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調查:精神病患最盼藥物助重返社會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23日電)台灣有超過10萬名的精神分裂症病友,大部分在年輕時發病而中斷了學業或工作。一項調查指出,病患和家屬希望藥物達到的治療效果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可以工作或上學」。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最近針對病友和家屬的「藥物治療期望和社會功能需求」調查中發現,病友和家屬希望藥物達到的治療效果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可以工作或上學」,如果藥物治療可以提高社會功能,超過9成的病患和家屬都表示願意持續接受藥物治療。

調查計劃主持人滕西華表示,這項調查是去年12月針對北、高、嘉義等縣市康復之友聯盟的會員病患及家屬,完成了約計300人的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近9成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和親友同住,且近7成沒有工作或就學,家庭的負擔由此可見。對目前的藥物有2成的病人不滿意,而病患認為藥物的副作用對生活的影響除了感到「不舒服」和「影響生活作息」外,再來就是「無法繼續工作」和「影響人際交往」。

滕西華表示,調查中發現病患對藥物的期待不僅止於疾病或症狀的穩定,像是問到病人和家屬願意接受藥物治療的動機時,「可以工作」都排名前3名之列,僅次於症狀改善和情緒穩定等基本治療效益。

這項調查同時發現一項值得醫病共同關心的議題,分析結果顯示醫師若有關心病患的社會參與情形,包括人際關係、工作及就學,病患的社會功能會比醫師僅關心服藥情況和症狀者高。雖然醫師的關心有利於病患的社會功能,但調查也發現,家屬的經驗上反映醫師關心病患社會參與的比例較低。

精神病友是否能重返社會,除了社會大眾的接納之外,滕西華認為,也需要精神科醫師對病友的社會功能重建給予更多的重視,選擇適當的藥物幫助病友,不僅控制症狀,更能回復人際互動、工作等社會功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