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NCC:災難新聞 台媒體應扮守望角色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欣樺台北5日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官員今天在一場研討會指出,媒體報導災難新聞,應扮演守望角色,但88水災中,新聞頻道大量報導災難驚悚內容,造成民眾無謂恐慌。

NCC傳播內容處長何吉森在「從88水災經驗談NCC的角色與未來展望」研討會表示,媒體在這次災情中,未善盡查證,出現大量錯誤報導,且消費災民,大量播放嗜血、不尊重人性尊嚴的採訪情節,造成災難處理單位的困擾。

他呼籲各新聞台應以不妨礙救災為原則,正確、客觀報導災情,不強迫訪問,也儘量避免播出引起觀眾不安的畫面。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陳世敏指出,NCC應扮演多角通訊網絡的角色,確保各災難地區電訊傳播的多元化,保持通訊線路暢通,並成立災難救援專線,或指定警察廣播電台及公共電視做為官方的聯絡窗口,讓民眾排除搜尋頻道的問題,可以第一時間接收災難消息。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長林東泰表示,台灣地理環境特殊,天災頻繁,加上全球暖化,媒體應多關注環境議題,除救災新聞,平日也應著重防災新聞。另外,媒體也應發展解釋性新聞,例如新聞內容需解釋降雨量所代表的警戒意義。

林東泰也指出,媒體應去除天災畫面的迷思,這些畫面不該與收視率畫上等號,新聞頻道應啟動合作機制,而不是只播「明星災區」畫面,應協力播放不同地區災情,才能平均分配救災資源。NCC則需推動廣播普及服務,因為廣播是天災發生時最便民的通訊方式。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長游梓翔認為,雖然衝突、災難等新聞畫面比較容易引起注意,但媒體失衡報導,可能影響損害情況查證與優先順序排定。另外,媒體應避免一味的批評,災難新聞力求查證與完整,扮演協助政府、告知民眾的角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