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下)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

二、道心不二

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根本區別,就是突出人內在的精神超越。它要求通過內在的精神超越達到道所要求的境界。這樣就必須強調人要在生命中進行向內的精神磨練,完善道德心性修養。道德心性修養,是精神超越能否成為人達到理想境界的起點和關鍵。理想的人格、智慧的飛躍、道德的昇華,都是在內在的精神超越中實現的。

這是返本歸真之路,對儒家來說,是成為實現對社會關懷和道德義務的君子、賢人、聖人之路。對道家來說,是成為內心安寧平和,超越自我的神人、至人、真人之路。對佛家來說,是成為對人生、宇宙有深切覺醒的覺悟者:羅漢、菩薩、佛之路。

儘管三家說教不一,表現形式不同,但是他們共同存在和相互契合的前提和基礎是一致的,那就是道德心性修養,「修身養性、明心見性」是它們的共同點。因此,明朝著名佛學學者真可認為,儒、佛、道三家所不同的是名稱,相同的是「心」,是「本心」,「不昧本心」是三家共同宗旨,「直指人心」是它們心性修養的共同途徑。這樣,真可揭示了中華道德文化三家融合的根本所在:修心。

在明朝儒家大思想家王陽明看來,這個「心」是道德的心,他把它稱之為「良知」。王陽明認為「良知」這個道德心是宇宙萬物之本體,宇宙的一切都是它演化而來。孔子曰:「踐仁以知天」 ,這是說,由踐仁可上達天道。孟子提出「盡心知性知天」,是說能盡心便可知性善,能盡心知性善便可知天。《禮記》聲稱「誠者,天之道也」,是說誠信就是天道。在這裏,儒家認為「仁」、「善」、「誠」,這些倫理道德與天相通,與天道是一致的,作為宇宙本體的天可以用倫理道德來表達。

可見,道德本體論的思想早已在儒道早期時代萌發。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延續,王陽明是在承接宋朝理學所融合佛道兩家文化的基礎上,繼續沿著這條路進一步繼往開來,揭示天、地、人皆同德,皆合德,宇宙是道德的宇宙,揭示道德心是創化一切的本體,把中華的道德文化推向最高,高揚了道德本體的文化。

在王陽明看來,要了解宇宙的奧秘,達到對事物真相的認識,只須返視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小宇宙,人先天的善良本性與宇宙的本性是相通相合的,與宇宙的真理是一致的。探視這顆道德心就是探視宇宙;認識自己的本性就是認識宇宙;內視揭示自己的心,天理、宇宙、天地、萬事萬物盡在其中;一旦先天的純然之心得到恢復,那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因此,真理存在於人的先天真性裏;天道存於人心之中;道在心中求,道在心中找;修道就是修心,修心就是修道。

總而言之:道就是德,德就是道,道德一體;道就是心,心就是道,道心不二。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和根本內涵,這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迷人之處。

--轉載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有著5000年的古老文明,道家的天人合一,返本歸真,佛家的天堂地獄、善惡報應、生死輪迴,及儒家的「仁、義、禮、智、信」 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忠孝節義、師道尊嚴,這些都是普世的美德,代代相傳。傳統文化的偉大力量,幾千年來維繫了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繁榮。
  • 敦煌石窟得神諭而造,是一座神傳文化的寶藏,充滿了太多的神奇和奧秘。歷史上曾經吸引了無數的修道人和虔誠的信眾,為人類留下豐厚凝重的信仰文化和超凡脫俗的佛教藝術。
  • 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
  • (shown)中國古人認為,五行是產生自然萬物本源的五種元素,一切事物的來源都是如此,色彩也不例外,並與天道自然運行的五行法則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 (shown)琴之音韻清雅綿長,琴之文化博大精深,是古人心目中的樂器之王,現代稱之為「古琴」或「七弦琴」。
  • 古人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反映著「天人合一」的理念,它體現在各種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中國傳統服飾就是其中之一…
  • 「正」、「和」、「同」體現在正統文化和文藝、藝術的一切因素中。
  • 「德」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它和「道」字組成一個整體,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中國五千年輝煌的傳統文化只是追求一個德字,講究一個德字,不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家,它們各自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德字上。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