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孩子的「明燈」還是「名燈」?!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節編譯報導)孩子是寶,是每位家長心中的璞玉,肩負著家長的期。然而,若期望過高,讓孩子做許多超出他們能力範圍之外的事,反倒適得其反,加深他們的挫折感。協助他們發掘學習過程中的樂趣與建立成就感,才是真正幫助他們。
 
曾被喻為「正向心理學界的世界級頂導人物」的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賴(Mihalyi Csikszentmihalyi)指出,適度並客觀評估孩子的能力與天賦,相當的重要。若過度高估孩子的能力,易使他們產生挫折感並喪失學習動機;可要是過於低估,也就是當學習的事物對他們來說,太過於簡單時,又會使他們感到乏味與煩躁。

最好的不一定最適合

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你無意中,已將自己的價值觀與成見加諸於孩子身上,卻忽略了他們在其它方面的真正天賦與能力。二是期望過高,太急於求成,巴不得讓孩子馬上成為十項全能。太早讓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好比擅自做主幫他們額外報名私人課程、特別個人家教及課外活動,而不是讓他們慢慢從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學習的樂趣。

欲速則不達!每個孩子的學習與發展步調不同,是急不來的。事實上,愈是自顧自的一股勁地把孩子往上推,反會愈使他們無法真正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天下父母心,每位家長都期望給孩子最好的,然而,最好的或許並不代表就是最理想的。重點在於,真正適合孩子的才是真正重要的。

幫孩子設定稍高的目標

為幫助孩子學習,契克森米哈賴提出建議,為孩子設立一個略高於他們能力的目標,有助激發其潛能,成為其進步的動力,並讓其體驗到,只要敢於嚐試,堅持不懈,就極有可能達到預期以外的目標。

而一旦孩子遭受挫折,你所表現出的回應與態度,同樣會決定著孩子日後處理問題的能力。若孩子長期處於沒成就感的處境下,會讓他們感到無能為力,最終更導致他們產生自卑感,併進階影響到他們各方面的表現。

他建議父母親,應充份瞭解孩子的能力底限,找出孩子的真正能力所在;其次,儘可能提供孩子各種可用資源,以助其學習。當然,不是每個父母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是父母親們可尋求外在資源,如孩子的教師、指導教練,或與其他家長做意見與觀點的交流、幫孩子報名適合他們參加的活動等等,同樣有助於提供他們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

契克森米哈賴並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不要把你的期望加諸到孩子身上!讓他們自己去嚐試並從中找出學習的動機與理由,並持之以恆。

二、以健全的心態看待孩子的表現!孩子學習事物的目的可以是多樣化的,如為了樂趣、學習技能,或為將來提早做準備。

三、就算孩子在某方面的表現差強人意,也無須過度感到慌張或擔憂。

四、任勞任怨幫孩子做事,不代表就是幫助他們!要做真正能對孩子產生正面效益的事。

五、充實自己的生活!父母本身也要生活得有品質,當父母親的生活過得有意義、充實且愉悅時,自然不會全然將生命中的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也避免了過度關心與干預孩子的生活。

六、正面看待孩子的表現!當家長對於孩子的努力給予正面與鼓勵的態度,並從中找出光明面時,孩子必定將會有所進步。

成功非一蹴可及,是一步一步累積起來的。契克森米哈賴並說道:「成功就好比一場馬拉松耐力賽,重要的是終點,而非起跑點。」 遵循以上建議,或許你將發現,孩子反而能成長得更快、更茁壯,並同時體驗到學習中的樂趣,快樂學習,並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爸!您別吹鬍子瞪眼,老嫌我調皮又愛發脾氣,請聽我說:這個暑假的頭一個月,是我過得最痛快的時光了,因為大舅把我們兄妹倆接到南部外公家過日子,太棒啦!再也不用到安親班混時間,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和時間,我連作夢都笑哪!......在阿公家的日子我從來沒生氣過,因為這些長輩都很疼我,從來沒人像您一樣,故意逗我,拿我開玩笑,把我的糗事一再提起,讓我忍不住發脾氣。
  • “少將兒子抱在懷裡,而是讓他隨便地爬,父母不應該是他的保護神。當兒子不慎摔倒在地時,我不會去扶起他,而是讓他自己站起來。兒子應該從這些小事 中學會獨立的能力。他應該明白,他不能永遠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 我忍不住回頭看那正在拉捲簾門的老闆娘,心中暗想:能對一個四歲小娃娃講信用的人,實在不多了。她犧牲了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為我上了一課。我的美兒,每天喝著這種善良人做的豆漿,健康的恐怕不僅僅是她的身體了!
  • 身為家長,不是在一旁像隻無頭蒼蠅一樣,嗡嗡鳴叫地干擾孩子,也不是每天殷勤地詢問孩子到底做出了什麼成績、評斷孩子的興趣有沒有未來;身為家長,你應該做的,是耐心等待、從旁協助,然後,樂觀其成。
  • 前陣子因為失業率攀升,專家紛紛展開做這方面的研討,發現參與家務分工的人,比較不會失業。
  • 「父母呼, 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是9月27日上午從庫柏蒂諾市的Monta Vista高中學校體育館傳來的琅琅聲音。 當日,來自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所屬學校的100多位學生一起讀《弟子規》﹐這是每年祭孔大典必行例事。
  • 大多數白手起家的世界富豪在教育子女的金錢觀、理財觀方面都不吝惜時間與精力,他們的理財原來是精打細算,讓子女理財獨立。
  • 做爸爸的我這回可長了學問了,學會了怎麼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其實與所有人的關係也都是這樣。只要自己敞開心扉,放開思想,多關注孩子,而不是成天忙自己的事,你時刻都有機會贏得孩子的心,與他們親密相處。這就是我們都想要的「質量時間」,當我們與孩子們在一起呆了足夠長的「數量時間」後才有這麼美妙的「質量時間」浮現出來。
  • 根據少年虞犯行為的分析,少年們之所以會逃學、離家,多半在於少年的心理都缺少一份強烈的歸屬感。他們對家庭欠缺一分貢獻的力量,甚至發出「家裡有沒有我都沒啥差別」的錯誤訊息。如果孩子能夠對家庭提出貢獻,便會在家庭中獲得滿意的位置。如此便能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和價值感。
  • 在討論孩子的習慣教育之前,我們先來說說「父母的習慣」。到目前為止,我曾遇過無數個孩子與父母親,我在這些親子關係之中,發現到很有趣的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