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土地的变迁(9)

吕合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这怎么行啊﹗得赶紧分到各户入窖。”村中老人向二孩建议。

“不能分﹐公社不让分。以后吃食堂﹐要集中保管。现在人手不够﹐收都收不完﹐那有人进行保管。”二孩说出自己的苦衷。

“这不是小事﹐你赶快向公社反应。”

“早说过了﹐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尽快收回﹐尽量减少损失吧。”

秋收还在进行﹐二孩就请来几位老人﹐商量办食堂办法。

“这是开天劈地头一回的事情﹐我活了六十多岁﹐没有见过﹐也没听说过。”李子义首先发表感慨。

“是啊﹗怎么办﹐千头万绪﹐真是难啊。”木匠随和着。

“公社下了死令﹐食堂非办不行﹐我们村还办晚了。正因为难﹐才请几位老人﹐拿个主意。”二孩说出实情﹐“不是能不能办﹐是怎么办的事。你们见识的多﹐知道事情多。商量一下﹐谁做饭﹐谁找家伙。在那做﹐在那吃﹐怎么定量。饭还好做﹐菜就更难做﹐更难分。”

今天是十月九日﹐也是小湖吃食堂的第一天﹐主食是包米面饼子。十五岁以上每人两个﹐以下每人一个﹐三岁以下每人半个。杀了一口猪﹐菜是白菜猪肉烩粉条。队伍排的很长﹐每人拿个碗。很新鲜﹐嘻嘻哈哈闹个不停。

“我的菜里肉太少﹗”二愣子叫到。

“我的饼太小﹐为什么﹖我要大的。”二孩妈哭着喊着要换饼子。

“你看不都一样大吗﹖”伙管员解释说。

“你看二愣子的饼﹐比我的大多了。”确实不一样大。

“就一个大的﹐叫二愣拿去了﹐不信你挑。”二孩妈果真检了两个大的﹐走了。后面的人都要选﹐大家一哄而上﹐都围上来﹐把一筐饼子全抢光。有的拿了五个﹐有的拿了四个﹐有的人没抢到饼子﹐就去抢菜﹐完全乱了套﹐菜洒了一地。很多人即没有饼子﹐又没有菜。又吵又闹﹐连哭代骂﹐二孩没有主张。公社连夜将立政和有斋调回﹐二孩与赖子去了工地。

“怎么办呢﹗”立政问有斋?

“我看首先是把吃饭安排好﹐明天早上吃饭分批﹐三个队分开吃。”有斋说道。

“以后怎么办﹖”立政又问了一句。

“找几个老人研究一下。”有斋和立政马上找来马木匠﹑李子义等﹐他们还是一致反对吃食堂。

“吃食堂确实是个新事﹐有很多困难。这不是我们一个队的事﹐全国都是一样。我们不吃食堂﹐公社﹑县里都不同意﹐其他队七月就办了﹐所以必须办。你们想法能理解﹐不是我们想不想办的事﹐而是怎么办的事。即能使上面通过﹐又能尽量使大家满意或理解。”立政讲明利害。

“能不能将一个食堂﹐变成三个食堂。食堂越小越好办﹐越好管理。”有斋想出一个方法。

“我看不如办成九个食堂﹐每个队三个﹐每个食堂七﹑八户。粮食统一分配﹐统一管理。”马木匠作了补充。

“我看也行﹐反正是吃食堂了﹐如果没有更好办法﹐就这样定。”立政也同意办成小食堂。

“可以﹐可以﹗就这样定吧。”大家随和着。

“还有一个事﹐就是收各家的铁器的事﹐也是个死命令﹗”立政说道。

“一个农户有什么铁器﹐听说大湖﹐将各家锅铲刀壶盆等﹐都收走。引起很多意见﹐造成生活的困难。连口热水都喝不了﹐骂声连天。有人借故﹐将队干部都给打了。”李子义谈了他的听到的事情。

“都收走﹐是不行﹐不收也不行﹐是支持钢铁大跃进大事。能不能收一部分﹐该留的还是留下。”有斋谈出了折中方案。

“明天开个动员会﹐各家旧的﹑坏的﹑用不着的﹐收集起来。不用再藏了﹐各户翻箱倒柜﹐当个大事办。对公社有个交待﹐各家也能满意。”立政说出自己的办法﹐大伙表示同意。全村对于收铁很支持﹐两天收集二百五十斤废铁。

公社办了个小炼铁炉﹐根本没炼出过铁﹐只是将废铁器熔化了﹐就向县里报了捷。小湖的废铁﹐又使炼铁炉冒了两天烟。

“老姐姐﹐这食堂吃的没滋没味﹐原来吃煎饼﹐现在吃饼子。不好吃不说﹐不一会就饿了。连个混汤热水也没有﹐这日子可怎么过啊﹗”二孩娘到马王氏家串门﹐谈了吃食堂的事。

“我也早就想吃煎饼了﹐不如向食堂借十斤包米﹐我们磨糊子摊煎饼吃﹐你看行吧。”马王氏提出了大胆的想法。

“行﹐怎么不行﹐明天早上我们一起去。”二孩娘完全赞成。

第二天早上﹐她俩找到立政﹐要借粮磨煎饼。

“你们等一下﹐我们研究研究﹐好吗﹖”立政愣了一下说。

“行﹐你们得快点。”她们有点着急﹐立政马上召开会议。

“这个想法好﹐大家都有这个意思。吃饼子又费﹐又不习惯﹐就改成吃煎饼。”有斋也很同意这个想法。

“用粮食换煎饼或者定点加工煎饼﹗”马木匠显然很高兴。

“还是用粮食换煎饼省事﹐谁愿意加工都行。”立政说。

这个做法得到大伙的支持﹐小湖群众情绪稳定下来。其实有的食堂﹐只是分煎饼﹐菜呀﹐粥呀都是自己做。立政与有斋闲时到各处看了看﹐秋收很不像样﹐也没有结束﹐秋种根本没有进行﹐他们边走边说。

