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 : 帶污染的GDP不是成績是毒藥

標籤:

湘江作為湘江兩岸人的「 母親河」,如今正面臨嚴重的重金屬污染。湘江流域局部的正常供水被打斷,流域內 4000 萬人口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因重金屬超標危害人體健康的事故時有發生;魚類大幅減少,數以千畝計的農田不能耕種,有相當地域的魚類、糧食、蔬菜不能食用。(4月 28日《中國經濟週刊》)

從水質良好到污染不斷加劇,湘江出現「質變」不過半個世紀。 1966年,湘江檢測出鉻、鉛、錳、鋅、砷等重金屬; 1978年,湘江已成國內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湘江水質呈惡化趨勢,工業污染導致的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相當長時期內,湘江兩岸的汞、鎘、鉻、鉛排放量位居全國第一位,砷、二氧化硫和化學耗氧量的排放量居全國前列!湘江「重金屬」污染事件敲響了「粗放式發展」的警鐘,我們再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取經濟發展了。

GDP上去了,污染也上去了。湘江重金屬污染,是以環境換經濟的粗放式發展的一個典型和標本。作為全球極具盛名的「有色金屬之鄉」,湘江流域有10種常用有色金屬產品產量居全國前 3位,有色金屬採礦、選礦和冶煉成為了當地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因高耗水、高排污特點,冶金、化工等行業大多依水而建。 數據顯示: 2005年,湘江流域的工業總產值佔據了全省工業總產值的81% ; 2008年,湘江沿岸省 GDP 跨入「萬億俱樂部」之際,有色工業總產值也跨過了1000 億元大關。這些數據讓人欣喜的背後,在某種程度上是以群眾的健康和環境的污染為代價。

帶污染的GDP不是成績,而是毒藥。或許,這是湘江「重金屬」污染給予我們的最深刻教訓。湘江重金屬污染事件告訴我們,帶污染的 GDP 得不償失。當發展變成污染環境的害民行為時,發展就失去了意義。發展污染型經濟無異於自掘墳墓,而且影響了子孫後代的生存發展。(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轉自互聯網論壇﹐未經本站核實

相關新聞
王維洛:大陸GDP8%增=綠色GDP零增長
施曉渝:中國可能發生「幻脹」
英國首季GDP 創30年來最大降幅
姚小遠:中國GDP超過美國有什麼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