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外商「中國夢」破滅

人氣 7

【大紀元10月27日訊】(新紀元週刊記者華明綜合報道)編者按:自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發布一系列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讓外商趨之若騖,湧現一股淘金熱。然而三十年來真正賺到「一桶金」的少之又少,更常上演的卻是一幕幕悲劇和鬧劇,猶如飛蛾撲火,抵不住誘惑而跌入陷阱。時至今日,許多外商幡然醒悟,經商不只是「逐利」,還需要一個尊重產權和人權的經商環境,企業才能發達興旺。

十月一日凌晨,廣東東莞市虹權工貿公司臺灣籍經理邱永欣與湖南籍妻子李小飛,在睡夢中遭歹徒闖入捆綁,搶奪錢財後殺害,李小飛當場死亡,邱永欣送醫急救,暫無生命危險。凶手疑為公司的保全人員。

據臺灣海基會統計,過去十年,已有一百零二名臺商在大陸遭到殺害,三百二十七人失蹤,下落不明。另外遭到綁架非法禁錮的有九十六件。臺商在大陸的人身安全,令人擔憂。

港臺商人悲慘境遇

八月十三日,八名港商代表到北京上訪,在新華門前集體下跪求見溫家寶,但遭公安暴力毆打及扣押,其中,十五歲的女生陸洋意因母親陸偉萍被沒收回鄉證,第二次代母進京上訪。她說:「我們跪在地上就喊,受害港商要討公道,要見溫總理。」此前,他們到溫家寶住宅外下跪求見,又去公安部、高院、信訪局上訪無果。



十五歲的陸洋意(右二)與一班在內地經商的港人苦主,八月十一日出發往北京,到溫家寶總理寓所門前訴冤。十三日再往新華門前抗議。(受訪者提供)

陸洋意從九歲起開始隨母親上訪,她控訴北京的公安越來越囂張:「上次他們還沒有這樣對我們,現在打得我們流血。」她出發前發表一封致溫家寶的公開信說,母親在大陸做生意,遭當地政府欺騙,雖然入稟法院勝訴,但法院未執行裁決:「這樣的中國,這樣的法制!中國的黑暗面,您是真不知道,還是管不了那麼多?」

上個月,近一年前失蹤的臺商家屬黃柳紅獲得釋放。黃柳紅被控故意毀壞公司財物以及襲警,受監視居住在柳州一家招待所,七月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緩刑兩年,但直到獲釋當天,她和四個月大的兒子已被關押三百多天。同被判刑的還有她的兩名姐姐。


七個月身孕的黃柳紅(左四)及十歲女兒張維真(左五)一家十口四代進京上訪

黃柳紅因私有房產被侵占,控訴、舉報官員貪腐司法不公而走上上訪之路。在身懷六甲之際,曾多次在北京被截訪並關押軟禁。分娩後,她帶著僅一個月大的兒子繼續到北京上訪及躲避迫害。去年九月殘奧會時,在北京準備接受《紐約時報》採訪之際,遭遇地方公檢法人員截訪後失蹤。兒子也被關押三百多天,心智受到極大傷害。

這些商人隨著全球「淘金熱」來到中國大陸,卻走上了一條看不見盡頭的未知路。

全球外商「淘金熱」

八十年代初,中國大陸可謂「一窮二白」,經濟處於崩潰邊緣。毛澤東給鄧小平留下一副政治經濟爛攤子,中共當局不得已提出「改革開放」、「引進外資」的經濟政策,掀起了全世界商家爭相投資、搶占中國市場的高潮。

大批外商憑藉雄厚的資金、技術實力,在中國政府的優惠政策下,「先占市場再尋求最大利潤」。到九十年代,幾乎所有知名的跨國巨頭都湧入中國市場,並以驚人速度完成「跑馬圈地」的過程。

據商務部《二零零四年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報告》,在輕工、化工、醫藥、機械、電子等行業中,跨國公司產品已占三分之一以上市場,特別微軟在作業系統市場約占95%,Intel在CPU市場占85%。摩托羅拉、諾基亞和愛立信占移動通訊市場80%以上;大型超級市場也有80%以上被外資占據等等。

《國際融資》報道,截至零三年底,外國直接投資(FDI)已超過五千億美元,占GDP比重超過40%,大大高於發達國家。如日本的FDI只占GDP的1.1%。而在本世紀初,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零一年報告,二十年來中國GDP年均增長9.7%,外資還只占GDP
的28%。中國連年成為全球吸收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在全國進出口總值中,外商投資企業的貢獻也占55.48%,世界五百強幾乎都來華投資。而同樣是出口導向型的國家中,馬來西亞占45%、新加坡38%、墨西哥31%、韓國15%。與此同時,外資公司還占據了中國60%的進口份額。

中國經濟規模能在短短三十年內,取得傲然成績,維持高GDP增長,外國投資者功不可沒。但現在他們還在「淘金」嗎?

