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世界經濟危機將成爲「中國奇跡」的終結者嗎?(5)

胡少江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4月25日訊】我們在前面的評論中分析了中國三十年高速增長背後的主要因素及其他們之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力大小的變化。從高速增長背後的結構扭曲和環境污染的嚴重程度看,中國經濟確有減速調整的必要。中國政府自二零零三年以來也逐漸認識到了減速調整的不可避免性。這正是胡錦濤提出“平衡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原因。但是,巨大的失業威脅和既得利益集團的抵制使得中央政府提出的經濟調整戰略無法得到落實。

一方面,經濟調整意味著失業的增加。在沒有社會保障和財富分配兩極分化的背景下,失業的進一步增加意味著社會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另一方面,三十年來中國已經産生了一些特殊的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從高速增長中獲益頗豐,但是又不用承受任何由於結構扭曲和環境污染帶來的副作用。他們當然不願意進行調整。中央政府在政治上依賴這些集團的支持,同時又擔心調整帶來的失業壓力。所以在實施經濟調整的時候難下決心。

此次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始發於萬里之遙的華爾街,源于美國銀行家們的貪婪和金融管理的失誤,但是卻將中國的結構性矛盾暴露無疑。雖然中國由於資本市場上尚不發達,像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一樣,有幸躲過了在國際金融投資方面的直接損失。但是危機卻從兩個管道對中國形成了巨大的衝擊。

第一個管道是出口的速度下降。由於危機造成的購買力下降,中國主要貿易夥伴國對中國産品的進口需求急劇下降。這個下降開始於去年的十一月份,去年最後兩個月中國的出口降分別爲百分之二點二和百分之二點八。進入今年以來,這個趨勢迅速加劇。以至於前三個月出口下降的速度高達百分之十七點一。

第二個管道是外國資本對中國的直接投資的大幅度減少。外國直接投資的減少也是自去年的第四季度開始的。自那以來,外商投資的減少正呈現加速趨勢。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四點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則下降了百分之二十點六。

出口的下降和外國投資的減少對中國總體的經濟增長産生了超乎預料的負面影響。其負面影響之大,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中國對國際經濟的依賴之深。雖然中國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仍然保持著百分之六點一的經濟增長速度,但是與去年同期百分之十點六的增長速度相比,增長速度的跌幅高達四點五個百分點。這個下滑幅度創下了自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紀錄。

尤其是作爲推動中國出口産業主力軍的第二産業,增長速度的下滑更爲嚴重。第二産業在今年一季度的增長幅度爲百分之五點三,與去年同期百分之十一點五的增長速度相比,下滑了六點二個百分點。這個下滑幅度則創下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的最高紀錄。更由於第二産業是中國吸收就業的最重要的管道,因此,它的增長速度下滑的背後,是失業的急劇增加。

顯然,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困境有著內、外兩個方面的原因。出口市場的萎縮和外商投資的劇減是外部因素;中國多年來形成的對國際市場的過度依賴則是內在的因素。如果說,由於國內政治的因素,中國政府長期難下決心對不合理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那麽,這一輪經濟危機則起到了迫使中國經濟著陸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世界經濟危機的確有可能造成“中國奇跡”的終結。

由於長期的官商勾結形成的強大政、商利益同盟,又由於現有的政治結構缺乏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重新分配利益的微調機制。中國現有體制對經濟減速的承受力十分脆弱。不難預見,中國的經濟奇跡的終結之際,一定是社會動盪之時,同時也是巨大的政治變革之日。也正因爲如此,中國的執政者不得不放棄數年前關於調整經濟結構的初衷,全力應對危機對中國社會的衝擊。但是,中國政府的努力能否扭轉“中國奇跡”終結的趨勢呢?我將在最後一篇同題評論中討論這一問題。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胡少江:中國和資本主義 到底誰救誰?
2009達沃斯:在普金和溫家寶的風頭背後
胡少江:世界經濟危機將成為「中國奇跡」的終結者嗎?(1)
胡少江:世界經濟危機將成為「中國奇跡」的終結者嗎?(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