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斷的緣 失散中國雙胞胎在美相聚

人氣 9

【大紀元1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恩婕編譯報導)是什麼樣的緣分將未曾謀面的兩人繫在一起?雖然從未相遇,她們卻彼此渴望,感覺緊緊相連。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日前報導了一則溫馨的故事,有一對中國雙胞胎姐妹,兒時分別被兩個美國家庭收養。6年前女孩4歲時,不認識的兩個家庭意外地發現彼此。

這個故事中,梅瑞狄斯‧格蕾斯‧瑞頓豪斯(Meredith Grace Rittenhouse)與梅瑞狄斯‧愛倫‧哈靈頓(Meredith Ellen Harrington),在雙方終於見面的那一刻起,這對姐妹就再也不讓對方離開。

一開始就感覺彼此的存在

時間回到1999年12月初的中國,廣東省江門市的冬天有點冷。一天,梅瑞狄斯‧格蕾斯的生母在將她遺棄在熱鬧的假日公園入口,離孤兒院只有一條街。12月8日,格蕾斯被江門市社會福利院送到孤兒院,身體虛弱不堪,孤兒院猜想她大概只有一週大。兩週後,另一個在附近發現的女嬰也進了孤兒院。

兩人同住在孤兒院的9個月時光中,排排睡在嬰兒床,有時被抱出來在草蓆上玩,由於年紀太小,很少有互動。由於當時兩人外貌不是很像,孤兒院根本沒理由懷疑她們是雙胞胎。然而,養父母相信,她們同被兩個保母照顧,同睡在一個房間。當她們4歲時,兩個人都能認出照片裡的保母,也記得誰比較好,誰比較壞(雖然壞保母在照片中是微笑的)。

當格蕾斯十個月大時,住在芝加哥市郊的吉米與蘇珊‧瑞頓豪斯(Jim and Susan Rittenhouse)收養了她。格蕾斯很早便開始說話,對事物充滿熱情,尤其熱愛地理,自己會畫世界各大洲地圖,還想要個地球儀。她曾經告訴托兒所老師,她在中國有一個姐妹,瑞頓豪斯夫婦以為她想要一個姐妹。3歲的格蕾斯每次被問到長大後想當什麼時,她總是回答:「想當個姊姊。」

在瑞頓豪斯夫婦領養格蕾斯的一個月前,來自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市的哈靈頓夫婦(Leigh Anne and Mike Harrington)收養了愛倫。很快的,愛倫會說話了,她要地球儀當玩具,也開始研究世界各大洲。愛倫比較安靜,有一段時期很憂鬱。她2歲時告訴父母:「我好寂寞,我希望有一個姊姊。」因此,哈靈頓夫婦又領養了一個女孩,但愛倫的憂鬱並沒有減輕。

就在瑞頓豪斯夫婦準備再領養一個孩子時,一個貼在Yahoo網站的留言引起吉米的注意,他很快確定這是來自同在江門市領養孩子的夫婦,因為當初他們曾交換過資訊,也為孩子取相同的名字。4年以後,他們在網上貼上孩子的照片,吉米覺得長得很像自己的女兒。

很快的兩家開始交換照片、分享故事。一張格蕾斯站在玩具娃娃屋前斜倚著頭的照片成了關鍵,哈靈頓認為她們倆個長得根本一模一樣,愛倫也總是那樣斜倚著頭,於是哈靈頓把照片給愛倫看,愛倫回答:「那就是我,但是我沒有那個玩具娃娃屋,也沒有那件衣服。」於此同時,瑞頓豪斯夫婦也觀察到,她們可能是姐妹。最後,DNA的測試結果證實了她們的想法。

接著,養父母告知4歲的梅瑞狄斯姐妹,她們來自同一個孤兒院,並先讓她們在電話中短暫交談,格蕾斯當時就對尚未謀面的妹妹說:「愛你」。之後,在伯明罕市一家汽車旅館的停車場,她們見到彼此的那一刻,兩人緊緊相擁,手牽著手,格蕾斯在右邊,愛倫在左邊。

雙胞胎天生互相吸引

梅瑞狄斯姐妹的故事提供雙胞胎研究中心的瑟佳爾(Nancy Segal)近乎完美的研究案例。通常,具有共同DNA的雙胞胎在同一個環境下成長,只有特殊情況下才會分開。基本上,這些案例在長大之後才會找到彼此,此時,小時候的記憶多已模糊不清,難以研究。

瑟佳爾收集了10組中國雙胞胎的領養案例,包括梅瑞狄斯姐妹。她以30組在相同環境下成長的中國雙胞胎作為控制組,觀察其智力與性格發展,如何調適收養生活?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是否會更相像?或是愈來愈不像?

然而,現行有關雙胞胎的生長環境與基因的研究中,對雙胞胎本身的了解所知甚少。曾經發表過130多篇相關論文的鮑查德博士(Thomas Bouchard)也承認,至今沒有任何線索顯示,是什麼力量將雙胞胎聯繫在一起?他回憶一對18歲男性同卵雙胞胎在初次見面時,彼此握著手,感覺非常熟悉。鮑查德說:「我幾乎認為這是一個奇蹟。」「我不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但這類事情很深奧。」

雖然這方面的研究才剛起步,瑟佳爾說,超過18個月大的失散雙胞胎首度相遇時,瞬間都感到互相吸引。他們的父母用「具磁力的」、「完全專注於彼此」、「了解對方所說的每句話」等來形容這些雙胞胎。其中,一對22個月大的同卵雙胞胎原本不太與同儕互動,但他們見面後便一同坐在桌旁,餵對方吃東西,討論每樣東西好不好吃。

瑟佳爾表示,雙胞胎鮮明且立即的連結部份來自於共同的DNA,他們認知彼此的相似之處。瑟佳爾的研究顯示,人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被與自己相像的人所吸引,而DNA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找到彼此 生命更完整

對梅瑞狄斯姐妹來說,分離是痛苦的。瑞頓豪斯夫婦在網上日誌寫道:「這是我所見過她生命中最糟糕的事。」現在女孩們10歲了,她們第一次相聚是6年前,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她們也不通電話,因為這會令彼此更傷心。格蕾斯常說她想妹妹,一天可以說到10次;愛倫也會在晚上哭著說想姐姐。當彼此的思念到達極限,雙方家庭便安排聚會。

她們也像正常的姐妹一樣會吵架,然而,姐妹相聚的時光總讓人感受到溫馨。梅瑞狄斯姐妹說,她們覺得自己更完整了。格蕾斯變得更有自信,她勇敢面對自己對狗的恐懼,因為愛倫養了5隻狗;也敢把臉放進水裡了,因為愛倫可以做到。而愛倫的憂鬱感也消失了,她說:「我覺得和姐姐很接近,因為一開始我們就在同一個孤兒院。」「我找到生命中失落的一塊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英親職機構:核心家庭數量越來越少
匈牙利拾荒兄弟獲贈遺產成富翁 
命中注定!拾荒兄弟成億萬富翁
國際志工:風雨中的擁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