外商「淘金歲月」結束

從零六年起,外資企業風光不再。中國政府逐步推出「兩稅合併」、外資併購政策、以及堵絕三分之一的假外資等措施;另外,並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稅、徵收國土稅、海關徵收加工貿易保證金,加上零八年年初的勞動合同法,導致外企生產成本大幅上漲。

隨後即出現一波外資撤離潮。零七年,占中國加工貿易企業半壁江山的港企,逾萬家撤資離去。北方近百家韓資企業撤離。也有外資企業將中國生產基地搬遷至東南亞國家或印度。今年初,美國銀行、瑞士銀行等拋售中國銀行的股權,套現數十億美元;不少外資也陸續中止與中國上市公司的專案合作。

但近幾個月,外企撤資的主因不再是成本問題。隨著歐盟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衝突加劇,十月四日德國《商業日報》報道,由於中國政府運行的政策不透明和地方保護主義,歐洲企業對於在中國的業務十分擔憂,有60%的德國企業停止了他們在中國的投資計劃。

十月九日,傳媒大亨魯珀特.默多克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媒體峰會上呼籲中國應該像其它亞洲國家一樣,開放媒體市場,讓更多外國公司在中國運營。這位曾傾注全力打進中國市場、被指非常懂得向中國政府彎腰並放棄新聞原則的媒體大亨,十年後不得不承認敗北。



十月九日,傾注全力打進中國市場、非常懂得向中國政府彎腰並放棄新聞原則的媒體大亨傳媒大亨默多克不得不承認敗北。(AFP)

九月三十日,法國的達能集團與中國合資夥伴娃哈哈的長期糾紛達成協定,達能出售在中國最大的娃哈哈飲料集團51%的股權,由中資掌控。達能和娃哈哈自一九九六年以來合資運作,十年來,娃哈哈又建立了一批與達能沒有合資關係的公司。達能的名聲在中國嚴重受損,雙方互相攻擊。

分析師認為,此次大型中外合資企業的破裂,再次證明在中國經營合資企業的難度。有時合作夥伴會竊取公司機密、欺騙甚至破壞企業,而法律途徑對公司的運作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美國椅子製造商Zero1將把生產基地由中國遷回密西根州的格林威爾。創辦人瓦迪塞瑞日前表示,密西根州提供減稅優惠,美國勞工生產效率更高,加上美元貶值,縮減了中美生產成本差距。他說,很多企業沒有考慮龐大的運輸成本,尤其是必須吞下整個貨櫃都是瑕疵椅子的成本,這是後勤方面的一大惡夢。

有日資企業表示,即使違約也要撤。日本貿易振興機構還舉辦了「在華投資企業順利撤資工作研討會」,為欲撤資的企業提供法律、資訊等方面援助,有的日資企業也已經做好了撤資與違約訴訟的準備。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張育林曾表示,去年中國大陸的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家數下降27.3%,而今年初,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較上年同期下降26.23%。中國吸引外資最大省份的廣東,據統計,1至8月新簽外商直接投資專案同比下降46.4%,合同外資金額下降47.3%。

在華商人受騙 血本無歸

外商中最受打擊的是港臺及華僑商人。自八十年代以來,港臺商人北上投資蔚然成風,很多人聽信中共成本低、政策優惠的宣傳,以為到大陸投資必發大財。但二十多年下來,大陸投資竟成為這些商人的噩夢,不但血本無歸,甚至還身陷囹圄。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佘繼標曾說:「港商到深圳、東莞開廠有七萬家,但其實遠遠不止,成功的是七萬家,破產的約有一百萬家。」佘繼標表示,其中有些是受騙的,也有些是失敗的。近年來,香港商人在大陸投資受騙、投訴無門的個案日益增多。



投資中國大陸被騙的港商成立「港商內地投資權益關注組」,一起爭取自己的權益。圖為關注組部份成員今年年初上京伸冤。(大紀元資料室)

港商林惠雲一九九三年到重慶投資鋼鐵廠,但遭到合作對象重慶龍溪信用合作社以虛假合同騙去三百多萬元。十多年來,林惠雲一直在大陸打官司,很相信當地律師,但每次都輸,原來律師和法院是勾結的。她說:「這就好像一群搶匪、土匪拿著刀,把你的錢全部搶了,還說:『算你好運,因為沒有殺死你、打傷你!』」


