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救氣候 重塑地球的挑戰關鍵

標籤:

【大紀元12月1日報導】(中央社阿姆斯特丹1日美聯電)即將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召開的氣候高峰會目標在改變人類利用地球的方式,從能源的生產、住宅與城市的建設,甚至地景的塑造無所不包。它同時也計畫在過程中重新分配財富。

難怪它很難達成協議。

最近幾週以來,它的展望一度發光,但很快黯淡下來,之後又再度大放光明。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日前亞洲訪問時有關哥本哈根將無法達成最後協議的說法,讓各方期待大受打擊。但後來他又表示儘管國會扯後腿,美國仍有意在會議中作進一步的努力,這讓全球重新燃起希望。

為免會議陷入僵局,各主要國家政府雖已先後宣示將加強管制本身的溫室氣體排放,但各方仍睜大眼睛看美國的作法。

面對各國逐漸升高的不耐,美國代表團可能在會議中提出方案,承諾在未來10年內照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標準減少至少17%。這個目標數字來自一項在國會等待立法的法案。

目前已有超過英國、法國、德國、澳洲、巴西、印尼、日本與西班牙等65國的領袖表示將參加本月7日到18日的哥本哈根會議,並承諾將運用本身的影響力促使會議成功。

但成功與否是一個定義問題。兩年前開始會前磋商時,各國代表原本預期在哥本哈根簽署一個完整條約,以取代1997年明定37個工業化國家排放上限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當時美國以未對中國、印度及其他新興國家設義務拒絕簽署議定書。

這次地主國丹麥以及聯合國表示,哥本哈根會議只要對主要政治條件達成共識即可,其他如技術問題、法律文字等細節,則可留待未來半年到1年內解決。

但許多開發中國家則認為這還不夠,堅持本次會議應以訂定完整法律文件為目標。

對於設定哥本哈根目標的歧見,顯示過去200年來一方面工業大國在聚斂龐大財富的同時,向大氣層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及其他工業廢氣,另一方面許多國家卻仍在掙扎解決境內饑餓問題,所長期累積的極度不信任。

部分非洲國家新近組成的好戰集團,可能進一步困擾哥本哈根會議的磋商。這個約有50個成員的集團上月才自西班牙最後一次會前磋商中退席,指控西方國家缺乏誠意。

無論哥本哈根會議對各項議題達成何種協議,它們都必須獲得192個國家的批准。

相同於所設定減排目標將2012年失效的京都議定書,本次會議目標在設定工業化國家2020年時的減排目標。不同於京都的則是,本次會議也有意要求發展中國家提出向低碳(經濟)成長轉化的詳細計畫。至於這些計畫如何納入協議以及各國是否應為這些計畫負責等問題,目前尚無成算。

第二個頭痛問題就是錢。富裕國家究竟應出多少錢來協助貧窮國家因應氣候變化,主要新興國家是否應分擔這個全球基金,以及這些錢到底應如何分配及管理,並賦予開發中國家相同發言權等,在在是問題。專家估計,這個基金的最終規模可能高達1500億美元。

根據聯合國的評估,加總各工業化國家所宣布的2020年減排目標,將僅及減少1990年排放量的16%到23%,遠低於科學家評估所需的25%到40%。

最近幾週以來已有部分國家提高了減排目標,也有部分開發中國家承諾能源改革。日本新政府宣示將依1990年排放量減排25%、挪威承諾減排40%,而不受條約拘束的南韓也志願減排4%。

在發展中國家部分,印尼承諾控制會產生碳的森林砍伐,並減排26%。巴西表示將在2020年前減少森林砍伐面積80%。而全球最大排放者中國則表示將在2020年前達到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佔總體能源15%的目標,每個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量也將減少20%。(譯者:中央社楊超寰)

相關新聞
NASA砸巨資 委託SpaceX協助「銷毀」太空站
研究:新型油漆既能淨化空氣又能自我清潔
SpaceX發射新衛星追蹤太陽風暴 開啟新篇章
全球芯片封裝龍頭日月光:將擴大美日墨產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