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向戈揚學習甚麼?

林保華

人氣 13
標籤: ,

【大紀元2月6日訊】戈揚大姐沒有能夠跨到牛年,在鼠年尾的一月十七日深夜病逝紐約。雖然如此,與她同輩的,被稱為中國著名的四大女記者的其他三位元比較,最”牛”的還是她,而且比其他三位要”牛”許多。

戈揚與其他三位,都曾經在國統區的媒體中任職,以地下黨的身份從事統戰工作,為瓦解國民黨做過貢獻。這三位是楊剛、彭子岡、浦熙修。

楊剛(1905—1957),中共建國後的50年代擔任中宣部國際宣傳處處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

彭子岡(1914—1988),1954年擔任《旅行家》雜誌主編,80年代擔任中國新聞社名譽理事、中華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

浦熙修(1910—1970),50年代擔任上海《文匯報》副總編輯。

她們的事業基本上都在50年代中期以後就停止了,有的還活不到60年代、70年代。戈揚以94歲高齡去世,比起其他三個,還不”牛”嗎?

她們的共同特點,都在1957年的反右派中翻跟鬥:楊剛因為遺失一份黨內重要文件,壓力太大,還沒有劃右派就自殺身亡;其他三位都沒有逃脫毛澤東與鄧小平的魔爪而被劃為右派。但只有戈揚一個人,看到毛澤東與鄧小平翹辮子,她在叢中笑。也只有戈揚,在80年代”官復原職”,再度擔任《新觀察》總編輯,為改革開放鼓與呼。當然,好景不長,《新觀察》仍然被鄧小平扼殺,戈揚流亡海外。

50年代初我在印尼就看《新觀察》,可見中共透過媒體進行統戰的 黑手伸得多長。當時我很喜歡看”革命章回小說”,”新兒女英雄傳”與”呂梁英雄傳”是代表。也正是《新觀察》刊出”新兒女英雄傳”作者孔厥、袁靜夫妻中的孔厥背著袁靜”亂搞男女關係”,當時在中共的統戰下,我對由特殊材料製成的共產黨有聖人般的崇拜,因此看到這個消息非常吃驚,因此印象特別深刻。

1997年從香港移居紐約後,認識了戈揚。一般人上了年紀後,會常常流露對故土的眷戀,或者常常散發懷舊之情,這是人之常情;最會玩弄人性的共產黨也利用這點要脅 敲詐海外民運人士。而對中國人來說,這點眷戀也似乎更加固執而給中共可趁之機。更可怕的是,有的人甚至到了西方國家,甚至入了外國籍,宣誓效忠這個國家,卻還堅持共產黨那一套價值觀。但是在戈揚身上看不到這一點,她完全認同美國,這是價值觀的認同,還常常表達對美國感恩之心,因為正是美國在共產黨迫害她時接受了她,也正是美國,在她老年失去生活能力以後,保證了她晚年的生活。也是在美國,她與司馬璐,結了傳奇般的婚姻。

現在的中國新聞工作者,沒有多少人還記得這四位當年中國著名的女記者了,更不知道她們把青春獻給黨以後,黨又怎樣過橋抽板、忘恩負義的來摧殘她們。戈揚曾經在周恩來夫人鄧穎超手下工作,但是她兩次落難,這對虛偽的夫婦並沒有伸手來幫她。不但如此,在官方的媒體中,她們在50年代的不幸遭遇完全被抹掉。在新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新聞實用大辭典”中,有被中共統戰的香港國民黨報人蔔少夫,卻沒有戈揚,也沒有反對六四屠殺的前香港《文匯報》總編輯金堯如的名字。這種辭典還能叫”實 用”嗎?還不如叫造假辭典。

現在,在中國國內,不少新聞從業員與戈揚一樣,正在為爭取新聞自由與中共開展各種方式的鬥爭,但也有些中共培養出來的新聞從業員,或者迫於中共的淫威,或為了追逐個人利益,即使身在擁有新聞自由的西方國家或號稱”一國兩制”的香港,還在為中共效勞。中共利用境外華文媒體進行統戰,用的就是”拉出來,打進去”的手段,打進去,就是利用這些人打進去,然後利用各種機會宣揚中共獨裁專制的價值觀。他們甚至還打 進西方國家的政府媒體。他們大事為中共進行統戰,連”非我族類”也被統戰成功,這個手段可比當年統戰我這個”炎黃子孫”的黃毛小子高出百倍,可見問題的嚴重性。也怪不得最近有消息說,中共將得寸進尺,利用金融風暴西方國家出現經濟困難時,進一步去收買西方主流媒體。

毛澤東在60年代初有個最高指示,”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看來,新的”世界革命”就要到來了,西方國家應該要有所警覺。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名記者戈揚辭世 精神長留
HD HB字頭假人民幣非來自台灣
紐約各界追思民主先驅戈揚
林保華:選舉提名考驗綠營政治人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