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尷尬的十大汽車獎 (下)

人氣 5
標籤: , ,

【大紀元4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鄭洪編譯報導)電影王國好萊塢明星們的最大愿望,不外乎是在有生之年拿個奧斯卡,或者再不濟,也來個“提名獎”什麼的。而在號稱汽車王國的美國,每年的汽車評獎大賽,在死硬的汽車粉絲眼裡,重要性不亞于影迷們對奧斯卡的關注。奧獎得主,多數是名利雙收,片酬不斷。而汽車狀元,想當然也應該是聲威大振,從此財源滾滾啦。

不錯,能獲年度最佳汽車,的確是汽車廠家的夢寐之事。但是“年度汽車”(Car of the Year)卻不一定帶來年度效益。新車亮相車展,故事才剛剛開始。贏得汽車記者們的青睞,不一定能打開買家的錢包。一輛新車的設計,如果對不上顧客的品味,很可能是花拳繡腿,銀樣蠟槍頭。最後落下個“名利不可兼得”的結局。

咱可不是在談理論,歷史上不乏“真車真事”,落入這類不堪的狀況,留下笑柄。現舉十例,以饗讀者。

六)1997雪弗萊Malibu:《汽車潮流》年度最佳轎車

如果在美國搞一次“最普通,最平凡”的汽車大獎賽,冠軍非1997款Malibu莫屬。通用的雪弗萊設計部門的既定方針,就是不與世敵福特和克萊斯勒在外形設計上爭鋒,秉承保守風格。

外形設計普通其實並不一定是壞事,糟糕的是,它的駕駛性能也很一般。引擎動力平常,四速自動變速箱表現乏善可陳。整體設計雖無大礙,也無特色。

可憐的Malibu,它的命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是集團租賃汽車。別的車都是經過千挑萬選,被主人領走,精細呵護,成為家庭的重要成員,度過豐富多彩的“車生”。而Malibu卻像孤兒一樣,舅舅不疼,姥姥不愛,成批的被人拐賣,整天被陌生人象牲口一樣使喚,度過短暫的一生。這也算“最佳轎車”?《汽車潮流》的編委們在投票時,是否吃錯了什么藥?

七)1990林肯坦克(Town Car):《汽車潮流》年度最佳轎車

1990年出產的Town Car,說破天也不過是老車換新衣。一般情況下,新一代產品應該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這部最佳轎車卻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怎麼看怎麼像老林肯。為了節省開支,幾乎所有機械零件都是Carryover,或者叫原封不動繼承,包括引擎和變速箱。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孩子的五官、四肢都是老爸爸的,連心臟也是移植過來的。

林肯的設計師可能不服氣,他們會告訴你,新的坦克比前任軸距整整長出2.5毫米,總長度也多出30毫米,連車身的外形也是新的。看上去與父輩只是神似而已,怎麼能說都是原封不動呢?

福特公司的工程師們可不傻,他們把老坦克稍加打扮,便當作最先進的產品,高價推銷給挑剔的買主。這叫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您不服還不行。

問題是,這部基本上Carryover的冒牌新車,怎麼能蒙過《汽車潮流》的行家,獲得最佳轎車的桂冠?至今還是個謎。


1980雪弗萊Citation。(維基百科)

八)1980雪弗萊Citation: 《汽車潮流》年度最佳轎車

汽車界以外的人可能不知道,雪弗萊Citation是個四胞胎。Citation的另外三姊妹是:別克Skylark、奧茲莫比爾Omega和龐迪亞克Pheonix。通用公司的拿手好戲,就是用同一套底盤,配上不同的車身,變出好幾個品牌。

1980年代初,通用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百分之四十六。在伊朗革命導致石油危機的前提下,美國人發現,石油原來不是像自來水,打開水龍頭就有。 節油車型開始受到主流社會的青睞。雪弗萊Citation一類前輪驅動的家庭轎車,應運而生,儘管日本車從一開始就以前輪驅動為主。不過,世界汽車工業的龍頭老大家裡的四胞胎,應該不會差。至少從外觀上,它們看上去與本田雅哥〈Accord〉有一拼。果然,美國市場反應超強,1980款Citation竟然賣出八十萬輛。

