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土地的變遷(17)

呂合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立冬回到小湖﹐正好趕上秋收﹐今年又是個大豐收。在立冬外出期間﹐小湖出現很大變化﹐首先是李子業承包了大湖供銷社﹐這原來是人人羨慕的單位﹐現在不行了。其次﹐糧店關門了﹐沒有人來這裡買賣糧食。再有以王國為首成立建築隊﹐外出承包工程﹐一下走了二十幾人。王國是個泥水匠﹐平時誰家蓋房﹑砌牆﹐都找他幫忙。

大湖公社改名為大湖鄉﹐書記是張揚﹐鄉長是李起飛﹐遊藝是人大主任。鄉裡計劃重建關帝廟﹑修建小湖渡假村﹐湖邊改建淺水沙灘。形成遊泳﹑遊湖﹑劃船﹑美食﹑遊覽﹑住宿一條龍。

小湖村由馬立行任村長﹐立政說支書。由於收入增加﹐蓋房子成了時尚﹐以前是隊裡批地基﹐現在要買地基﹐李白生很是想不通。

「村長﹐我蓋房子為什麼要買地基﹖地到底是誰的﹐是村長的嗎﹗還是鄉政府的。兩個月前蓋房﹐就可批地基﹐現在就要錢合理嗎﹖」

「白生哥﹐土地是集體的。為了控制亂占地﹐上面規定地基要收費。不是針對你﹐每人以後都收費。不僅我們村這樣﹐村村都如此﹐全國都如此。你正好趕上收費﹐誰也沒有辦法。」立行耐心解釋著。

「既然你說土地是集體的﹐也有我的分﹐制定收費規定﹐為什麼沒有徵求我的意見呢﹖」

「不光沒有徵求你的意見﹐也沒有徵求我的意見﹐也沒有徵求所有農民的意見﹐完全是中央的規定﹗有意見也沒有用嗎﹖」

「收的錢給誰﹐是不是大家都有分﹖」

「地基費歸村委會所有﹐不分給大家﹐可以為全村辦集體福利。」

「收的錢﹐不會叫你們村幹部大吃大喝吧﹗」

「不會的﹐主要用來修路呀﹐村幹部補助﹐村中必要的招待等﹗」

「還不是供村幹部吃喝﹗看來這個錢我是不能交。」

他們的談話﹐沒有結果。立行向立政回報情況﹐立政以找白生談話。

「白生不要太死心眼﹐上面文件能頂的住嗎﹖」

「不是硬頂﹐我就是想不通﹐為什麼農民的地﹐農民用還要錢﹖」

「是講不通﹐從土改到公社﹐從五八年到『文革』。講不通的事﹐何止這一件。不是有人硬頂過嗎﹗結果是什麼﹐你不會忘吧﹖」白生聽他的話﹐半天沒有反應﹐最後說「你說的話﹐我懂了﹐錢我交﹐能不能少交點﹖」

「錢不能少交﹐可以給你地方好點﹐稍微大一點﹐就行了﹗」

「好吧﹗」白生同意交錢﹐土地已經悄悄變成了商品。

秋收過後﹐立群夫婦到女兒秀秀家去了。省城變化很大﹐公路又寬又平﹐立交橋縱橫交錯﹐找不著方向。學校也在擴建﹐占了不少農田﹐農民不滿意補償條件﹐三天兩頭有不少人堵在校門口。今天來了三十幾人﹐站在校門口﹐要進學校﹐門崗不讓進﹐吵吵嚷嚷互不相讓。立群站在旁邊看熱鬧﹐一個大個農民衝著門衛說。

「我們找校領導﹐要求兌現土地買賣合同﹐為什麼不讓進呀﹖」

「不是不讓你們進﹐學校有規定﹐凡是找校領導﹐必須有預約﹐沒有預約不能進﹗你們可以給校辦打電話﹐他們允許了就能進。」門衛耐心解釋。

「不是不打電話﹐每次打電話﹐他們總說領導沒時間。等了兩個多月﹐還是沒有時間﹐你說我們咋辦﹖」

「沒有上面批准﹐我們不敢放你們進去。你們進去了﹐我們就沒有飯碗了﹗你們說我們該咋辦﹖」門衛也有道理﹐立群搞不清事情的原尾﹐就問身邊一位老人﹐你們找校領導幹什麼﹗

「你是外鄉人吧﹐學校把我們坑苦了﹐學校擴建﹐買了我們的地﹐說好給我們辦社保﹐安排年輕人的工作。一年過去了﹐即沒有社保﹐也沒有安排幾個人的工作。

農民沒有地﹐就沒有了活路﹐心裡就發慌﹐賣地的錢﹐花一個少一個。不找他們咋辦﹐我們咋活﹖兒孫們咋活﹖」

「你們為什麼不去找政府幫助解決﹖」

「怎麼沒找﹗他們這個部門推那個部門﹐那個部門又推回這個部門﹐部門也多﹐到底找誰﹐搞不清楚﹖」

「那就找最大的頭﹗」

「大頭不好見﹐首先得預約﹐見到後﹐聽我們講完。打個電話叫來辦公室頭頭﹐把我們領走﹐主任先聽回報。又打電話叫來一個部門的頭頭﹐聽完我們的來意﹐就一個一個部門推。最後說找學校研究解決﹐這不一年多了﹐也沒有答覆﹗」

