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德:Social當道 Web2.0方興未艾

王正德

人氣 1

【大紀元10月27日訊】自從2004年美國 O’Reilly公司首次喊出 Web2.0概念以來,創新的網際網路應用如洪水般氾濫一發不可收拾。其中最關鍵的,當屬使用者創造內容及社交網路服務(SNS),前者諸如部落格、維基百科、影音分享網站 YouTube、網路相簿 Flickr…等為代表,後者則以即時通訊軟體、職場人脈網站 LinkedIn及臉書 Facebook最為人周知。本文簡單從社會媒體、社會網絡服務及社交遊戲三個角度探討 Web2.0目前的發展態勢。

從UGC到Social Media鄉民力量大

首先談到使用者創造內容(簡稱 UGC內容),其服務重點在於提供個人網路發表及創作的空間,如網路日誌(Blog)或相簿。由於UGC內容經常具有轉錄、分享、溝通等特質,使得資訊在網站傳遞的速度、廣度與影響力都比傳統媒體來得大。

例如流行樂天王 Michael Jackson 於今年6月驟逝,在全球主流媒體尚不及處理此則新聞時,使用者透過 Twitter等微網誌 (micro-blogging)早已將消息傳遍全世界。

如今,Youtube、Wikipedia、Twitter、MySpace、Flickr等提供UGC內容的網站,結合廣大社群的集體力量(俗稱鄉民的力量),逐漸發展成為新一代的權威媒體。例如 Amazon 網站的讀者評論或是 IMDb 網站的影迷評分,其影響力可能比紐約時報的書評或時代雜誌的影評更具權威。

Social Network Service 社交網路服務紅翻天!

相較於社群媒體,社交網路服務(簡稱SNS服務)的重點則是透過共同的活動、興趣或話題,鞏固熟人或建立陌生人彼此間的友誼。最早的社交網站僅止於交友,如美國的 Friendster網站。

然而,現今SNS和UGC的界線日趨模糊,兩種服務型態的融合愈來愈普遍。如果說 Facebook等SNS服務是提供人脈關係的串聯平台,那麼Twitter跟Plurk等微網誌(micro blogging),則是強調透過發表簡短訊息,使人脈互動更為緊密。這些SNS網站或微網誌,為使用者實現了過去 Email及即時通訊軟體都無法創造的價值-表現自我並迅速擴張人脈圈。美國知名的商業雜誌《Fast Company》更直言「Twitter的服務讓 Email變得有如油印機一樣古老!」

台灣目前比較有名的SNS服務有「奇摩交友」和「愛情公寓」等。近年來,知名的網路相簿無名小站也朝社交網站的方向轉型,會員數從2007年加入 Yahoo!奇摩的275萬人,一路飆升至今已超過650萬人,並陸續開發出各式的社交工具,如「誰來我家」、「嘀咕」、「好友連連看」、「揪團」等,讓網友打造自己的人脈交際圈。

另一個在台灣成長迅速的社交網站則是 Facebook。2009年8月 Facebook在台灣的網路到達率已達4成5,使用人數飆破280萬人,網站流量排名擠下 YouTube、Google、PChome online等知名網站,躍居第三,僅次於 Yahoo!奇摩及無名小站。

Social Game遊戲產業新巨星

除了 UGC社群媒體及SNS服務,結合社群與遊戲的社交遊戲,則是當今遊戲產業的閃耀新星。社交遊戲可以為社交網站增添樂趣,強化使用者彼此互動的熱絡關係。

目前社交遊戲主要有兩種形式,其一係與好友共同玩遊戲,其二是購買虛擬商品送給好友(如咖啡、花等)。根據美國媒體估算,專門為社群網站 Facebook及 MySpace開發遊戲的 Zynga公司,年營業額已突破1億美元。

談社交遊戲,不得不先看遊戲商 6waves為 Facebook開發的「開心農場」。據調查顯示,曾經造訪Facebook的網友中,有高達62%曾使用過開心農場。然而,這樣或許不足以形容網友瘋迷開心農場的程度。

據報導指出,由於開心農場允許網友偷偷摸摸去朋友的農場幫忙或惡搞,目前在世界各地已掀起一股「偷菜熱潮」,有許多人調鬧鐘半夜起來收割,深怕辛苦耕耘的果實被偷摘。

日前在台灣則分別發生警政署長公開要求員警同仁不得於執勤時間玩開心農場,以及私人企業員工上班瘋玩開心農場遭受雇主解僱的事件,遊戲熱度可見一斑。

除了開心農場,美國鮮花禮品零售分銷商1-800-鮮花也看準了Facebook的社群力量,於Facebook開設鮮花禮品商店的應用軟體,讓 Facebook的會員可以在虛擬平台上買花與送花。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逃犯行徑太囂張 社交網頁露行蹤
社交網站:富人上Facebook 窮人上MySpace
社會傳媒市場  前景看好
開心農場 兩岸權益差很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