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采芬:先父 林 全治公百齡冥誕行誼、追思、記事

人氣 14
標籤:

【大紀元4月4日訊】一.先父 全治先生行誼

先父 全治公,民前四年三月廿七日出生於台灣省宜蘭縣五結鄉利澤村,至今恰恰是百年冥誕,緬懷先賢,無限孺慕,先父的一生經歷足為今日中華兒女應有的典範,作為他老人家的女兒,即是感到光榮,又感到慚愧。

先祖源自中原,於五胡亂華之際,南遷以避戰禍,再於乾隆年間,自福建漳州移台,世業務農,耕讀傳家。祖父水成公於清末年間,日據時代為維護五結與蘇沃地區民眾免遭日軍法審判,挺身而出,任總理維護之職達卅餘年,排難解紛,頗為蘭陽民眾所崇。先父幼承庭訓,熱愛祖國鄉土,處於日軍實施歸化政策之際,先父堅持中國國籍,拒更姓名,飽受迫害之苦!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十一日,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日本帝國開始對台灣實施徵兵制,先父被徵集前往杭州戰場。先父唸唸身為中華兒女,何以殺害同胞,乃乘機逃亡金華,流亡上海,後經長途跋涉,流浪青島,投靠習醫的世伯。卅三年秋自青島輾轉登輪經東京返台。翌年春,日軍徵召羅東民工修建宜蘭軍用機場,命先父為隊長,某日於羅東車站前,先父對受召民工四百餘人講演,曉以吾輩為中國人,切不可助日軍築機場以殺害中國同胞之大義,因此,民工解散。日軍知悉先父抗命,嚴令查緝捉拿,先父匿蹤田野,不見天日。是年八月,日軍戰敗投降,台灣重回祖國的懷抱,先父復出,高舉青天白日旗,遊行街頭。未幾,國軍受降來台,先父與國軍、村民間多所協調,並竭力協助國軍發掘日軍隱藏工事,獲省主席陳誠先生明令表揚。海防國軍來村,舉凡協調聯繫,皆由 先父負責,第六軍軍長戴中將佩感先父之忠貞愛國情操,特頒「熱心愛國」、「忠勤可風」錦旗二幅,以為表揚。三十八年十一月一日先父當選為農會常務理事,而後,先父出任鄉民代表,計六任達廿餘年之久,足見先父之風範,為地方福祉不遺餘力,贏得鄉里民眾所敬愛!

民國39年11月,先父與家母游蘭桂結婚,育有三男三女,依序為:采芬、宏文、宏章、宏圖、采芳、采馨。各學有所成,在電腦、醫學、工程各領域皆有卓越貢獻。而三位女婿及媳婦也都出類拔萃。

光復之初,百廢待舉,地方建設次第展開,先父乃夥同諸好友,經營土木建築之業,以造福地方民眾。民國六十三年春,自感年事已高,遷居台北,六十六年體檢發現肺部腫瘤,經榮總手術,身體時感不適,再度住院診治,無奈年事已高,體力已衰,慟於六十九年四月十九日十時,享年七十有三。身後由辜振甫先生任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極備哀榮。

先父一介平民,然愛國愛民之志,忠於國家民族,服務鄉里。不求聞達於當世,淡泊明志,默默耕耘,自樂於田園鄉間。與先父有同等經歷之志士皆在政壇嶄露頭角。而 先父懷愛國之誠,唯以服務桑梓為職志,誠為後輩楷模。

先父終身熱心公益,對地方自治建樹良多,其於日據時代的抗日愛國精神,更為後人崇拜之典範。謹誌行誼,以為 先父傳。


先父年青時(作者提供)

先父年青時(作者提供)


先父年青時(作者提供)

先父年青時(作者提供)


先父年青時(作者提供)

獲省主席陳誠先生明令表揚 (作者提供)


家母游蘭桂、采芬、宏章、宏圖、先父、與宏文(作者提供)

二.回憶往事 – 父女情深

我生長在蘭陽平原之南,冬山河畔,台灣東海岸的一個漁農小鄉村—利澤簡。它是一個民風淳樸,樂觀勤勉的鄉村。利澤簡位於羅東鎮與宜蘭市之間,約為一小時自行車行程。

我是家中老大,由於父親的晚婚,當我出生時父親已四十三歲,猶記兒時父親常置采芬於腳踏車前幼兒籐座,一面騎車,一面教唱兒歌,並教導做人道理,有時教導唐詩宋詞,或論語孟子,及尊老敬賢待人接物應對進退之道。父親所教的第一首兒歌﹕

