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想成為重視生態的創業家?

小企業愛地球也能賺大錢(2)

史考特.庫尼

人氣 4
標籤:

你能成功的開創一個綠色事業,也可以把你既有的事業綠化!這不但可能,也很容易做到。有機食物、生質燃料、替代性交通工具、綠色科技、綠建築、高效能源、替代能源日受歡迎,讓許多環保人士更加樂觀。

不論你是有心創業的人士,或是經營小本生意,你不但能對環境有益,還能維持生計。綠色產業的前景令人興奮,也讓你有了圓夢的空間。比起過去,現在你更容易將自己的事業綠化,你也多了許多選擇,在經營模式里加上永續經營的考量。

但是,要做一件對的事,不論是資源回收或是改騎單車,都費時費力。再說,額外負擔的時間與精力,原本正是企業經營裡所排斥的。所以,過去以來,企業不斷設法減少本身不必要的支出與缺乏效益的事項。

永續經營 (sustainability) 就是要讓組織與資源能安然長存下去,難怪它成為華爾街目前最熱門的用語。

效益 (efficiency) 是永續經營的標誌。即便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污染產業,也可以因為節用原物料而使得財報顯得亮眼。一家每年在辦公室用電花費兩百六十萬美元的公司,只要稍做改變,安裝高效照明系統,就可把電費砍掉一半。

如果裝上太陽能電池系統,則可省下更多的電費,甚至於不用繳電費。試問,在完全不改變原有經營模式的狀態下,有哪家公司會拒絕在財務報表上多出兩百六十萬美元呢?

對此雙贏的做法,有人批評說,這只是少數案例;他們認為,比較成功的企業環保節能,其實只是因為長年以來,企業對於用水效率,以及資源與能源的無知與不理不睬 ,接著又突然對環保運動一頭熱所造成的結果罷了。

畢竟,公司能減少一半用電的次數就只有那麼幾次1。支持者則認為,我們該做的,是把經營模式投入一種全新的經濟結構,而這種結構不只是把原有的商業模式變得更為有效而已。

如果真想有個永續經營的經濟結構,企業必須開始推出綠色產品與服務。

例如,一家以完全封閉迴路 (closed-loop,以再生原料製造,使用完後又能完全再生) 的方式製造地毯的公司,當然優於生產利用塑化原料、使用後無法重新使用的地毯公司,即使後者的製造過程十分高效。

這種公司因為能源使用的效益以及資源運用,較能夠獲得矚目。然而,如果要有個能永續經營的經濟結構,前面這種公司才是,也必須是全球經濟的基礎。

樂活,(LOHAS, Life 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健康與永續生存的生活方式) 消費者2日益壯大的消費能力帶來許多的生意,而它們的關鍵商業模式就是綠色產品

這些消費者多半知識豐富,可以提供各種建議給綠色事業主3。愈來愈多的公司開始傾聽這些尖端消費群的心聲,也許是因為這類消費者有錢可花,或僅因為這是一樁好事。不管如何,環境成了贏家,因為這些消費者會以金錢來支持行動。

有心跟樂活消費群做生意的公司可以生產健康的替代品,例如傢俱、汽車與烤麵包機。他們可以提供兼顧健康的服務,而這是被因循苟且的競爭者所忽略的。這些公司是最新型的永續型經濟領先者。市場已經有這種公司了。

事實上他們無所不在,存在於每個社區及各行各業中。本書對這些永續型新事業提出綠色創業的新想法,也提供一些讓既有企業更加綠化的做法。你可以在書中找到各行各業,從餐廳、咖啡廳到生態旅遊;從住家、辦公室到個人化服務;從一般實體事業到網路事業。

歡迎加入此一嶄新且綠色的經濟體!未來的經濟趨勢必然是永續經營的型態。所有的企業,若不搶在永續經營曲線的前頭,就得冒著被甩掉的風險。

何謂綠色事業

貫穿本書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界定綠色事業?儘管近年來企業界對永續經營展現出高度興趣,但是綠色事業與傳統事業的區別並不清楚。例如沃爾瑪百貨 (Wal-Mart) 長期受到環保、人權與勞工權益人士的批評,所以大幅提升綠色形象

它的許多店面販賣有機食物、提供以有機棉為原料的衣服,並且提高能源與資源的使用效益。有些店面甚至在「能源與環境先導設計4」(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 認證上領先同業。

沃爾瑪也引進了個人永續經營專案 (personal sustainability project, PSP) 給它的一百三十萬員工,鼓勵他們做好個人的永續經營。他們使用百分之百再生能源 (或至少購買再生能源配額〔renewable energy credit〕) 並減少垃圾。

沃爾瑪只賣經過海洋管理委員會 (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MSC) 中認證為永續經營的海鮮。它也整頓當地批發商的流程,也就是說,沃爾瑪店面將引進更多源自當地的產品,減少運輸需求。它也提高運送車隊的用油效益。