「學校總得有個說法吧﹖」

「學校說進入社保﹐當時社保局同意﹐沒有說入保拿錢的問題。現在要學校拿錢入保﹐學校沒有錢。兩家扯起沒完﹗」立群很同情農民。回家與秀秀談起﹐也認為學校不對。

「不是學校不對﹐擴建學校是省裡決定。不給農民社保﹐就不能買地﹐當然無法擴校。社保局不能硬抗著﹐就玩了個花招﹐表面答應。既不得罪省長﹐又不想自己出錢。實際上要學校出錢也是假的﹐最後還要省裡出錢﹐農民鬧的越大﹐問題解決越快。」秀秀解釋道。

「你說農民的事能有結果﹐那太好了﹗」

「我看是這樣﹐因為合同寫得清楚。入保問題必須解決﹐學校肯定沒錢﹐社保局也沒有這筆錢﹐不是省裡出錢誰出錢﹖」

「省裡趕快給﹐不就完了﹗」

「省裡目前也沒有這筆錢﹐到了非得解決不行時﹐只好拆東牆補西牆。」

「這樣苦等著﹐害苦農民兄弟了﹗」

「這樣的事情很多﹐打的﹑罵的﹑上訪﹑靜坐﹑堵馬路﹐上弔自殺應有盡有。很多人因為這事抓進監獄﹐判了刑。在省城﹐這不是新鮮事。」

「聽農民說倒閉廠的工人﹐拿不到養老金﹐在省委門前靜坐﹐與警察發生糾紛。打傷不少人﹐抓走十幾個人﹗」

「那是一個很大的企業﹐煉銅的工廠﹐有職工二千多人﹐省裡著名企業。現在越來越虧損﹐倒閉後﹐低價賣給一位港商。企業處理在職工人花去不少錢﹐沒有能力處理退休職工。社保局不管﹐工廠沒有給職工買保險。現在買﹐錢太多﹐不買﹐退休職工以後沒法生活﹐沒有辦法到省委靜坐。一位老工人﹐對圍著警察說了些不好聽的話﹐警察推了老人一下﹐引起工人們的不滿。五六個老工人﹐一起圍著這個警察﹐連罵帶推。周圍警察趕來解圍﹐看熱鬧的子弟和群眾與警察發生廝打﹐雙方都有受傷﹐半個小時才平靜下來。事後抓了十幾個子弟群眾﹐至今省城內﹐存在不同看法﹗」

「警察推人就不處理﹖」

「至今沒有處理﹐工人們提出訴訟﹐法院也沒有開庭﹗」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現在人們都怎麼了﹐發瘋了﹗說的都是些瘋話﹐一句真話都沒有。」散會後﹐廣東和立群走在一起﹐邊走邊說。

    「不是他們瘋了﹐是這裡瘋了﹗」立群用手指指天說。

  • 五九年秋季﹐地裡莊稼長勢格外喜人﹐肯定是個豐收年。秋收馬上要開始﹐小湖的人們都在殷切盼望著﹐挖水渠的三十六名勞力能早點回來。可是﹐盼來的卻是公社的通知。還要再調走四十名勞力﹐去支援鋼鐵大躍進。胡州又來到小湖﹐在動員會上他說道。
  • 「這怎麼行啊﹗得趕緊分到各戶入窖。」村中老人向二孩建議。

    「不能分﹐公社不讓分。以後吃食堂﹐要集中保管。現在人手不夠﹐收都收不完﹐那有人進行保管。」二孩說出自己的苦衷。


  • 「我們隊從七月十日開始吃食堂﹐到現在已經半年。由於秋收減產﹐加上吃飯不定量﹐猛吃亂糟塌﹐浪費嚴重。現在已經沒有糧食了。沒有辦法﹐求你們幫幫忙。」剛剛到了60年1月份﹐東柳隊隊長柳木林﹐來找立政借糧。
  • 「我是從來沒有向你要過東西﹐這次不行了﹐過不去了。你姐一家四口﹐實在走頭無路﹐到了我家。我不能見死不救﹐只好收留他們﹐二人的飯六人吃﹐怎麼行。你再困難﹐也得支援一些。」爸爸說完﹐立夏一聲不響﹐坐在那裡。
  • 剛剛平靜了一年﹐人們剛剛有了頓飽飯吃﹐醞釀災難的六四年﹐就匆匆而來。報紙開始批判「三自一包」﹐否定土地承包。批判「海瑞罷官」﹐說有人為彭德懷翻案。開始與蘇聯展開論戰﹐批判修正主義。
  • 到了六六年的秋收﹑秋種。由於派鬥緊張﹐在派的人沒有參加秋收。小湖仍然暗暗維持著承包地﹐而其他隊還是統耕統收。因為人員緊張﹐秋收﹑秋種也是應付著進行。
  • 「你們為什麼抓人﹖他開會發言﹐就是有錯也不能抓人﹗」小湖群眾因為李子義被抓﹐有二十幾人到公社講理。

    「他破壞大批判﹐攪亂會場。」黃金華解釋著。本來抓人是為了「殺雞給猴看」﹐不想會鬧出這麼大動靜。

  • 新年過後﹐所謂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等牛鬼蛇神走進「牛棚」﹐就是接受工農再教育﹐下鄉勞動改造。緊接著﹐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敲鑼打鼓奔向新疆﹑東北﹑雲南等邊遠地區。胡州回到小湖接受改造﹐他沒有了昔日的蠻橫﹐見人總是點頭哈腰。群眾看到胡州落魄樣子﹐又覺得很可憐。
  • 取消了糧﹑油﹑糖﹑布﹑肉五大票證﹐已經習慣使用票證的中國人﹐還有點不習慣。第一疑問是﹕「這是真的麼﹖」﹐害怕又一次上了「說大話的當」。倒霉的還是老百姓﹐悄悄地留著後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