“赶快组织二次秋收﹐把包米干﹑包米棒﹑地瓜收回。立即进行抢耕抢种﹐再晚就不行了。”立政说。

“最近从工地跑回的很多人﹐劳力不是问题﹐就各队队长没有回来。”有斋说出了困难。

“好办﹐偷偷通知﹐叫他们立即回来﹗明天就回来。”立政下了决心。

“李树你们耕种有困难么﹗”有斋到二队﹐看到满头大汗李树。

“困难很多﹐好在工地上的人﹐都偷跑回来了﹐工地没有饭吃﹐都跑光了。”李树很高兴﹐“现在耕种晚了点﹐还行﹐再晚十天就彻底玩完。”

“立奇你没饿瘦﹐人都回来么﹗”立政开玩笑地问立奇。

“还没瘦﹐肠子都饿细了﹐一天四个窝窝头﹐能不瘦吗﹖挺过来了。队里的人大部分都回来了﹐都在忙着耕种﹐再晚一步﹐来年就好看了。”立奇回答。

经过二十几天忙活﹐秋耕秋种基本完成。并且收回包米三百五十斤﹐收回地瓜三千五百斤。虽然有些损坏﹐但是还能吃。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就是六零年。这是中国人不能忘怀的年代﹐是谎言变成苦难﹑吹牛变成饥饿的年代。(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湖村今天很热闹﹐因为马家三兄弟在分家。老大永广﹐为人诚实﹐干活不太下力﹐外号“懒包”。老二永恒﹐心眼多﹐遇事好占小便宜﹐大家叫他“鬼子精”。老三永远﹐老实可靠﹐能吃苦﹐外号“三抠”﹐三抠叫的很响了﹐真名反而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的父亲叫木和﹐为人忠厚﹐日子过得还行﹐有十几亩地﹐一家还算和气﹐三月前老人去世了。
  • 工作组到了李歪家﹐李歪家有五口人﹐没有一拢地﹐是村里最穷的人家。长年在三抠家打工﹐靠着拾点庄稼﹑挖些野菜﹑亲朋接济为生。荒年时﹐难免要饭。

    工作组进门后﹐刚说出﹕“穷人被富人剥削才穷的﹐我们要联合起来﹐向富人要粮﹑要地。要……”

  • 立夏离家已经六年﹐当初想去东北﹐走到滕县又饿又累﹐走不动了。正好有招兵的﹐他们就报了名。由于立夏认识几个字﹐留在团部当收发员。因为他能吃苦﹐做事勤快﹐很快就当了干事﹐现在是副连长。他一直没走远﹐在莱芜﹑平邑一带活动﹐现在就在县“土改办”任副主任。他家的事﹐他一清二楚。
  • 工作组撤走之前﹐指定李二孩是小湖村村长﹐二孩家有四口人。他老婆有点发呆﹐说话不利落﹐有一个三岁的儿子﹐老娘帮忙些家务。土改斗争会后﹐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说不准”﹐立政是支书。大毛头、二赖子都是党员﹐村中大小事由他们说了算。
  • “表哥你把时局看透了﹐把会议精神领会透了﹐我从小干活不行﹐现在地多了﹐我也管不了。所以﹐我只能到合作社里混了﹗”有斋也不是不同意﹐就是想听听大学的意见。
  • 立政说﹕“合作社是个新事﹐大家没有经验﹐管理也跟不上。退社不是小事﹐要区里批准﹗”

    退社不成﹐要求重新改选队长。二队改选李树为队长﹐二赖子当了饲养员。

    春节快到了﹐人们都在制办年货。村里来了两个带枪的人﹐把李四铁带走了﹐人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 “现在人们都怎么了﹐发疯了﹗说的都是些疯话﹐一句真话都没有。”散会后﹐广东和立群走在一起﹐边走边说。

    “不是他们疯了﹐是这里疯了﹗”立群用手指指天说。

  • 五九年秋季﹐地里庄稼长势格外喜人﹐肯定是个丰收年。秋收马上要开始﹐小湖的人们都在殷切盼望着﹐挖水渠的三十六名劳力能早点回来。可是﹐盼来的却是公社的通知。还要再调走四十名劳力﹐去支援钢铁大跃进。胡州又来到小湖﹐在动员会上他说道。
  • 滔滔万里水奔腾 舟过千山浪几重 青史风云逐浪去 山水依旧望月明
  • 我们信仰上帝 创世主与我同在 祢的慈悲浩荡 我们将自由永远 当道路崎岖不平时 当路漫漫还很远时 我会唱祢的歌 信念更坚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