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交心

洗清蘭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前些日子、大學快畢業的兒子說:之前宿舍搬進來一位學弟,很安靜、很悶,平時常去敲他的門鬧鬧他。「喂!打球啦!悶在屋裡做什麼?」、「走啦,一起逛夜市啊!」。雖然他常顯得不耐煩,身為學長,總要照應一下啊!我很清楚兒子愛玩,不甘寂寞的個性。

兒子繼續說:一段時日下來,他較能融入大家,在一次談話中,他悠悠的說:「我早就計劃好要自殺的,也暗示過家人了。」兒子訝異之餘說:「什麼事嚴重到要放棄家人,讓他們傷心?」學弟竟然說:「我和爸媽、妹妹又不熟,他們向來不了解我,沒什麼差。」

我真的替這個孩子捏把冷汗,在兒子當兵的懇親會時,見到他,好一個眉清目秀的男孩,話雖不多,給人印象蠻好!應是正值好奇探索生命的年輕人,腦袋瓜卻在想些什麼呢?

兒子提到現在的家庭很普遍的現象──各司其職,爸媽賣力工作,孩子窩在房裡各忙各的,尤其越是安靜不惹事的孩子,更讓父母放心,或者在上學、補習間周旋,比父母還早出晚歸,家人的情感越來越疏離……

記得孩子國小時,若犯了錯,善於表達的兒子總有不少理由,而他較嚴謹的老爸卻認為不應該放縱孩子強詞奪理,甚至會被耍得團團轉;而我並不想預設立場,只想先聽聽看他要說什麼,也許是自己「慢性子」的缺點,反而在親子間成了優點,往往在兒子滔滔不絕的辯解之後,撫平了彼此的激動情緒,事後兒子雖然知道我相信他,卻也耍賴不了,該負責處理善後,或接受處罰啦!孩子越大就越了解何以爸爸事事小心,認真工作,無論做任何事若太混絕對騙不了人的!

曾和經營貿易公司的朋友聊到:「你公司缺人時,是以何標準聘任年輕人?」他提到:「我並不以高學歷為考量,試用一段時間後往往是團隊配合度高者適任,『個性』決定這個人是否對公司有益,屢試不爽!工作經驗可以由調教來累積,一個人的個性是自小養成,我們可不願浪費時間去糾正他。」

可是時下許多父母擔心孩子的前途,做的卻是逆向行事,太著重課業,犧牲了孩子學習做人、面對困境時如何處理情緒的時間,豈不可惜?記得聯副一篇高中生發表的文章,標題是〈別再說我們是草莓族,我們又是誰造成的?〉,印象之深刻,尤令人心疼。

兒子提及:「有同學辛苦打工一個月,甚至常吃泡麵,只為了買一件名牌,爸媽怎會知道?」個人認為有「自信」就不會盲目的追逐時尚、減肥,來獲得他人的肯定。

還記得兒子國小第一次學會蒸蛋的得意表情,有多臭屁,獻給阿媽品嚐又秀給鄰居的同學吃,同學還挺捧場的拜他為師,兩個小男生打蛋把桌面弄得一塌糊塗,還研發出加一點醬油、黑楜椒,比媽媽做的還好吃喔!

即使是做件小家事也能獲得快樂與自信,一些小小的自信逐步堆砌出的潛力是無限的喔!曾幾何時,玩耍中獲得的成就感已被定義為浪費時間。試想,如抱著好奇好玩的心情學習,我們的孩子絕對是快樂、有能力的。

不如花點心思與孩子交心,保證孩子什麼事都告訴你,才能隨機教導他價值觀、尊重他人與自重,有個開朗成熟的個性才能獲益一輩子,不是嗎?

轉載自:明慧學校網站(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茶樹旁的雜草吸引了蚯蚓,有了蚯蚓鬆土的茶樹,樹根能盡情的伸展,茶樹自然健康不怕病蟲害。如果把雜草和昆蟲視為競爭者,噴灑農藥消滅他們,噴灑農藥後的茶葉雖然外表完整亮麗,沖泡時第一泡茶水誰也不敢喝,因為──怕農藥殘留。這使我想到一位朋友的孩子......
  • 因為金融風暴加上不景氣的影響,很多朋友有的轉換工作跑道,有的因為公司少了很多與客戶的應酬往來,總算能夠回家吃晚飯,有時間陪伴孩子,開始過著正常的家庭生活。當原本「失蹤」很久的父親,重新出現在晚餐桌上時,不但沒有增加家庭親子互動的溫馨時刻,反而給家人帶來許多的壓力與困擾。我想,大概是這些爸爸們沒做好準備的緣故。
  •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美育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中華文化輝煌且精深,富涵著重德行善的深邃精神,然而目前的教育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但缺乏文化與人格的薰陶,利用藝術的欣賞以提升學生對中華神傳文化與倫理道德價值的深入認識,是一種捷徑,也是當務之急。美國神韻藝術團已連續三年在全球巡迴公演,佳評如潮,令許多人感動落淚,其演出節目是以正統人類文化,神傳文化為主,例如:
  • 尊敬的同仁們:您們好!

    我們常常會體認到,學校的工作壓力大多數是來自於學生所帶來的問題。看著學生不倫不類的舉止言行總是會有一股腦兒的鬱悶想要抒發糾正,可是問題一再重複的出現,好像無法根除學生不當的言行,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最近我發現問題的根源其實在於品格教育。

  • 某天參加一個聚會,看到一對母女坐在前面,那個女孩不斷的打著媽媽,或許是要引起媽媽的注意。那是一位年輕媽媽,但是她卻連理也不理,或許她知道她孩子的習性吧......教育的困難在於人是活的,人有自己的思維;人有個別差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教育也就更重要了。因為人的可塑性,所以教育可以改變人的行為表現,可以感化人的內在思維,當受教者對教育者產生認同時,教育的深耕就開始長苗頭了。
  • 中華文化蘊涵重德行善的人文精神,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珍貴遺產,廣為國際友人珍惜與熱愛。但是古老文明如何賦予新貌,洗淨現代社會污染的塵垢,而不淪為說教與灌輸呢?真、善、美是普世的價值,美育可以用很具象的形式表現內涵,觸動人心、啟發善念,促進心理生活的理性純真。
  • 的確,夢想非常重要,甚至比一切的知識或技能還要重要。夢想與「找個好工作賺大錢」這一類的目標不一樣,夢想是一種向上向善的願景。夢想應該不是可以計量的成就,不是經由管理手段可以達到的目標。不過,要確定到底什麼是自己的夢想,有時候是不太容易的......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