香港一個外匯兌換銀行(AFP)

在臺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會長高為邦表示,在廣東至少有三百名臺商身陷監獄,更可悲的是,受害人家屬還擔心曝光後,被關的臺商可能永遠出不來,真是欲哭無淚。律師吳軾子指出,他至少接到數十位臺商委託在中國打官司,但從來沒有贏過,「中國是個有法不依、無法無天的國家,臺商千萬不要相信他們!」

高為邦自己在中國投資失敗受創深鉅,因而成立了「臺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他分析三十多個案例,在《投資中國,你必須知道的陷阱》一書中,列舉了臺商投資中國的十二大陷阱,諸如「假合資、真詐財」, 「假執法、真搶劫」,「白道撐腰、黑道搶劫」等。

澳大利亞華裔女商馬萍是前總理何華德在一九九六年第一次走馬上任時,親自帶到中國大陸投資的八個商人中的一個。她的家族在天津市投資了三十多億人民幣,她是家族生意的全權代表。可是,馬萍的五千萬人民幣鉅款二零零零年在中國被侵吞,她在天津遭冤獄兩年零三個月,罪名是:非法高利貸。

據原在天津市公安系統任職的刑警郝鳳軍披露,中共是有計劃的坑害臺商。臺商一入境,就受到嚴密監控。中共會一路搜集資料,也會預設陷阱。只要你聚會進行宗教活動,他們就會給你安上宗教非法的罪名。或是先給你免稅,或設色情圈套,一旦你的投資就位,就以偷稅漏稅、嫖娼等罪名抓人,讓你人財兩空。

外商受「腐敗文化」誘惑

不過,也有很多外商賺得盆缽滿金。曾在中國商界工作數年的美國商人伊森.葛特曼在撰寫的《失去新中國──美商在中國的理想與背叛》一書中說,「在商場上,中國特色代表著徹底貪污腐敗。」「若想在華成功經商必須做出許多妥協,那些不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競爭中注定要失敗。」

很多專家認為投資大陸贏家不多。根據葛特曼從美國駐華大使館商務處聽來的內線消息,如果把外商投入的所有資本(包括創業資本在內)全部算在一起,盈利的企業不超過5%。

那麼多外商企業在中國虧損,他們哪來那麼大熱情在中國投資?葛特曼在書中深刻剖析了在中國的外商們的行為及道德和倫理底線。他說,這些外商在中國不僅享有外國人的特權,而且能品嘗到很多在西方國家無法輕易得到的東西。比如大量年輕漂亮的女孩會主動送上門去;他描述了這方面的誘惑、放縱和墮落。

加拿大商人驚異中共腐敗

一位在加拿大電力材料公司工作的白人青年斯蒂文曾對中國特別嚮往,他對《新紀元》說,那裏的經濟發展、神祕的文化都深深吸引著他,甚至一度學起中文。但與中國人做生意之後,讓他連連驚愕中共的「腐敗文化」和「滲透」手段,以致完全改變了看法。

最初,斯蒂文基於濃厚的興趣,向經理極力建議到中國加工產品,經多方聯繫,中國一家工廠欣然接受,即日前來簽合同。他特意聘請一位華裔助手,準備帶中方代表到文化藝術展覽館等地遊覽,但助手小姐不同意,表示只要到唐人街、賭場就行,還要請市長參加晚宴。他覺得實在好笑,但中方非常滿意,順利簽到合同。

之後產品檢驗、下訂單、交貨,一切順利,但一年後,有客戶反應經冬天後材料變形,他趕緊調查,發現中方沒按要求做。他認為事態嚴重,立即要求中方改進,但那邊以為他想壓低價格,雙方無法談攏,最後他中斷了這樁生意。他無法理解如此不講信譽,他說:「可以講價錢,但絕不可欺騙。」

幾年後,斯蒂文成為該行業協會董事,遇到一位華商在協會裏鼓動大家去中國投資,於是他開始述說自己的教訓,希望大家不要重蹈,這位華商隨即展開惡意攻擊,大範圍的指責和威脅他,其他董事及他的老闆也開始指責他,電腦也受到攻擊,公司也來了可疑的華人,讓他驚異這位華商的人脈和手段。

斯蒂文開始到網上查看這位華商的公司,發現並沒有什麼產品,卻非常有錢。他也曾到中國考察,被請飯局、旅遊、到娛樂場所,但他是基督徒,不喜歡這些,然而他認為,不是每個加拿大商人都能抵擋住誘惑,很多人會被腐蝕。他也深信這位華商是中共的經濟間諜,並驚異中共對加拿大工業的滲透和控制的企圖。