富國銀行 (Wells Fargo) 是一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大型金融機構,業務遍及美西,他們也表態想成為一名優秀企業公民。富國銀行為了提高能源效益,將數棟總部大樓擴大綠化,省下了不少昂貴的冷暖空調費。

此外為了支持各種環保措施,這家銀行也承諾提撥十億美元的借款與其他資金投資風力發電場,並借出七億二千萬美元給發展能源與環境先導設計認證的建案。二○○六年十月,富國銀行成為再生能源配額的最大企業買主,足以抵銷富國所消耗能源的四十%。富國也在它的網站上鼓勵人們在裝修自家時自己動手綠化。

那麼,回到最初的問題,一家公司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算是綠色事業?真相是:永續經營是個非常難以界定清楚的概念。

以三種「綠色」清潔事業為例。第一家公司使用無毒產品幫客戶清洗住家和辦公室。這種無毒保證已足以讓多數人認定它是一家「綠色」企業。

第二家公司則更進一步,不像第一家公司向生產自然商品的店舖購買環保清洗劑,而是自己動手做清潔劑,並把它裝在可重複使用的噴水瓶內,因為這樣就省掉運送了。

第三家公司更厲害,它把服務範圍設定在一個社區內,把清潔液裝在籃內,讓清潔人員可以騎單車上門服務,連開車都不必了。很顯然,這三家公司都「當綠無愧」,儘管它們在永續經營與環境承諾的統計表上個別差異很大。因此,如何界定綠色事業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

就本書的宗旨,我認為綠色企業就是把接下來所談到的一些環保特質納入業務計劃的公司:

第一、企業的業務決策納入永續經營的原則。以上述三家綠色清潔公司為例,三家公司的共同點就是在作業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環保承諾。

有了這個焦點,我們就可以假設,當業務成長、出現新商機時,他們能夠以最綠化、同時也是最實際的方式擴大事業版圖。

第二、公司提供綠色產品與服務,不再使用非綠色的產品與服務。以巴塔哥尼亞(Patagonia) 為例,該公司生產戶外活動的服飾與設備。很早之前,這家公司就以環境保護做為經營原則,並且最早推出完全以回收寶特瓶所製成的羊毛纖維。

這家公司有個主動減少廢料的再生計劃,並盡其可能的 (在理性範圍內) 尋找新的替代與創新方案。巴塔哥尼亞的長遠目標是減少對於漂白、使用化學肥料的棉花製品以及直接利用石化原料所製造的纖維原料的需求。

提供顧客這樣的產品,等於讓人不再花錢在傳統的污染產業上,也因此形成經濟波動,促使更多的農民採取有機耕種,使更多的錢流向再生事業,減少資金流向石化工業。

第三、比同業更加綠化的事業。有機農場比傳統農場更加綠化。生產生質柴油的公司要比生產汽油的公司更加綠化。許多類似個案沒有爭議,但也有些個案看法不同。例如,你認為單車店「綠」嗎?如果是,那麼所有的單車店都「綠」嗎?

當你進入第二篇,就會發現這還要看單車店的主要行銷產品而定。如果車店主打的是衝下坡的「轟炸機」型越野單車,我會說這家車行不「綠」。

當然這類車行以相對無廢氣的方式提供顧客幾個小時的娛樂,但是,這些單車多半要靠汽車載到山邊,並由吊車將它們送到山上。

我在本書提倡的綠色事業型單車店的重心是代步的腳踏車,這類腳踏車可以讓顧客從家騎到目的地,或只是單純的不想製造廢氣。

最後一條、在作業上對環保原則做出長期承諾的企業。一九七○年代,在石油禁運與能源危機的當下與之後,幾乎所有汽車廣告都主打汽車的平均耗油量。接著在整個一九八○和一九九○年代,廣告重點變成速度、馬力、扭力以及安全裝置

現在,汽油又變貴了,汽車製造商又開始自吹他們的汽車能源效益改進了多少。甚至專賣大馬力汽車的道奇 (Dodge),最近幾年也以廣告推銷有史以來最省油的車款。

如果油價在未來幾年下跌,這些車廠是否還會持續宣傳他們在環保上的責任?一個貨真價實的綠色企業,絕不會在環保原則上妥協。

許多企業會發現這些特質全部或某幾項無法融入他們的商業模式 (當然,依照這些特質,有些企業根本就無法自認是綠色企業)。

然而,此份特質清單是一個起步,可以幫助商家與綠色消費者想出一套方式,決定他們應該開創或支持哪些事業。@待續…

摘 自 《愛地球 小企業也能賺大錢》 繁星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2009夏日童裝「綠」真諦
推動台灣生態旅遊產業 花旗十萬美金贊助
呼籲愛地球  陽明海洋文化館推節能減碳展
善盡企業責任  陽明帶頭做環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