,例如企圖使孩子成為自己的一個翻版,或者想讓孩子去實現自己未能成就的事業,這些都是有害和行不通的。

明智的做法是,首先自己要在道德操守、處世為人,以及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做出表率,並儘量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和必要條件,至於孩子的人生道路通向何方,終歸只能由他/她自己去踏出,「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當馬牛」的古訓到今天當仍不過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近日,為應對金融危機,政府所屬的理工學院UCOL明年將提供免費課程,以幫助那些失去工作的人士,即凡是在今年9月1日以後,受公司裁員影響的人士都可以申請該校的免費教育課程。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 「為什麼要生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