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業泡沫破滅 新年前景黯淡

標籤:

【大紀元1月4日訊】(大紀元紐約綜合編譯報導)貝爾史登銀行於3月幾乎倒閉,雷曼兄弟銀行於9月宣告破產,過去這一年,不可思議的事件在美國金融業讓人意外連連。金融業的整體形象一夕遽變,幾家業界的巨擘或遭併購,或消失不見,其餘處境略佳者,亦被迫走上重整的路子。當然,大多金融股價也反應了此一動盪的衝擊。

2008年伊始,由於抵押貸款違約案件劇增,房市亦日漸惡化,許多金融機構無不卯足全力,將虧損最小化。大手筆押注抵押貸款擔保證券的貝爾史登投資銀行率先受難。

3月,由於擔憂該投資銀行已無法償債,客戶開始了擠兌。其股價–2007年6月一度達153.50美元高點–也隨即重挫。政府因而出面,安排將貝爾史登銀行以每股10美元價格,售予了摩根大通銀行。此一事件開啟了美國政府數以千億美元的銀行業紓困計劃。

信用市場的問題於夏季逐漸擴大,至9月更呈現了爆炸性的發展。那股錐心之痛擴散到了金融服務業,包括保險公司,抵押貸款公司,學生貸款與信用卡發行公司。

金融業的一敗塗地,讓人難以想像。提供房貸的機構竟然倒閉,持有大量這些貸款所擔保的證券的公司,也受累不支。道瓊金融股指數於2008年重挫了64%。道瓊整體指數大跌了40%,S&P 500指數也大跌了39%。大筆從事抵押貸款的銀行,一整年都惡夢連連。IndyMac銀行便於7月宣告倒閉。

9月,大型抵押貸款機構房地美與房利美,遭到政府接管。這二家公司的股票於2008年竟大跌了98%。

信用風險瀰漫金融業

今年初,金融業焦點在次級房貸,甚至是所有住宅貸款。而到了年底,信用風險已於金融業全面彌漫。

與保險有關的所謂「信用違約交換」商品也是問題叢生,還導致政府對大型保險機構AIG進行紓困,金額高達1500億美元。

花旗集團由於資金部位不足,亦獲了政府數百億美元的紓困。其股價今年大跌了77%。

就在雷曼兄弟銀行倒閉後幾天,美林公司也因財務問題,被售予了美國銀行。

在雷曼倒閉及美林出售之後,最初被視為體質較佳的大型投資銀行高盛與摩根士丹利,也轉型成了銀行控股公司,以求得以加入聯邦紓困計劃,包括美國財政部直接投資銀行業的7000億美元計劃。

其他金融機構,如美國運通等,也於近幾個月,轉型成了銀行控股公司。

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公布上季虧損均逾20億美元,且高盛還是1999年股票上市以來,首度出現季報虧損。高盛股價於2008年大跌了62%,摩根士丹利股價更重挫了71%。

金融業見證泡沫破裂

華爾街驚爆解雇潮,將大幅重塑美國金融業,以及抑制風險產品的數量,美國金融服務業正在見證另一場泡沫破裂,這回破裂的是金融業本身。

經歷近幾年來的瘋狂成長,規模龐大的華爾街銀行和其他企業正在削減數萬個工作,甚至整個部門,成為大蕭條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裁員,美國人對華爾街金融服務和投資的印象,可能因此隨之改觀。

裁員可能導致紐約和其他城市賴以生存的稅收乾涸,同時膨脹美國失業人口快速增加的影響力。美國十一月總計裁員五十三萬三千人,創下三十四年新高,其中有三萬兩千人來自金融服務業。

研究金融業成長週期的紐約大學金融教授菲力彭表示,「金融業沒有理由會像過去一樣成長得那麼快,產業基本面已經不再。」

他的研究模式預估金融業將萎縮到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七%,讓金融業每年減少薪資成本一千億美元,這將是華爾街自一九三三年以來遭遇的第一次經濟萎縮。

金融業萎縮的代價昂貴。紐約州審計長狄納波里曾經表示,未來兩年金融危機將導致紐約州和紐約市減少二十二.五萬個私人工作,兩地的證券業將因此少收六十五億美元的稅收。

分析師說,2008年,金融機構大多預估虧損幾何。2009年,虧損實現後,他們的疼痛可能更加劇烈。但這或許也是一劑良藥,有助金融業尋覓摸索,走出困局。(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政府公佈金融紓困計畫細節
德財長:未來十年全球經濟將由四大貨幣主導
布什七千億計劃可能暫被擱置
布什:兩黨議員將達成救金融協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