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人與佛祖平等?

青松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閒來看朋友的博客,他一篇文章裏的措辭讓我十分吃驚。

朋友是位達觀、睿智的教師,我常常開玩笑說他頗像個修道人,因為他對人對事都非常超脫,給人一種不為世俗沾染的感覺。他的文章也有道理,勸人在靈魂深處要有尊嚴,因為生命與靈魂沒有貴賤之分。文章的末尾,引用一休的故事。

一休的母親在去世時,給他留下一封信,說一生修佛的心得是,「須知佛祖皆為你的僕人」。由此,朋友得出結論,「膜拜佛祖,違背了眾生平等的要義。佛祖,每一位修佛者,都只是在為眾生服務。」

看到那幾句話,心裏很不舒服。為什麼連朋友那麼脫俗的哲人都能說出膜拜佛祖是錯的話呢?佛祖的確在為眾生服務,但那絕不是佛祖的義務啊。佛祖肯眷顧小小的人,肯來到世間嘗盡萬般苦,正是源於他洪大的慈悲。佛祖在自己的世界裏那麼自在,犯得著來淌人間的渾水嗎?我們有什麼資格說佛祖與我們平等呢?

「眾生平等」的說法,大概是從佛祖的角度看吧。在神佛的眼裏,不管一個生命多好,也不管一個生命多壞,都會去珍惜救度。而從人的角度看,很難有平等一說。這世上有幾個人可以很堅定地說,「我認為總統與貧民窟的乞丐平等」?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與價值觀,別說對人,就是對衣服首飾也會劃分個上下等的。「眾生平等」四個字,只有無比寬容、無比慈悲的神佛才能做到。

膜拜神佛,是人善良本性的表現。人在神佛面前,是如此渺小、醜陋、骯髒、自私,去膜拜聖潔、崇高、慈悲的神佛,有什麼不對?存在著天與地的區別,人又怎麼能夠與神佛平等呢?想來真是有些胡扯,也許只有現代不信神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話吧。

我依然相信朋友是個不錯的人。他很善良,懂得為別人著想,在利益面前也很少去爭。但是他對神佛並沒有正確的概念。這不能完全怪朋友。生在長在一個不叫人信神佛的社會裏,先天的本性只有被慢慢埋沒吧。

有一次聊到神佛,朋友告訴我,「我是唯物主義者」。我問他,「你說的唯物主義者是什麼意思?是馬克思主義規定的那個嗎?馬克思真那麼厲害嗎?他規定個什麼道理,我們就可以不加思索去信?」朋友不說話。我想他也在反思,只是一時難以接受。

中國傳統文化中,信仰神佛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身為中國人,我們把那延續幾千年的文化與信念丟了,真是可悲的事。在目前的局面中,更需要我們每個人清醒理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向我道歉,說早上迷迷糊糊的,和我說話時「沒有熱情」。我看了,忍不住笑出聲,想他真是好男人的典範,遇到問題從來不找我的毛病,老是反思自己哪裡做得不到位。
  • 自作聰明的危險之處在於,我們根本意識不到那是錯的,還洋洋自得地以為自己比別人做得更好。
  • 所有的異想天開隨著自己慢慢長大只能拋卻。我們的世界註定是相生相剋的。人們經常說的「成敗得失」也是這樣,有「成」就有「敗」,要「得」就必然要「失」。
  • 然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們怎麼就那麼容易做欲望的俘虜?對他們而言,似乎為了暫時滿足自己的欲望,什麼都是可以犧牲的。
  • 我們八零後這代人,大多數都一直在讀書、讀書。讀到最後,也沒見有什麼改觀,反倒工作難找了,房價飛漲了,環境污染、流行病也肆虐了……好像知識並沒有改變我們的命運。
  • 為什麼那個一向舒適的小城會遇到那樣大的災難?為什麼冬天從來雪不多的地方會突然間下那麼大雪?那是不是天象的變化?是不是因為人無善念才招來老天的懲罰?
  • Monica是很豪爽的女孩子。認識她好多年,不管對什麼問題,她都會一針見血地發表幾句評論。她是這樣解釋當今社會為什麼遍地小三兒的……
  • 原諒,不是忘記。試圖忘記是徒勞的,沒有人可以忘記生命中遇到的重要的人或事。想忘記,其實是想逃避,但沒有人可以真的從生活中逃避。
  • 患難之中見真情,一起經歷過那麼多,怎麼會不關心對方呢?說反話的時候,不過是在氣話掩蓋下的關懷。
  • 人的思維總是太簡單,好像並沒有從耶穌的事情上學到太多。他們依然不明白,即使神來到人間也不會以神的形象出現,而往往看上去是平常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