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峰會:《北京草案》今天出爐

【大紀元1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達丹麥哥本哈根編譯報道)12月10日,法國第二大報《世界報》(Le Monde)報導,由該報首次公佈《北京草案》,該草案是作為發展中國家對《丹麥草案》的回應。

內容如下:

2009年12月10日,《世界報》在哥本哈根獲得了由來自新興大國的協議草案。這一草案由中國與巴西、南非、印度和蘇丹(77國集團主席)內部協商所作,與11月30日定稿。這也是對由《世界報》於12月3日提及、由《衛報》(Guardian )12月8日公佈的《丹麥草案》的答覆。

這個《北京草案》的標題是《哥本哈根協議(草案)》。草案強調了77國集團立場,但也開放與發達國家妥協的大門。這個草案堅持說,需要保持《京都議定書》內容的繼續生效,即全球溫度「不應該超過2℃」。(《京都議定書》的)計劃在附件一里列出有關國家,並對這些國家的減排量具有約束力,也為美國提出了特殊配方。

該草案拒絕有關進口碳稅,並拒絕對發展中國家的國際核查行動,但強調有必要改進國際準則。

有關融資部份,草案主張在公約條款下建立基金會,由「全球環境基金」(GEF)作為其業務運作工具。

資料:七十七國集團(摘自維基百科)

七十七國集團(Group of 77)是一個為扭轉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被動地位的經濟組織,於1964年成立。

1964年在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上發表了《77國聯合宣言》。七十七國集團不設總部、秘書處等常設機構,也沒有章程或預算,每次聯大或貿發會議前該組織都要舉行部長會議,以研究對策,統一步調。

現在77國集團的成員已有一百多個,但仍延用原名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聯合國氣候大會前夕,主辦官員表樂觀
氣候峰會隆重開幕 內容紛呈聚焦全球
氣候峰會主席海德嘉: 失敗不是選項
氣候峰會奇聞:中方發布會半數記者擋門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