不過,輕信的美國人很快就嘗到了盲目樂觀的苦果。早期買Citation車主,很快發現四胞胎先天不足,年紀輕輕就病怏怏的。變速器怪響,內飾鬆動,底盤懸掛不穩,轉向系統遲鈍,剎車制動失靈,整個一個未老先衰。

有人說,雪弗萊Citation為代表的四胞胎對通用公司意義重大。沒錯,這款“最佳轎車”毀掉了世界第一大汽車公司的一世英名。到了1990年,通用美國市場佔有率不足百分之三十六,比起十年前,整整下滑十個百分點。豐田、本田等日本公司得以在美國宏圖大展,Citation功不可沒。

九)1974福特野馬(Mustang)二世:《汽車潮流》年度最佳轎車

福特野馬,從1964年推出後,十八個月內銷售量突破百萬,成為汽車史中的傳奇。野馬之父的李‧亞柯卡,一舉成名,被底特律汽車界看作天才人物。了解福特公司的人士透露,野馬的開發宗旨,叫“快、廉”(Fast and Cheap)。說白了,就是工薪階層買得起的運動跑車。

十年後,世界經歷了一次石油危機,人們開始轉向節油型轎車。福特設計師們,決定為老野馬瘦身。車身開發沿用了“姘頭”(Pinto)的設計,八缸引擎干脆不用。新車上市後,老野馬俱樂部的粉絲們不幹了,在他們眼裡,野馬二世簡直就是背叛。桀驁不馴、衝勁十足的野馬不見了,配上四缸、六缸的引擎的二世,除了省點油,簡直找不到什麼其它優點。

福特知道他們為野馬減肥過了頭,在1975年的野馬二世,硬塞進了V型八缸5.2升引擎,算是對批評的回應。不過野馬二世的瘦弱體型,實在難以承受引擎的動力。碩大的八缸引擎,輸出功率僅為129匹馬力。真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少吃草,令人啼笑皆非。

十)1995福特康拓(Contour)/ 水星美斯迪(Mercury Mystique):《汽車與司機》年度十佳

康拓/美斯迪是福特砸大錢開發的第一輛“世界車”(World Car)。在此之前,福特北美和歐洲的產品開發,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可是日本人就有辦法搞出豐田Corolla和本田Civic這些真正的“世界車”。

福特當時的董事長,英國人喬特曼不服氣,硬是把歐洲的蒙迪歐(Mondeo)喬裝打扮,嫁到美國來。

說實話,康拓/美斯迪兄妹不算“爛車”。轉向靈敏,底盤硬朗,很有歐洲風格。對會開車的內行來說,開起來很“過癮”(fun to drive)。難怪《汽車與司機》雜誌的編委,從1995到1997,連續三年把他們選為年度十佳(Ten Best)。

不過,他們的致命弱點,是市場錯位。當時康拓/美斯迪的主要競爭對象是本田雅哥(Accord)和豐田康利(Camry)。相比之下,康/美二位顯得瘦小不堪,美國的普通家庭,多數更喜歡福特金牛(Taurus)。而康拓/美斯迪,夾在了Taurus和Escort中間,上不著村,下不著店,好不尷尬。

幾年後,耗資六十億美金的世界車,落下一個“非主流”的名聲,銷路不暢,最後
只得鳴金收兵,回到歐洲的初級豪華車行列。不過近年來,康拓/美斯迪的表兄弟蒙迪歐(Mondeo)在中國走紅,應了那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令人尷尬的十大汽車獎 (上)
動感八人車2009 Honda Odyssey
NASA拍到螺旋星系的明亮條狀結構
神祕行星在太空出雙入對 顛覆人類認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