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裔女狀元 哈佛耶魯等四名校爭搶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27日訊】美籍華裔女學生張宏杰(Joyce Zhang)憑努力不懈的毅力,在大學入學試取得佳績,同時獲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和麻省理工四大名校爭奪,願意給予她四年全額獎學金。

據香港《太陽報》報導,張宏杰家境清貧,父親張志宏於1996年隻身從遼寧來到美國後,在餐館打工,張宏杰10歲時與母親移居美國,與父親團聚,當時她一句英語都不懂,如今不僅英文流利,更是全校西班牙文成績第一名,當然,她也不間斷的學習中文。

張宏杰無論在校內和大學入學試成績都接近滿分,成為各大院校羅致對象,同時拿到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四大名校四年全額獎學金,

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和麻省理工四大名校同時願意給予她四年全額獎學金,此外也拿到四所名校提供的免費機票。在走訪完四所名校後,張宏傑謙虛的說,「這種機會雖然很少有,但我的運氣真好。」至於最終會選擇入讀哪一所大學,她還在考慮中。

張宏杰自小就培養出獨立個性,她為了分擔家計,九年級時便在快餐店兼職,直到現在,下課後仍到藥房打工,寒、暑假每週更工作達40小時。

雖然生活忙碌,張宏杰還同時參與多項活動,在當地最大的青年交響樂團擔任提琴手、每逢週日上中文學校,還要照顧5歲的弟弟。張宏杰說,參與活動並不是為粉飾履歷表,而是真誠的貢獻。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據美國《明報》報導,楊卓明,從一個完全看不懂SAT文章的11年級高中生,卻在一年半後被錄取為哈佛、康乃爾等六所頂尖大學的新生,他獨特的學習方式值得許多華裔新移民參考倣傚。
  •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22日專電)印度女童蘇西瑪‧韋瑪(Sushma Verma),在2007年7歲的時候,通過印度北方省 (Uttar Pradesh)大學大學考試,成為印度最年輕的大學入學考試錄取生,並獲得記錄大全機構頒發的證書。
  • 賀夢婷是湖南省電視選秀的「美麗中學生」,已被美國聖約翰文理學院錄取,這是與哈佛並稱美國最古老的學院,並獲得每年4萬美金的獎學金。她的媽媽劉女士說,最看重孩子身上「獨立、助人為樂」的品質。
  • 父母來自台灣,出生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范仲余(Eric Fan)(左),被美國西點軍校錄取,今年6月將入該校機械系學習。
  • 【大紀元4月23日訊】你知道在簡歷中不能寫We, 而要寫I嗎?為什麼你面試之後就沒有回音呢?沒有被錄取不是技術不行,而是因為不fit 這個工作環境。

    鹽水裡的魚,到了淡水就活不了,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 北加州中國大專校友會聯合會將於5月2日、5月3日在Sunnyvale﹑Millbrae及Fremont市舉辦三場大學升學教育講座﹕「2008-2009美國大學錄取結果解析——進入一流名校致勝之道」。
  • 台灣明年計劃錄取2千名大陸留學生來台灣唸書,教育部已擬定了相關計劃。不過,這要等立法院通過或者修改有關立法後才能實施。面對即將到來的大陸生熱,有教育專家指出,開放大陸學生來台要循序漸進,不能像接待大陸遊客一樣,以創造經濟收入為目的。
  • 僑居法國的台灣人對台、法兩地的生活有什麽樣的體會?在全球經濟與政治局勢緊張的境況下,他們對未來又有什麽樣的打算?爲此,筆者采訪了三位生活在法國的台灣年輕人,他們分享了在異鄉生活、求學和工作的經歷。他們置身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在不斷吸收法國文化與精神價值的同時,始終保留著對台灣的熱愛。其中一位受訪者說:「法國和台灣都非常自由,但自由的方式不一樣。」透露出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國家,因民族思想與傳統習慣的不同,而有著其差異。
  • 玫瑰花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很多國家將這個紀念日定為法定假期,以慶祝女性在經濟、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女性在這個世界上占了一半的組成,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一樣可以有所成就,為國家社會奉獻一己之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