「腐敗」案激增 美執法趨嚴

然而,通過行賄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商,一旦行賄行跡暴露,在母國可能受到法律制裁。最近,美國對華商業腐敗調查執法趨向嚴厲,今年頭三個月,依《海外反腐敗行為法》(FCPA)收繳的罰款高達十三億美元,正在調查的反腐案件增加到一百二十多起,許多涉及中國。

一個月前,加州閥門控制元件(Control Components)公司就承認,從零三年到零七年,向中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多國官員行賄六百八十五萬美元,以獲取訂單,因此觸犯了FCPA。接受調查或已經認罪交納罰款的還有西門子、朗訊科技等,控罪都包括在華行賄。

美國證監會七月稱,總部設在美國加州帕薩迪納市的艾利丹尼森公司因向中共官員送回扣、禮物以及提供觀光費用,同意交納二十萬美元罰金。艾利丹尼森公司被指責在中國和其它六十多個國家,非法賄賂以獲取訂單,此項罰款是美國證監會的民事訴訟和一個行政命令的結果。

美國斯特博特.強生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帕特里克.諾頓介紹說,美國公司不允許賭博、色情招待和觀光。不能讓中方人員到拉斯維加斯和大西洋城等地去「考察」、「培訓」,同時需要警惕中國多種形式的商業回扣,從間接付款到支付海外子女學費,不一而足。

中國灰色經商環境

對於中共媒體看好中國經濟,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在接受《新紀元》採訪時表示,普遍的看法是,中國經濟的內在資料並不好,各種指標公布後,質疑聲很大,所以對中國能否帶動全球經濟復甦已表示懷疑。而美國經濟正在復甦,尤其製造業三個月前開始好轉,雖然就業無明顯起色,但股市比最低時上升了二千多點。

何清漣說,中國過去是成本窪地,但現在不是這樣,中國的稅收增加,土地價格上升,唯一可壓縮的就是勞動力成本,但這個成本已無壓縮空間,工人沒有任何福利,勉強生存。

儘管中國政府想了很多辦法,支援股市、擴大銀行貸款、四萬億救市,但一半多流入房市,一部份流到股市,起起落落非常驚險,雖然有拉高的時候,但也是炒作的結果。

何清漣認為,中國已沒有市場潛力,中國的灰色商業環境也屢屢受到質疑。最近德國科法斯集團調查表明,中國與歐洲公司做生意中,延遲付款的現象很普遍。該集團的「交易環境等級評分」中,中國只得B級,不穩定的政治與經濟環境使得原本就很糟糕的付款行為更趨惡化。說明中國的信用差,商業環境不透明。

相比之下,印度這幾年也是「轉移資本」比較熱的地方,勞動力成本和中國差不多,但政策透明,法制相對健全。印度被評為A4級,雖然政府和經濟的惡化會影響原本就不很規律的付款行為,但拖欠發生的可能性仍在可接近水平之內。

美國AMR研究機構在零八年底的調查中發現,近期美商對在華投資抱持的心態已發生極大轉變,儘管仍有35%的廠商把勞動力成本上升列入首要考量,但更多的廠商從中國撤廠的考量已由直接成本因素轉變成無形的產品品質及知識產權因素。

誤解中國「巨大市場」

有些外資企業以為中國是個巨大市場,對此,何清漣表示,中國十三億人並不都是合格消費者,或達到西方所認為的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事實上,中國大部份家庭那點微薄收入,只夠用來維持基本溫飽,不至於餓肚子而已。

中國經濟增長流於表象,中國的普通百姓從中沒得到什麼好處。而中共政府和學者的說法叫做「內需不足」,就是國內需求不夠。國內人買不起東西。但沒有解釋為什麼買不起。

何清漣認為,買不起的原因,就是收入分配不公平。政府用各種方法保護了一小撮權貴集團,讓這些權貴集團搜刮了整個社會的大部份財富,導致這小部份人的財富過度積累,而同時,絕大部份的勞動者基本上沒有什麼購買力。

人們曾對於外資到中國投資寄予無限厚望,希望「外國資本進入中國市場,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最後促使中國政府民主化」,但是事實證明,此一理念已全部幻滅。更惡劣的是,外資透過賄賂與中國政府結盟,反而使中共的專制統治獲得新的生命力。◇
 
本文轉自【新紀元週刊】143期「專題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145/7057.ht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法庭文件:居台港商主謀傷害李柱銘黎智英
向溫家寶下跪反遭毆打 港商北京上訪遭打壓
八港商新華門下跪  抗議不成遭毆
專家預料港經濟需2年復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