「客人來,看爸爸,

爸爸不在家,我請客人先坐下,

再去沏杯茶」 …

寥寥數句, 言簡意賅地刻畫出待人接物應對進退之道。 父親希望采芬雖然出身鄉下農家,但應自我培養成為一個力爭上游品學兼優端莊穩重的大家閨秀。

父親律己甚嚴,個性耿直,為人慷慨熱忱,但他嫉惡如仇,經常諄諄告誡子女在此功利掛帥的社會,千萬不要忘記飲水思源,應常思知恩圖報的古訓。

采芬秉承父訓於高中畢業時,經選拔為國家公務員,由鄉下遷至首善之都–台北。任公職十餘年同時以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後再負笈美國,改讀工科,學成後任職工業界凡二十餘年,爾後再度為美國政府遴選為聯邦公務員,先父的教訓常在日常生活中獲益,因而采芬數十年來頻遇貴人,不次拔擢,而今日略有小成,都是父親身教言教所賜。

憶采芬十八歲時,先父已屆退休之齡,或許因肺部腫疾,體力大不如前,行動漸感艱困,彼時除大弟在高中一年級外,其餘四弟妹多在稚齡(三位弟妹仍在小學,二弟初中一年級),采芬毅然放棄升學計劃,挑起一家生計重擔,不停地工作,省吃儉用,供養弟妹完成學業。在弟妹求學期間,雖有幾年住校生活的額外費用,負擔較重,但尤其以大弟醫學院費用為最鉅,當時財物的負擔,深感壓力。大概是采芬的孝感動天吧! 當最困難的時候,在金華街政大企業管理中心有幸結識另一半,承他不棄,以半子身份,同心協力,長期幕後幫助。弟妹爾後都學有所成,采芬也以半工半讀完成學業。 先父生前常謂采芬應列二十四孝外之第二十五孝,此言雖是溢美誇大之詞,但這也是采芬略能告慰父親在天之靈。

回憶往事感慨良深,題詩一首作為永久紀念:

潺潺蘭陽水,深深父女情﹔

諄諄身言教,扶持越重圍﹔

回顧來時路,訓示不敢違﹔

常思父恩深,點滴在心扉。

三 謹遵教誨 — 百年來父親這一系林氏家族的兩件大事

由於先父的真知灼見,我們林氏家族只有父親這一系的全部子孫能夠順利的由以農耕為主的窮鄉僻壤,經過兩次的大遷移,最後在世界最尖端的科技領域中大放異彩。

家鄉宗親,外出經商者大都以羅東,宜蘭為主。由於經濟條件的不成就,有些人窮畢生之力,也未能達到遷移的目的。

我們這一家族的第一次遷移是由鄉下遷至首善之區的台北城中區,其中機緣主要由於先父的睿智遠見和采芬難得的機遇,一家八口不顧前途的艱辛,共同奮鬥,十多年間在采芬與另一半張廷誥先生的省吃儉用,精打細算,在經濟上支持家人弟妹們,加上弟妹們也全力打拚,都學有所成,在各種領域中嶄露頭角。

為了追求更好的環境,更多的機會,家族又有第二次大遷移。采芬深深感謝廷誥的寬容諒解,又將弟妹們一一接應來美深造,他們也力爭上游,不負姐姐、姐夫的期望,在各領域中跟上層樓,領先同儕,來美二十多年中各個成家立業,枝葉繁茂。以采芬一枝為例,除了我夫婦本身為美國聯邦公務員外,下一輩有一位波音工程師,兩位醫生。兒孫輩的成材,正應驗了先父常言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美哉斯言,望我林氏一族飲水思源,常常銘記在心,勿負 先父的教誨。

今值 先父百歲冥誕前夕,謹以 先父行誼,篳路藍縷的開創精神,努力不懈,知恩圖報的德行,與林氏一脈共同勉勵,並期望子孫們珍惜來之不易的福份。

林采芬 謹誌 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讀者投書:共產黨對普通人肉體和精神的雙重絞殺
讀者投書:反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 捍衛香港的自由與權利
截訪者「完美接管」省信訪局——鳩佔鵲巢?
投書:十月一日紀國殤 罪魁禍首共產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