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楊氏老夫人

font print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清代被稱為「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詩人袁枚(西元1716-1797年),曾在他的《新齊諧》一書中,記載過一則關於他的祖母柴太夫人的外祖母楊氏老夫人的故事。

楊氏老夫人一生無子,就由她的女兒洪夫人贍養,九十七歲時去世。楊氏老夫人對佛教中的佛法非常虔誠,非常精進,她在她所居住的閣樓上一有時間就虔誠的唸經拜佛,決不願浪費一丁點時間,為此整整三十年都沒有下過樓。而且她非常的慈善,一聽到樓下有人鞭笞奴婢,便焦急彷徨的不願進食,凡有奴婢上樓伺候她的,她必要與其一同分享晚輩供養她的食物。

楊氏老夫人九十歲以後拜佛時,每次叩拜佛像,便見到佛像也起身向她答拜。楊氏老夫人見此景象便非常震驚惶恐,認為自己何德何能竟讓覺者向她答拜,便更加用心的敬拜,只是從此她每次敬拜佛像時必拉上自己的外孫女,也就是當時年幼的柴太夫人,與她一同拜佛。楊氏老夫人常對她說:因為有你與我一同拜佛的緣故,佛像就不起身向我答拜了。

楊氏老夫人離世前,曾要婢女打水為她洗腳,婢女端來平時洗腳用的木盆為她打水,楊氏老夫人則說:不可,我此去將踏蓮花,你把浴面的銅盆拿來盛水為我洗腳吧。洗腳完畢後,不一會兒大家突然就聞到有一股好像檀香一樣的異香在空氣中繚繞,這時楊氏老夫人就盤腿端坐著辭世了。她辭世後三日,那一股異香才漸漸散去。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9/1/30/57487.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寅 失明 刺史 隱士
    唐朝壽州刺史張士平夫婦,中年以後都患了眼疾,不久便看不見東西。到處求醫問藥,並且請術士施行法術,都毫無結果。張士平夫婦只好隱居到別墅,閉門思過,專心致志的繼續修行,向上蒼禱告,祈求神靈保佑。過了許多年,家業日漸凋敝,但他們的修行求道之心,精誠不減。
  • 唐德宗貞元進士李翱,去世後謚號為「文」。因此後人尊稱他為李文公。李翱生前由於得罪了宰相李逢吉,從中央的尚書省,被貶到邊遠的廬州當刺史。李翔生性偏激而耿直,從來不相信鬼神之事。當時有一個外地人李處士,住在廬州郡,他自稱懂得神仙的語言,能與神鬼溝通,所以,很多事都被他的預言說中了,全郡的人對他無不尊敬,就如同事奉神明一般。
  • 由吾道榮,琅邪人。年輕時喜好道術,和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互相聯絡到長白山、泰山潛心隱居,都通曉了道術。於是在鄒、魯之間遊歷,學習儒學。聽說晉陽某人,很精通法術,就去尋找他...
  • 孟獲收拾了最後一些金銀珠寶,跑到西南方會使魔法的木鹿大王那兒求援。木鹿大王就袒露著肚皮,騎著大白象,來到蜀軍的營地前。他手裡的鈴“唧鈴”一搖,霎時一陣大風刮得沙石滿天,再搖鈴,又變出滿山遍野的野獸、毒蛇,嚇得諸葛亮的士兵不敢出營。
  • 唐憲宗時宰相李蕃,其在任時知無不言,言而敢諫,深受皇帝器重。
  • 漢朝時,東海郡有一個孝順媳婦,侍奉婆婆恭敬謹慎。婆婆說:「媳婦伺候我很勤苦,我已經老了,何必吝惜殘年,長久地拖累年輕媳婦呢?」於是她懸樑自盡了。她的女兒告到官府說:「這個婦人殺了我母親。」官府拘捕了孝婦,嚴刑拷打,凶狠毒辣。孝婦忍受不住酷刑的苦楚,被迫承認了被誣陷的罪名。當時於公任獄吏,他說:「這個婦人侍奉婆婆十幾年,因為孝順而名揚天下,她不會殺害婆婆。」太守不聽。於公與他爭辨不成,抱著獄詞,痛哭著離開了官府。
  • 李密等盜賊發動暴亂的時候,睦彥通是武牢城的縣宰。武牢城中的壞人要殺了他,來響應李密的暴亂。睦彥通偶然聽到了消息,就跑出城外,投奔他鄉。
  • 從前,秦國有一個叫尊盧沙的人,好說假話、大話、空話,並且處在這種情況下還對自己深信不疑。秦國人嘲笑他,尊盧沙說:「不要嘲笑我,我將要向楚王陳說統治國家的方法。」於是,飄飄然地向南方的楚國走去。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